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孝云带领师生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藏身大山的徽派古村落,是什么样的风格?
那些教科书读过的历史名人,是成长于什么样的环境?
3小时疾走50里,一路下来又是什么样的体验?
6月29日,安徽绿海商务学院师生80余人,带着这样的问号开始了3天的行程。
这所安徽省的民办高校,在业内以打造“星青年”而闻名。学院董事长、安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星青年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孝云介绍,绿海学院一直以来就有这样的传统,让学生“在行走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红色文化洗礼,是青年走上社会之前必不可少的课程,他们将之命名为“行走的思政课堂”。2021年,学院曾组织300名学生徒步走进大别山,实地感受革命征程,消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时传为佳话。
教育之旅,红色精神传后人
师生到达皖南绩溪县,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纪念日来临。为此,活动首先从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建党精神开始。
图为师生在绩溪参观
师生共同前往位于绩溪县家朋乡的许家朋烈士陵园。许家朋烈士21岁参军,22岁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成为特级英模,是又一个黄继光式的英雄人物。在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前,学院师生向先烈鞠躬默哀、敬献鲜花,重温入党誓词,绕纪念碑三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在烈士陵园陈列馆,聆听工作人员讲解,了解烈士英雄事迹。
学院教师杨杰表示说:“‘行走的思政课堂’第一站就来到许家朋烈士陵园,用这种特殊方式庆祝党的102岁生日,致敬英雄,对话历史,这一实践活动很有意义。”学生产文涛表示,今天我们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历程,深切感受英雄献身革命的精神、追求真理的信念,作为当代大学生,决心以实际行动传承好红色基因,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励志之旅,古道而今从头越
徽杭古道起于绩溪县伏岭镇江南村,经江南第一关、马头岭、雪堂岭、南天凹,止于皖浙交界的临安浙基田村,全长25公里,是一条文化内涵深厚的徽商古道。
绿海学院师生徒步活动的终点是南天凹,途中只有3次简短休息。山路崎岖,又逢阴雨,给行程带来很大阻力。“我们全体同志一刻也没停留,冒雨前行,并且提前到达目的地。大家咬牙坚持,这完全算得上是一次磨炼意志和体魄的旅程。”学院老师韩双喜走完全程后感受颇深。他曾在部队工作30余年,此次活动苦和累的程度放在部队里也不算低,但在徒步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学生的毅力超乎想像。
图为师生徒步徽杭古道
学院老师关云瑞负责本次活动的摄影工作。他全程跟随团队,用相机记录活动的点点滴滴。途中下坡处,为了保护相机不被大雨淋湿,他不小心跌倒,学生处高老师迅速将他扶起,并为他打伞,让他感觉特别温暖。21级经贸旅游系高铁班的马思越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徒步活动,真实的徒步历程与她出发前预想的不一样,感觉自己有点坚持不住了。但一路上大家互帮互助、协作默契,最终无一人落伍,经受住了毅力和体力的考验。马思越由衷感叹:“团队徒步不仅是户外运动,更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增强团队凝聚力的过程,也是人生中一次生动的励志体验。”
图为学院与当地政府签订帮扶协议
探寻之旅,徽商记忆永传承
在此次徒步活动中,“访徽商文化故里,育创新创业精神”成为活动主题。学院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情实景中领略徽商精神,筑牢理想信念,矢志创新创业。
为引领学生深刻感悟绩溪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厚度,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内在情感,师生们来到具有“绩溪半部史书”之称的绩溪博物馆。在这里,绩溪的故事如画卷般缓缓铺陈开来,胡适、汪原放、胡雪岩……那些只在教科书里见过的著名人士,他们的生平事迹一个个活化起来,为学子们点亮了未来之路。
在绩溪龙川,大家依次参观了龙川水街、胡宗宪少保府、胡氏宗祠等历史遗址,寄身于古村落的闲逸时光,感受跃然眼前的“徽风皖韵”。汽车营销专业的汪士龙同学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集山川风物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就像纪录片一样,令人叹为观止。”目击早期徽商勤勉诚信、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学生们深切感悟到历史进程的苦难辉煌,汲取了拼搏奋进的精神力量。
图为留守儿童接受学院捐赠
随着活动的顺利进行,绿海学院创立的“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又一次得到了见证。陈孝云总结道:“通过第一课堂进行理论熏陶、第二课堂进行实践锻炼,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内在基因,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让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在学生思想深处生根发芽,对于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必由之路。”(朱慧婷 席奕蕾 文 关云瑞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