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时政新闻

联防联控,共护碧水蓝天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调研行⑥

  • 作者: 夏胜为 胡旭 郑莉
  • 安徽日报
  • 2019-05-18 05:56

  长三角地区是蓝天保卫战三大重点区域之一。黄浦江畔,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楼,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江苏、浙江、安徽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的预报员,每天将未来7天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往这里。

  记者近日到现场探访。一进工作大厅,只见“生态环境部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的标牌赫然醒目。大屏幕上,工作人员通过业务平台调出刚汇总的每日专报信息,以刷色表形式呈现长三角各省市细分区域预报信息。

  表格中,安徽淮河以北、江淮之间、沿江江南,江苏沿海地区、西北部地区、中部、南部等未来7天预报信息一览无余,多为黄色、橙色。黄色代表着空气质量为良,橙色代表轻度污染。不同空气质量则以不同颜色标示。

  “大气环境流动性强、涉及面广,具有区域性特征。如果单靠哪一个地方治理,很难实现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每天汇总长三角空气质量信息,会商讨论未来空气质量情况,预判污染过程,通过区域协同联动,直接支撑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 ”长三角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大气室副主任王茜表示。

  “现在安徽地图上,哪个市在哪个位置,我都特别熟悉。”王茜说,近年来,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数据共享、业务预报、科学研究等方面积极协同合作,下一步将在空气污染物组分监测、区域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共建共享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

  从海拔1629米的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发源,新安江逶迤东流,经千岛湖、富春江,汇入钱塘江。千百年来,一江新安水,情牵皖浙两省。

  随着千岛湖配供水工程实施,未来,从淳安一路而去的千岛湖水,将流入杭州的千家万户。杭州人喝上来自千岛湖的一级地表饮用水,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流域实施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皖浙两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水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新安江已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带动下游千岛湖水质持续改善。

  从歙县街口镇,新安江奔涌入浙。位于淳安县境内的鸠坑口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日复一日监测水质变化。在东北方向150公里之外的杭州市区,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自动监测部,工作人员每日关注着水温、pH值、总磷、总氮等十项指标数据。

  “在我省103个水质监测国控站中,鸠坑口监测站很特别,位于浙皖交界,新安江水从这里流入浙江。我们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张兰告诉记者。

  “两省通过两轮试点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成功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安江样板。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两省试点已进入第三轮,在继续坚持“稳中向好”原则下,进一步突出精准施策,探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推进杭州市与黄山市在园区、产业、人才、文化、旅游、论坛等方面深入合作。

  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推动着环保产业发展。长三角环境治理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钛能科技股份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融合云平台、物联网、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致力于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我们把目光更多投向长三角市场,为环境改善出力。 ”该公司负责人花思洋表示。

  联防联控,长三角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正在加速推进。(记者 夏胜为 胡旭 郑莉)

  ·采访手记·

  共建共享绿色美丽长三角

  让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绿色,应成为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底色。地缘相近、水气相连,三省一市要在一体化发展中共建共享绿色美丽长三角。

  共建共享绿色美丽长三角,要推动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空气流动性强,大气污染治理,靠一个地方“单打”不行,要奏响“协奏曲”。大江大河跨省贯通,下游治理,上游污染也不行。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明确要求上下游“共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治理,要共下“一盘棋”,统一标准,联防联控,一体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方能护住蓝天碧水。

  共建共享绿色美丽长三角,要强化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环境污染表现在水里、空气里,但根子却在生产生活中。推进绿色发展,要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等结构,做到“水清岸绿产业优”,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编辑:
推荐阅读
2024政务V影响力大会·安徽论坛召开


发布于2024-04-20 13:52:0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