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宿州实施“六大行动”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4-01-26 06:36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五柳风光。

  电商直播大赛。

  萧县张村葡萄长廊。

  灵璧县食用菌产业示范区。

  植保无人机飞防夺丰收。

  绿色埇桥生态美。

  天上,北斗导航卫星信息及遥感卫星信息进行高精度卫星地图展示,可实现厘米级作业精度;地面,大田物联网系统将所有数据通过专线传输到数据中心服务器,进行墒情、土壤养分、农田小气候情况等分析,农业经营主体在手机App和微信上即可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情况。

  宿州市埇桥区着力打造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系统,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融合,构建“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的数字农业新模式。

  这是宿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3年以来,宿州市以实施“吨半田”建设、“百万头肉牛”发展等“六大行动”为抓手,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农业农村工作新格局。

  宿州市在2022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荣获优秀市,宿州市农业农村局获2023年度全国农业系统先进集体。2022年度,宿州市“两强一增”行动、灵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泗县秸秆综合利用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2023年,宿州市出台全国首部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350家,位列全省第一。预制菜产业规模131.2亿元,位列全省第一。灵璧县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砀山县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泗县获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埇桥区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在宿州市成立。

  “吨半田”行动,夯实粮食增产基础

  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实现“二十连丰”,大豆播种面积、产量增量均占全省增量的40%以上。集成推广“吨半田”模式8.09万亩,打造吨半田示范点14个,建设省级指挥田2个、精耕细作示范点6个,打造百亩田62个、千亩方35个、万亩片9个,玉米整建制推进县埇桥区、灵璧县单产分别较全市玉米平均单产提高17.05%、15.26%;大豆单产整建制推进县埇桥区、灵璧县、泗县单产分别较全市大豆平均单产提升12.33%、17.98%、17.29%。

  粮食高产攻关取得历史突破。开展粮食高产竞赛,全市36个小麦高产竞赛点平均亩产达775公斤以上;玉米单产提升竞赛点亩产达1003.58公斤/亩,为历史首次。埇桥区玉米新品种高产创建试验,最高亩产达1090.45公斤/亩,刷新省玉米高产记录。全国大豆高产竞赛,清种夏播大豆19个竞赛点宿州市占3个,带状复合种植17个竞赛点宿州市占2个,其中灵璧县清种夏播大豆亩产达343.57公斤/亩,刷新省大豆高产记录。宿州市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25万亩,种植27.66万亩,完成任务的110.64%。玉米平均亩产514.43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19.18公斤,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粮食增产基础不断夯实。2023年全市自主选育国审省审品种21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33个。2023年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抗病小麦新种质目录,中抗赤霉病品种(系)18个、抗白粉病品种(系)30个,宿州均占2个。宿州本地种业公司选育的天益科豆19在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入选全国兼用型大豆前10名,居第5位。全市耕地质量等级为4.655等,较去年提高0.041等。

  “百万头肉牛”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牛”劲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肉牛饲养量21.4万头,居全省第二。全市设计规模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210家,其中500头以上的48家、1000头以上的11家。现有肉牛屠宰企业3家,年屠宰能力6万头以上。安徽苏家湖良种肉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全省唯一国家级种公牛站,宿州草源牧业“宿州黑牛”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灵璧黄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立足高位统筹,成立工作专班。印发《关于实施六大行动构建农业农村新格局的意见》《宿州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专班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的通知》《宿州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市有关部门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建立工作专班,明确各项政策落地的牵头部门,合力抓好肉牛产业发展,夯实各县区年度肉牛发展任务。

  强化龙头招引,助推产业发展。大力开展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双招双引”,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市政府负责同志先后赴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开展招商,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加速肉牛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新增21个拟建或在建的重大肉牛产业项目,投资总额53.24亿元。重点包括市乡投集团投资9.5亿元的肉牛科技生态养殖示范中心项目、安徽禾牛集团投资1亿元肉牛项目、雅拉德荣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龙江元盛和牛及上海鹏欣等项目。

