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湾沚区作为芜湖市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必将致力建设“安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为全国全省全市大局增光添彩。下面结合湾沚实际,谈三点学习体会。
学之愈深,提振了我们“紧跟核心、继续奋斗”的信心
党的二十大结束后,我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委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常委扩大会议等系列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进行学习,安排部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特别是参加省委组织的培训班进行系统学习,聆听省领导和专家的辅导后,我尤其感觉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一是进一步提升了思想认识。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二是进一步焕发了精神状态。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将认真学习贯彻,狠抓落实、埋头苦干,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芜湖走在前、湾沚做表率”。三是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思路。我们深入思考10个方面的问题,既是专题研讨班的思考题,也是努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生动实践的必答题。为我们在今后如何更好地结合实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我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湾沚力量。
知之愈明,激励了我们“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特别是报告的第四部分,明确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一个“坚持”和一个“畅通”,指明了未来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的实现路径,必将在神州版图上开启城乡全面融合、共同富裕的全新局面。就湾沚而言,芜湖市委在年初,就明确要求我区建设芜湖未来科创走廊项目,探索三生融合、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今年8月份,省委深改委第三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湾沚区可以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我们深刻领会,这是为芜湖、安徽乃至全国同类地区现代化建设探路的重大实践,必须全面深入分析湾沚的长板、短板、底板。从长板来看,湾沚位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合肥南京都市圈等国家战略叠加区域,优越的区位条件,让我们可以充分学习借鉴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更加有效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10年来,湾沚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新一轻一重”工业主导产业体系正在加快蝶变,机场、高铁、高速、高校集于一身,新芜经济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区等功能平台不断完善,五个特色小镇“三生融合”不断深化,支撑发展的载体不断厚实。2021年湾沚经济总量达到383.1亿元,位居全省各区第14;增速13.3%,全省区级第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5802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9503元,均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湾沚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1.55:1,低于全省的2.34,远低于全国的2.56,甚至低于“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的1.94。今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困难群众100%入社,今年年底100%分红,村集体经济较2021年全年增长近1100万元。可以说,现在的湾沚具备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芜宣机场2021年通航运营
从短板来看,在快速发展中,我们深刻地感到,经济总量不大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短板,400亿不到的GDP相较于沪苏浙动辄千亿级的总量来说,还是太小,需要大步向前跨越赶超。一二三产都存在着层次较低,质态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制造业总量不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千亿级产业,面临着提高规模和提升效益的双重压力。人才结构性短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拔尖人才(A层次)目前仍是空白,领军人才(B层次)仅2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仅1个。普工紧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技能型、高层次人才还是招不来、留不住。资源要素保障不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随着区域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竞争进一步加剧,加快发展的需求与国土开发空间、生态空间、战略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矛盾正愈发凸显。城乡发展融合不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差距,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距,同时“半城镇化”问题较为严重,规模大、产业强、功能优的小城镇较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弱项,居民收入不够高、增收渠道不够多,教育、医疗、生态设施等仍然面临供给不足与质态不优的双重问题,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不小的差距。破解这些制约挑战,改革是根本动力,推进“两区”建设是有效手段。
从底板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最扎实的基础,先后创成国家级园林城、卫生城、生态城和省级森林城市,荣获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实现生态领域国家级荣誉大满贯,新芜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省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发展二十年,依然青山绿水间”的道路。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们最有效的支撑,建成多元化、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通过“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让初信初访“第一站”变为“终点站”,开展“湾沚广场问政”“陶辛夜话”“红杨夜访”等特色群众工作活动,将信访工作阵地前移,变“上门接访”为“下乡寻访”,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优良的政治环境是湾沚最强大的底气,湾沚区20年前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在20年的时间里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新型工业强区的蝶变,主城区面积扩张近3倍,人口由不足10万集聚到近20万。应该说,思想解放、理性坚定、敢为人先、善作善成,已成为湾沚历久弥新的优良传统,成为融入广大干部群众血液中的一种基因和特质,成为最耀眼的金字招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说,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湾沚恰逢其时、正当其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创造性。我们将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深刻领会省市委决策意图,进一步拉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把“两区”建设作为引领湾沚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工程,以既快又好的发展速度和成效,为全省全市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夜色下的城区迎宾大道
行之愈笃,坚定了我们“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决心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种风险挑战。国家全局如此,湾沚发展亦是如此。就现实而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基本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以产业融合为基础、以功能融合为载体、以要素融合为动力、以生活融合为支撑、以治理融合为保障,全面激活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此,我们考虑实施“五大工程、十项行动”:一是实施城乡产业融合工程。聚焦组织再造,开展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坚持走产业强区道路,矢志不渝发展壮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聚力实施“115”战略,迅速培育壮大“一新一轻一重”主导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一新”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00亿元,“一轻”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00亿元,“一重”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大力实施 “江南乡谷·四子工程”,打造协同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共享田园新社区,形成以大带小产业生态圈。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与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与制造业发展相融合、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聚焦提档升级,开展新业态培育行动。以芜湖专业航空枢纽港为龙头,紧紧依托芜宣机场空港资源和航空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航空研发制造、临空经济、低空经济、空港物流四大主导产业,推动“港产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构建更加完备、更具竞争力的航空临空产业体系,争取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以芜湖未来科创走廊项目为龙头,加快构建以科技研发、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为基础、新产业新业态为补充的多元化城乡经济体系,建设“点线面”“吃住行”“娱购游”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大景区。二是实施城乡功能融合工程。聚焦规划引领,开展经济地理重塑行动。构建空港片区、高铁片区、开发区产城一体及老城区的城市空间格局,全面完成有需求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聚焦互联互通,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推动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紧密结合,推动高质量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把广大农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幸福家园。三是实施城乡要素融合工程。聚焦稳妥有序,开展乡村集成改革行动。推深做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改革试点工作,推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激活农村土地资产。聚焦多元互促,开展金融活水赋能行动。发挥区乡投公司作用,吸引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组织投资项目建设。四是实施城乡生活融合工程。聚焦共建共享,开展公共服务提效行动。持续深化“暖民心”行动,统筹完善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标准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聚焦增收致富,开展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力争到2025年,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60%,实现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75%,同步提高农民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力争培育2个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达1000万元村。五是实施城乡治理融合工程。聚焦绿色美丽,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四城同创”“五水共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聚焦五治融合,开展城乡治理改革行动。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实现各类矛盾纠纷90%以上在镇和村(社区)化解。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
百鸟滩水美乡村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