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1-01-27 05:26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许根宏

  2020年合肥市生产总值达1004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站上新起点,合肥奋力开始新的起跳。

  1月26日,合肥公布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该市生产总值1004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0个和0.4个百分点。站上新起点,创新发展引擎全开的合肥奋力开始新的起跳。前不久召开的合肥两会擘画未来发展:2025年力争全市GDP达1.6万亿元,确立2035年远景目标,奋力迈向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集“策”开“源”

  ——推动科技创新策源“风景独好”

  被称为“量子大道”的合肥云飞路,聚集了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孕育了我国首家量子上市企业,正在启动的“量子铸盾行动”,将为100个城市提供量子安全组网方案。这里,堪称“量子策源地”。

  “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要把准‘策’与‘源’的关系。 ”安徽时代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必定说,做好“策”的资源配置,实现创新之“源”的涌现。

  给政策、给“银子”、给土地……近年来,合肥始终坚持集“策”开“源”,在依法依规中,倾其所有,优化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在中科大东区理化大楼,潘建伟团队成员埋头于一台台实验装备中。 “合肥果断拿出3000万元立项。 ”苑震声教授说,为抢占制高点,合肥市几年前支持团队攀登量子通讯科研“高地”。

  集“策”开“源”,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 “合肥市财政一次性替学校化解债务3亿多元! ”合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樟树说,近5年来,合肥市已为学校发展投入超10亿元。

  走进合肥科学岛,引人注目的稳态强磁场装置,犹如一座“大锅炉”。 “这里开放的科研平台吸引了我。 ”从美国哈佛大学归来的王俊峰说。

  为让这方“水土”更养人,去年9月,合肥再次出台新政,通过提供人才免费租房、补贴购房及发放岗位补贴、柔性引才奖补等措施,细化政策,优待人才。

  目前,合肥市有高等院校60所、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500家、博士后工作站148家,集聚各类人才190多万人、“两院”院士135人。中科院、中科大、清华、北大、北航、合工大、安大等在肥的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燃起的“策源”之火,满城闪亮。

  人才聚集效应,促进集“策”开“源”。

  开“源”则“流”出。过去5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墨子传信、悟空探秘、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3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合肥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犹如八百里巢湖,碧波荡漾,激情涌动。

  以“链”接“链”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联姻

  走进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一块超大显示屏悬挂正前方。在这里,公共安全科技创新“链”,与公共安全产业“链”实现了“联姻”。

  “这是合肥在全国率先建成的城市安全监测系统。”关劲夫博士介绍,研究院在应急管理、城市安全等领域研发体系化科技成果,实现规模化应用。目前,“一云一中心”计划将在全国2000多个城市落地。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既是创新主体与生产主体的对接,也是创新过程与产业化的对接。 ”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吴椒军院长用笔在纸上画了一张导图介绍,对接有利于解决创新与产业“两张皮”问题。

  早在2012年,合肥便推进企业股权与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引导高校院所通过成果作价入股等形式转化科研成果。 10家研究院最先尝到股权与分红激励政策的“甜头”。

  2020年6月,合肥市创新实施“链长制”。对应创新链供给“出口”,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促进链链对接。

  “‘链长制’不仅延伸了新兴产业在合肥的聚集度,也拓展了新兴产业在全省乃至长三角的 ‘半径’。”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朱胜利说,“链长制”既可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又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创造“独门绝技”。

  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联姻”中,2020年,联宝科技成为合肥诞生的首家“千亿企业”。目前,在联宝科技“筑起”的4小时供应圈版图中,安徽全省有70家零部件供应商,其中半数在合肥以外。

  随着链链“相融”,量子通信、长鑫存储、京东方、维信诺、晶合、联宝、华米等一批跻身世界前沿的创新科技,正陆续蝶变成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产业项目。

  以“链”接“链”的魅力,引来合肥市场主体、产业投资的猛增。

  去年即使经历新冠疫情,合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仍超20万户,较上年增长22%;签署了91个总部类项目,总投资近800亿元,为上一年同期2倍;新签约重点项目1055个,协议总投资3940亿元,引资总量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6%,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51%。

  如今,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合力助推下,合肥继续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聚“沙”成“塔”

  ——引领合肥向全球科创新枢纽进发

  在京东方合肥全球首条10.5代线工厂,65英寸、75英寸大尺寸超高清液晶显示屏惊艳问世。不过,你很难想象这位“巨人”是由一粒粒沙子铸成的。“一堆普通的沙子,在高温高压下就会被烧制成玻璃,成为各种显示屏的基本材料。”京东方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说。

  通过创新聚“沙”成“塔”,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全产业链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一粒沙”蝶变出中国平板产业显示基地,成为合肥向全球科创新枢纽进发的一支 “先遣队”,引领世界平板显示创新与产业化。

  “一粒沙”的传奇在合肥持续上演。从合肥发出的“一个声音”,再一次让世界感受到中国魅力。

  走进“中国声谷”展厅,一件件人工智能黑科技产品让人着迷。作为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已实现入驻企业超千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双千”目标,培育和引进了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国盾量子、科大国创、中科寒武纪等“明星”,成为引领全球智能语音产业的“枢纽”和风向标。

  去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新起点上的合肥,思路更加清晰:加快让更多科创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发展做大科技大市场,推动合肥建设全球科创新枢纽。

  走进巢湖北岸的安徽创新馆,“一粒沙子”“一个声音”“一块芯片”见证合肥加速抒写聚“沙”成“塔”的传奇。目前,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入列首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产业地标强势呈现。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前十,跻身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

  “合肥迈上万亿台阶,是数字,更是标志;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迫切需要我们展现更大作为。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勉励干部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永远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交上“大考答卷”的合肥,站上了新起点,这里还在加速创新发展,春潮涌动,波澜壮阔。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