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2-06-17 05:16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罗宝

  天长市“90后”青年平东林,硕士毕业后,主动回国扎根乡村,组建团队运用科技力量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当地传统农业焕发全新活力,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青春之歌。

  硕士下乡,探索农业发展新路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6月7日,记者在天长市汊涧镇张营村见到平东林的时候,他正在指挥插秧机手插秧。健壮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憨憨的笑容,俨然一副庄稼汉的模样,但言谈举止间,仍能感受到浓浓的书生气质。

  “1300亩空闲田今晚全部完成插秧,4800亩麦茬田后天开始插秧,8台高速插秧机、3台手扶插秧机全部上阵,基本能满足我们托管的6个村6200亩农田需求。 ”平东林告诉记者,下周开始将着手小麦的仓储、烘干。

  “五六月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我们团队几位小伙伴每人负责联系两个村的收种业务,坚决不误农时。 ”平东林说。

  今年32岁的平东林,是土生土长的汊涧镇张营村人,家乡的小麦地、水稻田一直深藏在儿时记忆中。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曾在一所高职院校任教。2015年,平东林前往菲律宾远东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求学期间,平东林被当地现代农业深深吸引。

  “植保无人机施肥、自走式育秧、生态餐厅、农业物联网……这些先进技术完全颠覆了我对农业的传统印象,一个小小的有机南瓜卖到15块钱一个。 ”平东林说。

  “农业谁来干,农村谁来振兴,农民怎么致富?这些问题一直在我心中萦绕,挥之不去。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寻求一条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的道路,带动乡亲一起致富。 ”平东林说。

  2017年回国后,平东林放弃在上海工作的机会,回乡创办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他过去的4名学生也陆续加入。

  在虚心请教和市场调研后,平东林开始从稻虾共作入手。因为产品品质好,合作社的农产品供不应求。平东林又注册商标,发展多种绿色农产品,还与天长、南京的企业签订产品直供合作协议。 2018年,合作社创收75万元;2019年,合作社经营收入超过750万元。社员除了正常收入,还有分红。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以土地入股或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

  科技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在平东林眼里,种田也要像搞科技研发一样,不断钻研、精益求精。

  “粮食要增产增效,从选种、育秧到播种,以及后期的田间管理、收割减损,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含量,做好了都能节本增收。 ”平东林说。

  今年,平东林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合作,投入200万元引进播种和育秧生产线,通过精准播种、智能出苗、标准化装备、工业化生产,平均每亩节约30%种子,减少育秧盘两盘,出苗率达98%。

  无人机施药、利用手机进行田间管理、“共享农机”、秸秆综合利用、育秧基质研究、发展鱼菜共生、农业沉浸式体验……对于平东林来说,这些父辈们想不到,也不会做的事,都变成了现实。比如400多亩油菜,以前用传统喷雾机除草,需要6个人忙两天,现在两个人操作两架无人机,半天就完成。合作社建立“智慧农业”新平台,通过物联网直接传输田间数据,辅助生产决策,指导农业生产。

  在位于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二号连栋大棚内,正在建设鱼菜共生复合耕作体系,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正在加紧进行,今年秋季将投入试运行。

  “鱼菜共生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平东林告诉记者。

  “我要把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农业,实现农业智能化、生态化、订单化、品牌化。 ”平东林说。

  现代科技还要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为此,他虚心向当地“田秀才”请教稻虾共作田间管理和育秧技能;向“老田把式”学水肥管控;拜天长市土肥站、植保站专家为师,掌握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巧;请高校教授和研究生来驻点指导。

  整合资源,尽心服务带富一方

  通过滚动发展,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吸收成员105人,有8家家庭农场,拥有大型机械70多台套,土地托管服务达1000户、11.5万亩,其中全托管6200亩。

  “我们采用 ‘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从农资采购到耕、种、防、收、秸秆处理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希望带动更多农民一起致富。 ”平东林说。

  作为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平东林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方式,与汊涧镇4个村结对共建,建立订单种植合作关系。

  以张营村墩塘组为例,农户36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以“每亩460元保底+分红”方式,确保农户收益稳定。2019年、2020年,除支付土地流转金外,合作社分别拿出2.6万元、3.8万元进行分红,由农户和村集体共享。2021年,平东林借助“兴村富农贷”政策,动员釜山、长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联合发展菌菇产业、秸秆炭化项目,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5.5万元收入,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

  此外,合作社还为成员团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为成员节省种植成本。对于生活较为困难的村民,平东林免费代种代收,还在飞防费用上每亩减收3元。

  从去年起,平东林尝试 “共享农机”新模式,跟南京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农机监管平台,从外地引进60台植保无人机加入合作社,通过科学调配监管,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

  平东林的学生何德雨毕业后曾在江苏苏州从事工业软件设计工作,如今在合作社负责飞防社会化服务。 “农业是下一个风口,我们年轻人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何德雨说。

  成立志愿服务队,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提供公益岗位、资助贫困学生;疫情期间捐赠消毒剂、农副产品,义务开展消毒防疫、义务献血……平东林和他的小伙伴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乡亲。

  “下一步,我们要设立农业类博士工作站,发展休闲农业,带动更多乡亲走上幸福路,我要将‘青山绿水’浓缩在我的产品中,打造成天长的一张新名片。 ”平东林说。

  近年来,平东林的团队多次在国家和省级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其创业事例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平东林先后获安徽省 “优秀党务工作者”、天长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滁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2021年,平东林当选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合肥沪汉蓉桥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发布于2024-04-20 22:35:34

2024政务V影响力大会·安徽论坛召开


发布于2024-04-20 13:52:0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