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 2023-03-18 23:3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孟一凡 段玉 叶海涛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上午9时,伴着和煦春风,站在强磁场生物学实验室内,她深吸一口气,疲劳消失,心中是无限温暖和希望。

  她叫张欣,获博士学位后,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选择回国,已在合肥科学岛度过十余载春秋,先后获得安徽“省直机关十大女杰”、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

  “在海外做研究时就萌生了回国意愿。”谈及回国想法,张欣坦言,“看到科研领域在国内开始有了很好的发展势头,我和爱人都想参与其中。听已经来到科学岛的朋友说这里在建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这对我们很有吸引力,于是便选择了回来。”

  如今,在脚下这方科研热土,合肥科学岛强磁场科学中心,张欣另辟蹊径,结合自身医学与生物学研究背景,依托研究院最先进的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与工程组精诚合作,带领团队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搭建起全球首个≥20T强磁场生物学综合研究平台,首次发现人体细胞纺锤体在强磁场下的取向转变,利用健康小鼠首次检测了33T强磁场的生物安全性,在此之前,国际上最高测到了16T。

  “这些成果有助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逐步界定出稳态磁场的生物安全范围,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其在抗肿瘤,糖尿病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潜能。”张欣说。

  科研道路道阻且长,向前跨越出一小步又谈何容易?

微信图片_20230317202102.jpg

  “女性科研人员做事耐心,也细致,平时也能成为团队成员的倾诉对象。”谈及女科学家的特点,张欣如此表示,这在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回国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搭建一个能将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应用在生物学研究的平台。”张欣说,当时大科学装置只是提供一个很强的磁场,但进行生物研究还需合适的温度、气体、湿度等条件,这就需要一个新平台,而在此之前,业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参考,因此工作可谓是从零开始。

  “回国前三年几乎毫无成果。”张欣介绍道,一方面,像细胞和老鼠这样的生物样品很容易死去,给这样的研究搭建平台,需要与工程团队反复沟通,商讨方案。另一方面,研究强磁场和生命科学是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生物医学、物理学、工程材料等方面都要有所涉猎,因此开始时常会受到质疑。“团队压力都很大,好在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加之科学岛为我们提供了院长基金的支持,也营造了宽松的工作环境,才让我们有机会来开辟这一新的领域。”

  雁飞千里靠头雁,在张欣眼里,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通力合作,而在队员们心中,团队取得成绩更离不开领头人为大家凝心聚力,指明方向。

  提到张欣,大家都说:“亲和的张老师,生活中很体贴大家,在研究中不急功近利,关注每个人的成长。”

  2018年,陈含笑加入了团队,对于初来乍到的新成员,张欣老师亲力亲为,不仅为她解决了住宿问题,还指导她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此后,因科研需要,陈含笑的研究方向由生物样品磁化率转向药物肝损伤机制探究,对于这种交叉科学研究,起初让她十分迷茫,也无从下手。

  “那段时间,张老师会把她看到的好的文献分享给我,为我的研究指明方向,现在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多,希望能在未来获得好的成果。”

  加入课题组十多年的张磊回想2015年读博期间,因为研究的课题始终没有进展,一度想要放弃,但在张欣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能被啃下来。

  “由于研究结果始终与预期有差距,又迟迟找不到原因,这让我很苦恼。”张磊说:“低谷时,张欣老师鼓励我说‘困难的事,总得有人去做,不好走的路,总要有人去走。’一路走来,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我不断进步。”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谈到团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的心情,张欣表示,相对于个人荣誉,团队得到奖励更叫人欣慰,因为这是社会对这一新兴科研领域的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首先持续深入基础研究,这样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推进强磁场在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同时不断推进强光磁项目研究,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的上升空间。”张欣表示。(记者 孟一凡 段玉 实习生 叶海涛)

编辑: 刘贤辉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