近年来,宁国市河沥溪街道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条主线,着力在强组织、聚人才、兴产业、重治理上下功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户户增收入、处处添风景的专属乡村“振兴路”。
厚植“党建沃土”,引领乡村“破茧成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的方式,将“党建+N”共建新模式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党员、网格员作用,在网格化管理下,党员认领责任片区,参与乡村振兴、隐患排查、风险预警、矛盾调解,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受益局面。“线上+线下”丰富组织生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头脑,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农村党员系统全面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多元+共享”提升服务能力,按照“场所固定、大小适宜、整洁明亮、方便群众”思路,整合各类资源资金,逐村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设置,因地制宜抓好村史馆、党史馆、文化长廊、法制广场建设,打造高标准农村党组织活动阵地,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引得“蝶飞蜂舞”,涵养人才“源头活水”。坚持在“选育带管用”上下真功夫,培养人才,不断充实乡村振兴一线力量。建强乡村干部队伍,对换届后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补选村党委委员1名,同时强化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7名。配强乡村网格员队伍,结合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选拔配合村级工作的本土能人担任兼职网格员和网格信息员,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骨干引领带动作用。用好选调生队伍,将选调生充实到乡村振兴任务较重的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协助开展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难点工作。聚焦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开展产业人才培训,激发本土人才潜能,建立外出务工、务学人才定期联系制度,激励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引入本地“土专家”“田秀才”,让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制定培养计划,通过“线上+线下”“上挂+下派”“老带新”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各类人才的培育,实现人才成长与乡村发展的同频共振。
播撒“发展种子”,实现产业“百花齐放”。聚焦“一村一品”,指导各村立足本村资源禀赋,用足用好当地红色、产业、文化、生态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其中,坞村社区依托经济林果园种植猕猴桃、草莓,长虹村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官家湾中心村建设带动效应及毛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畜禽养殖、竹刷产业、乡村旅游,力促农业与旅游业实现深度融合。探索村企联建、强村带动、联村发展等党支部联合共建形式,实行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获取规模效益,其中,积极引导云燕食品、山里人等龙头企业与长虹村的顺安农业养殖基地、畈村村、平兴村的粮油、水稻种植业形成“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和“龙头企业+规模种植业”的合作发展模式,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变“短板”为“潜力板”。
擦亮“乡风原色”,解锁治理“幸福密码”。注重乡村整洁,大力培育乡村文旅品牌,透出乡村振兴原底色。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通过和美乡村建设,对资源进行再规划、再利用、再升级,以民俗、民宿、非遗匠人工坊、开心农场、采摘、亲子游、研学游、党建、团建基地的形式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建立健全“村党委—网格党小组—村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四级农村组织治理体系,选优配强网格员,在网格内统筹开展矛盾调处、社会保障等工作,发挥“一约四会”“为民速递代办”的作用,构建起了“全村一张网、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服务格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活动,发放村民移风易俗“口袋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不断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化村规民约等制度约束,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安宁,真正实现美丽村庄靓起来、农民生活富起来、乡风民俗淳起来。(王金玲)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