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 2022-12-08 05:30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重大论断立足中国时代发展特征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深刻阐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是我们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行动指南。本期推出的“学习二十大精神·圆桌汇”主题为“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01.png

  杨善林

  内容摘要: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三大强国战略中,教育强国是筑基工程、铸魂工程,它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提供可持续的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三大强国战略中,教育强国是筑基工程、铸魂工程,它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提供可持续的强力支撑,因此优先发展教育、推进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工程。我们必须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高度,加深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要战略意义的认识。

  教育是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基础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教育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几大战略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第一动力”的创新,都需要强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来支撑,都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来实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所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教育为民生之首、社会之基。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业,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生”。目前,几乎在所有有关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中,教育仍然是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是老百姓美好生活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好的教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个体生活质量、提升生命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由之路。从这一点上来讲,坚持教育优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目前,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总体上稳居全球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其中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普及化阶段。这一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迈上新征程,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我们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脚踏实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历来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优先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的青年薪火相传、砥砺奋斗。故而,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具体地说,教育过程要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有机结合,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有机耦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到文化创新与民族发展互融共通;把真善美通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入心入脑,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融合。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需要各具特色的高等学校来培养人才。因而不能单纯地用西方的标准和指标来评价中国的高等教育,而应该设计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且能与世界接轨的标准体系,从而使中国高等学校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来确定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立于国际学术前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人才,更要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并能够为中国社会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推进产教融合,深化科教融汇,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的培养在于教师。本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但就来源而言,教师队伍构成的异质性、多元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教师结构基本处于一个超稳定、封闭式、内循环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极易造成高校培养的人才存在过度“学术化”倾向,实践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实现对生产力的实际推动效应。对此,必须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深化科教融汇。具体而言,师资队伍建设上应将教师来源结构多样化作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单一的师资来源不利于学科发展,必须广开教师来源,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队伍,鼓励高校聘请校外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特别是一些从事业单位管理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和从企业关键岗位退下来的老专家,都可以成为高校重要的师资来源。这类专家学者最突出的优势是知识与实践的交融一体,可以实现教学与实践、教学与工程的有机集成。他们在高校的兼职工作可以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渗透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