  坚持政策撬动,夯实发展基础。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支持3598万元,其中灵璧县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1100万元、苜蓿发展行动122万元、粮改饲8万亩1276万元、商品有机肥推广行动5.5万吨1100万元。投入市级专项资金500万元,推动设立肉牛特色农产品保险,每头牛最高保额15000元,保费最高500元/头,由省级承担40%,养殖户承担20%,市、县区各承担10%、30%。开展“按图索地、按图索牛”,全市梳理出集中连片一般耕地1416块,面积24.13万亩,其中100—200亩1161块,占地15.35万亩;200—500亩220块,占地5.9万亩;500亩以上35块,占地2.88万亩。绘制全市养牛地图,对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养殖场(户)进行登记造册,全部上图入库。

  强化疫病防控,提升科技支撑。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意见》,提高肉牛疫病综合防控能力。2023年全市免费发放牛O+A型口蹄疫疫苗42万头份,规模肉牛企业“先打后补”24万头份,免疫密度达100%。市县兽医实验室免费为68家养牛企业开展布病等疫病检测1679头份。举办第二届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竞赛,前三名选手参加省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荣获团体三等奖。邀请中国畜牧业协会黄正勇研究员来宿开展培训指导,培训养牛企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次。

  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行动,擦亮产业品牌

  打造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2023年成功申报皖北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资金2亿元)、泗县墩集草莓产业强镇项目(资金1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8.4亿元。2023年1—11月份,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总量的7.9%,居全省第6。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17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99家,市级龙头企业832家。全市5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2023年底全市预制菜企业191家,产值155亿元,均居全省第1位。宿州市获评中国预制菜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埇桥区入选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

  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成功举办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北京、杭州)展示展销会,累计签订约17亿元销售及意向订单,较好促进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和京津冀市场。2023年1—11月份,全市28个基地实现总产值85.9亿元,同比增长14.2%;沪苏浙地区销售额40.1亿元,同比增长14.9%。

  擦亮农业品牌。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推进现场会在砀山县召开。2023年全市新增“两品一标”产品有效认证主体35家、产品56个,有效认证主体达232家,产品300个。27个农产品品牌入选“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名单。2023年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个,总数达26个,有效名录生产企业达86家。全市家庭农场达4685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701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50家,居全省第1,年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全市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2023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宿州市意利达农业专业合作社获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介,萧县葡萄产业融合项目获第七届安徽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

  土地“大托管”行动,完善联动服务模式

  2023年底,全市农业生产全程托管面积达183.01万亩,服务小农户29.2万户;环节托管服务面积达3502.41万亩次,覆盖率占全市耕地面积73%,服务农户94.85万户。纳入全市中农服平台名录库管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7026家,其中涉粮服务组织5051家。全市安装农机作业智能监测设备8292台,其中承担2023年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安装智能监测设备1884台。2023年全市烘干机保有量达289台,其中烘干能力30吨以上的220台,新增粮食烘干中心28个,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75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113个,已基本覆盖全市各产粮区域。

  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委托专业服务组织集中采购物资、开展标准化作业、提供统一服务等,实现粮食作物亩均增产10%左右、农药用量亩均减少15%—20%、化肥亩均施用量减少10%—15%,对比一般农户粮食作物亩均节本增效200—300元。

  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改革发展。聚焦粮食主导产业和生产关键薄弱环节服务供给,构建完善“村集体+服务组织+小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乡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粮食烘干及仓储等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大托管”基础条件,提升区域内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科学管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效实现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或打捆离田全覆盖,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土壤理化性状进一步改善,主推优质品种应用率达100%,新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达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分别达93%、90%、53%,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1.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36%以上。

  百乡晋位、千村提升、全“宿”创优

  聚焦选优育强,全面锻造基层队伍。坚持事业为上抓配备。全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5岁,35岁以下462名、占40.3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82.08%,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2.7岁,高中、中专以上学历88.55%。坚持按需培育提能力。举办乡镇党政正职、组织委员、村党组织书记、选派干部等4期市级乡村振兴主题示范培训班,对1127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轮训。培育打造16个省市县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累计承训73场次、5600余人次。坚持用活载体强队伍。深入实施“选青推优”计划,储备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村级后备干部4390名。534名选派干部逐级参加“擂台比武”,374个驻村工作队全部制定为民办事“三个清单”并抓好落实。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把1638名党员培养成发展致富能手、724名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培育党员致富带富等示范户3200余户,5800余名党员带头带动2.8万余户群众致富。

