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专题策划 > 十九大精神在池州

池州:让乡村更美好 农民更富有

时间: 2017-11-27 08:11

  农村兴则中国兴,农业稳则天下安。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对于奔走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池州来说,可谓是感同身受。

  贵池区唐田镇地处升金湖畔,这里依山伴水,生态优良。近年来,沿湖山地上涌现出一批农庄,这些农庄利用生态优势,着眼山水特色,发展现代农业。

  升金湖畔汉东农业有限公司就是立足生态,依靠在特色上做文章发展起来的。这家企业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走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总经理顾洪兵向记者介绍他的循环农业经:“产业园采用的是综合种养,种植区生产的农产品加工成饲料,用于畜牧养殖;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一部分用来养鱼,一部分通过粪污综合利用区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沼气发电用于园区的生产生活,有机肥又用于高效种植。”目前,公司生产的水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种羊销往上海、浙江及本省等地,鸡、鸡蛋、鸭已全面进入上海市场,效益十分可观。

  像汉东农业这样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靠绿水青山创富的个人和经济体,在全市比比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为“三农”服务、建设美丽乡村主题,积极推进特色、绿色、休闲“三大农业”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池州乡村经济的活力可以从这组数字中得到答案:截止到2017年10月,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6家,较2012年增加93家,增幅90.3%,其中国家龙头企业1个,省龙头企业35家。2016年,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23.6亿元,较2012年增加52.9亿元,增幅74.8%。积极推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532家,家庭农场1917家,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蓬勃发展。

  5年来,池州农民的钱袋越来越鼓。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7.1亿元,较2012年增长22.4%,年均增长5.6%;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9元,较2012年增长55.4%,年均增长14%。

  与此同时,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让农民受益匪浅。“现在村里的条件,只会比城里好,不会比城里差。”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村民林双根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外出务工,导致家庭贫困。2015年林双根依托家门口的“慢村农庄”旅游项目搞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可达15000元左右。林双根乐滋滋地说,“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乡村的人居环境,让更多的外地人愿意来到农村,让农村的“美丽环境”最终变为了“美丽经济”。

  2012年以来,全市各地按照“乡村旅游型、古村保护型、产业发展型、旧村改造型、移民新建型”五种模式,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村庄。到2017年底,全市47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全部完成整治建设;到2018年底,青阳县作为整县推进试点县,80%以上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90%以上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到2020年底,全市所有县区80%以上中心村达到要求,90%以上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如今,漫步在池州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时时可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致富。

来源: 池州日报  作者: 汪玉芳 吴骏 编辑: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