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北 > 淮北要闻

给“老兵”家的温暖

中安在线   2023-12-15 10:14:46   来源:淮北新闻网    作者:记者 刘露 通讯员 李宝   编辑:冯一嘉

  今年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夯实服务保障体系、落实政策待遇兑现、抓实暖心解难服务的同时,通过“网格化+规范运作”“清单化+动态管理”“多元化+特色品牌”,构建起运作规范有力、管理精准有序、服务暖心有效的“网格化”精准服务新格局,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成效显著。

  “一辖区一网格” 推进服务体系更加规范

  相山区东街道闸河社区第十二网格,网格员李露露和陈宏伟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78岁的董学业,因给儿媳治病花光了积蓄,现老两口租房居住,生活困难。在第一时间接到网格员报告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东街道商会及市红十字会张秀丽志愿服务队,与住建等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帮助其申请了一套公租住房,真正实现安居梦。

  “现在办事真方便,像申请住房这么大的事情,也能轻轻一点手机,就能找到‘娘家人’帮我大忙。”这句话成了董学业等老兵人的口头禅。这个处于手机桌面最醒目位置的“e治理”,是相山区创新“网格化”治理的一个缩影,已入选全国“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现在“老兵”办事,只需轻轻一点就能找到“娘家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按照“网格化定位、规范化运行、精准化服务”的要求,我市在市县镇村四级推行“网格化”精准服务新模式。目前,36个镇(街道)、441个村(社区)共建立网格2139个、网格员2963名,实现了市辖一县三区“全覆盖”。实行服务对象“点单”、网格员“派单”、服务站“接单”的“三单制”,搭建起精准服务退役军人的“连心桥”。通过“摸排—解决—反馈”的“全闭环”业务流程,实现服务全天候、事项不留白、责任不落空。

  去年以来,利用“智慧社区”“E睦邻”“E治理”等线上平台,主城相山区共接受退役军人“点单”600余次,街道和社区服务站答复和解决问题等2000余次,“网格化”精准服务退役军人的满意率达100%。

  “一老兵一台账” 助力动态管理更加精准

  种植约6000亩土豆,平均每亩约10200斤、价值约16000元。这是濉溪县孙疃镇耿圩村退役军人陈永红交给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绩单”。

  早在2021年,成立濉溪县孙疃镇鸿程农业专业合作社,陈永红担任理事长,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产业+扶困”等模式,以劳动务工、土地托管、资金资产量化入股等方式,帮助农户稳定获得劳动务工、政策扶持和入股分红等收益,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202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3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在部队管一个班的人,现在管300多人,顿时感觉能力提高了很多。”服役满16年的王超目前已经担任一个片区的总负责,2000亩地从种到收“一条龙”管控,他笑着说道。

  网格员通过定期排查,按照“一人一档”的标准,对全市56907名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建立了信息台账,并通过定期走访和常态化联系,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特别是针对高龄、孤寡、生活困难等需重点关爱帮扶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结合其家庭情况和需求,分类建立咨询建议、需求摸排、问题销号3类台账,做到需求摸排清、责任分工明、过程管控实、落实效果好。

  与此同时,根据需求统计台账,开发定向推送服务。由基层服务站梳理、上报、安排、反馈,对我市现存的伤残、三属、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参战核试、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部分60周岁以上烈士子女等7类10028名重点对象,实行“一对一”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同时联合社会资源开展志愿服务,实现“有求必应”。

  “感谢刘站长,你们帮我找到了适合的工作,我很满意。”每次见到段园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刘超,杜集区段园镇孟庄社区欧阳长彦总要激动地夸上几句。他是烈士欧阳长智的弟弟,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自从孟庄食品站下岗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协调当地教育部门和安保公司,帮助他在大庄小学担任保安一职,月收入近2000元,生活更有保障。

  多年来,杜集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联合镇、村服务站,常态化开展困难救助,深入退役军人家庭动态了解家庭情况并记录在册,对申请困难救助的退役军人家庭重点走访核查,并不是依据一次大病花销金额的大小,而是依据家庭实际生活状态为判别标准,听真话,查实情,实行一户一策,实现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全区已核准帮扶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家庭15户,落实困难救助资金10余万元,受到广泛好评。

  “一县(区)一品牌” 推动服务更加暖心

  驰骋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巡逻的“铁骑队”;巡查在防洪大堤、秸秆禁烧的“迷彩绿”;服务在送考护考、化解纠纷的“志愿红”……百善镇退役服务站组建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江淮义警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50余人,是淮北市首个“江淮义警”工作站。

  市辖一县三区积极拓展“网格化”服务范畴,结合地域、文化等特色,形成了特色品牌。相山区聚焦“精、细、实”,利用“网格化+掌上APP”,成功打造“国字号”精准服务品牌;烈山区探索“网格化+一站式服务”模式,在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兵支书”作用发挥等多方面用力,打造省级退役军人高质量发展示范品牌;杜集区开展“网格化+三方共建”,打造权益维护示范品牌;濉溪县重点围绕平安巡查、基层调解、政策宣传等,打造退役军人作用发挥示范品牌。目前,烈山区获批创建全省退役军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濉溪县和相山区探索特色志愿服务,如免费维修小家电、联合电力公司上门维修电路、联合卫生院开展义诊等,共开展特色活动30余次,受到广泛好评。

  烈山区在引领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上多措并举,在人才上做文章,让退役军人成为“兵干部”“土专家”“田秀才”,在产业上谋发展,实施免费创业培训、免费传授技艺、免费现场指导,助推“兵支书”、退役军人孙伟的艾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造就了王德聚、王秀梅、丁盛等一批种植大户,牧业“领头雁”、退役军人丁爱军以“公司+家庭农场”合作模式推出肉羊养殖“50+150”千户家庭扶助工程,宋疃、古饶等镇共200余家实现增收致富。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表示,网格化精准服务打造出一个个退役军人认可度、满意度高的特色品牌,将全方位助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记者 刘露 通讯员 李宝)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