  聚焦强村富民,全面夯实振兴基础。注重统筹谋划。半年召开一次全市乡村组织振兴专项小组工作会议,编制《全市乡村组织振兴重点工作任务》《2023年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方案》等,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部长项目”,推动各地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谋划项目176个。注重多元发展。统筹中央及省市县四级扶持资金7050万元,推进81个中央及省扶持村、100个市县扶持村项目建设,截至2023年年底,所有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推荐萧县胜利社区、泗县秦场村获批中组部、财政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美丽村庄试点。推动978个村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集约土地51.47万亩,较上一轮试点增加95.7%。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村均经营性收入达68.09万元,较2022年增长35.48%。其中,50万元以上的强村756个,较2022年增长60.51%;100万元以上的强村达到228个,较2022年增长82.4%。注重奖励激励。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办法,兑现2022年度“增量奖、突破奖、创新奖”549.13万元。推荐13名优秀村书记作为省级“皖美村支书”人选。举办宿州市“强村富民 ‘宿’创精品”好项目大赛评比活动,评选出15个村级集体经济“好项目”,共奖补资金100万元。

  聚焦常态长效,全面强化基层治理。坚持常态服务。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化解信访问题738件。强化信用支撑。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2023年完成997个扩面村建档评级,占比88.46%,结果运用扩展18项民生工程、66个领域项目中的运用场景,明确农户“积分增益”“积分减损”79项指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聚焦提质赋能。建立市级领导直接联系重点乡镇(街道)制度,摸排确定重点乡镇(街道)15个。聚焦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称职等问题,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8个,截至2023年11月底,全部通过验收。

  “思想强农”“文化惠农”“文明育农”

  深化“思想强农”。组织各级各类宣讲团开展“七进”宣讲1.35万余场,讲准、讲活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搭建“学习强国”宿州平台建设。截至2023年末,26.74万名党员、51.31万名党外人士下载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深化“文化惠农”。健全文化设施。做好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提档升级等工作。建成132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近100%。开展文化活动。做好“送戏进万村”活动,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月至少开展1次文化活动。举办各类型文化惠民活动4750场,其中乡村村晚65场、“送戏进万村”1234场、惠及群众60万余人次。泗县屏山镇老山村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春季“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发展乡村旅游。积极举办砀山梨花节、萧县伏羊节、灵璧鸬鹚捕鱼节等主题活动。两家民宿获丙级评定,组织各级文明旅游志愿者500人次。

  深化“文明育农”。擦亮创建品牌。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评选农村地区市级“身边好人”34人。支持全国文明村镇、近郊乡镇创建工作,开展业务培训3场、现场指导40余次。开展新一届文明村镇评选,授予砀山县关帝庙镇等159个村镇第四届宿州市文明村镇称号,继续保留萧县龙城镇等230个村镇宿州市文明村镇称号。推动移风易俗。规范“四会”群众自治组织运行,开展新时代“星级文明户”评选,挖掘农村精神文明先进事迹线索122条。做实文明实践。印发《宿州市文明实践积分制实施办法(试行)》,开展各级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万余场。印发《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标准(试行)》,指导农村地区12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对标提升,评选农村地区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6个。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特别是杭州宿州结对合作帮扶,通过多层面对接、高频次互动,现已初显成效,实现深远合作前景可期;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加快皖北全面振兴,为宿州在开放发展中释放后发优势提供了更多空间。宿州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转换、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

  作为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宿州市正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破浪前行。

  (何雪峰 袁 霄)

  (本版图片由中共宿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十二不准”


发布于2024-05-06 10:04:24

“西溪南”游人如织


发布于2024-05-06 06:02:01

奋斗的身影


发布于2024-05-06 06:01:59

“红五月”拼出加速度


发布于2024-05-06 06:01:56

【文化视界】万古存真徽墨香


发布于2024-05-06 06:01:51

武王墩 跨越2000多年的发现!


发布于2024-05-06 06:01:50

奋楫蓝海,壮大新兴产业


发布于2024-05-05 0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