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1-04-20 15:03
  • 来源: 安庆新闻网
  • 作者:

  七十二年前,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72名突击队员驾船护送解放军渡过长江,在枪林弹雨中破浪前进,被授予“伊斯兰英雄”锦旗。今天,硝烟散去,东风浩荡,立于沟口渡江遗址回望,回民村生机勃勃,春色满园。

  望江县漳湖回民村渡江战役纪念馆内景 全媒体记者 付玉 摄

  如今,这里是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家家户户整洁干净,房前屋后纤尘不染,美丽乡村如诗如画。同时,这里依托红色资源和民族风情,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综合体,村民们在家门口务工,幸福感逐年提升。

  追寻红色印记

  再忆峥嵘岁月

  “渡江战役的事还记得吗?”“怎么可能忘记。”4月14日,在回民村老船工董玉发的讲述中,七十二年前,回民渡江突击队72名船工护送解放军渡江的往事历历在目。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正式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在长江中下游强渡,解放全中国。在安庆,沟口(今漳湖镇回民村)被选为渡江突破点之一。

  当年,董玉发虽然年仅16岁,但自幼跟随长辈以打鱼为生,水性极佳。那时,为阻止解放军渡江,国民党军将长江沿线渔船全部拖走,不仅如此,还派兵日夜看守船工,白天挖战壕,晚上就挤在一间小房子里过夜,董玉发也在其中。

  一天夜里10时许,归心似箭的船工们终于等来逃脱时机。他们悄悄地来到湖边,解开缆绳,潜下水底,用手扒住船沿,躲过追捕。

  回家后的董玉发发现,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之前我们这里受过灾,家家户户生活相当苦,解放军来了之后,给我们每家每户送大米。”董玉发说。

  通过前期动员和宣传,村民们懂得了渡江的意义,纷纷报名参加突击队。经过三轮报名,确定了72名身强力壮、水性好的船工,组成“回民渡江突击队”,驾驶36条渔船,护送二野五兵团解放军战士渡江。

  根据部署,沟口渡江渔船分为3班,每班10条,每船6人,一名船工担任舵手,5名解放军其中一人为机枪手,四人划船。第一班为冲锋队,董玉发作为冲锋队员,登上了最危险也是任务最艰巨的第一班渡江渔船。

  4月21日下午,天空中浓云密布,江面上雾气弥漫,自六合圩至共和洲沿线,十余里的河套、码头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大小战船,解放军战士和船工们以堤埂、麦田做掩护,大战一触即发。

  一声令下,大小战船破江而出,江面上顿时枪声四起,炮声大作。枪林弹雨中,董玉发和解放军战士先逆流而上,绕过急流,再顺流而下,仅半个小时便顺利登岸。

  由于被子弹打伤,至今,董玉发的下巴还有一块伤疤。而当天,有两名回民渡江突击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丁宪玉、马自云、马兆明、丁汉启、丁宪友等人光荣负伤。

  随后,二野五兵团政治部在回族聚居的老洲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将写有“伊斯兰英雄”的锦旗和“渡江先锋”的牌匾授予回民渡江突击队,并向每位船工颁发了“渡江船工光荣证”。

  如今,“伊斯兰英雄”锦旗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在回民村渡江战役纪念馆,88岁高龄的董玉发作为唯一健在的回民渡江突击队队员,常年义务为往来游客讲述那段扣人心弦的红色记忆。

  望江县漳湖回民村渡江战役纪念馆内景 全媒体记者 付玉 摄

  红色资源+民族风情

  回民村走上幸福路

  从2007年新农村建设开始,到2013年成为安徽省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回民村的变化日新月异。

  目前,以回民村广场为中心,周边分布着回民村村部、养老院、民宿、小花园。一条清清小河从广场背后流过,小河边是整洁的围墙和庭院,1300米的主干道两边绿树成荫。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来漳湖镇回民村圩上花田“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只要天气晴朗,不论是周末还是小长假,来圩上花田的游客用‘比肩接踵’都不为过。比如这里的摩天轮,正月期间,每天的营业额都在6万元左右。”回民村党支部书记刘卫东说。

  送走了清明小长假的游客,圩上花田内仍然是一派忙碌景象。每一个子项目上都有忙碌的工人,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清理树枝、有的在搭建宴会厅……圩上花田内成片的虞美人含苞待放。“几乎每个季节都有花开,成片的花海无时无刻都吸引着游客前来。”刘卫东说,即将到来的五一长假,虞美人正好进入花期,“到时候又是人山人海。”

  近年来,回民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禀赋和民族特色风情,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旅融合之路。刘卫东介绍:“2018年,回民村定位乡村旅游,招商引资,引入专业团队对回民村进行整体规划和打造,并集中流转1300亩土地,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综合体。2018年合作项目终于敲定,漳湖迎来了江苏华西村的投资商,结合民族特色资源和红色历史资源,‘圩上花田小镇’项目落户回民村。”

  刘卫东说:“‘圩上花田小镇’项目规划投资2亿元,已完成投资近1亿元,旅游观光、亲子游乐、农耕体验、户外拓展四大板块已建成。截至目前,项目带动脱贫户21人、农户46人就业,累计发放工资400多万元,累计支付本地采购施工材料款860万元。”

  目前,圩上花田项目正在建造一座宴会厅,回民村村民马会军在这里做木工活。“一天300元钱的工资,收入还可以的。我是去年下半年来这里做木工的,反正有活就来干,一年能挣2万多元钱,比外出务工好多了。”马会军说。

  “过去,形容回民村有一句话,叫‘家住回子沟,十年九不收,人人不识字,长江驾破舟’。就是形容回民村穷。”马会军说,现在回民村不同了,搞起了农家乐,建起了游览区,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变了。

  文旅融合带动就业,也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北京打工多年的董志远今年回到村里,经过特种设备操作培训,成为摩天轮操作手。

  “圩上花田小镇”项目试运营,为村里集聚了人气,更带来了财气。刘卫东说,围绕“圩上花田小镇”项目,该村整合各类资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特色民宿、停车场等,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

  不仅如此,“圩上花田小镇”项目试运营后,该村不少青年瞄准旅游商机纷纷返乡创业,有的在观光园内参与管理,有的围绕观光园发展特色民宿、生态种养等。“仅农家乐一项就新增了21家。通过‘农业+文化’‘农业+旅游’的深度融合,乡村旅游已成为我村乡村振兴的主引擎。”刘卫东说。(全媒体记者 付玉 通讯员 嵇奕华)

  

编辑: 宣发展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

来安徽名人馆体验非遗文化之美


发布于2024-04-21 23:30:27

合肥沪汉蓉桥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发布于2024-04-20 22:35:34

2024政务V影响力大会·安徽论坛召开


发布于2024-04-20 13:52:0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