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在徽州地区,古老徽剧将欢乐带给老百姓,将艺术献给新时代——

  • 2023-12-15 05:51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吴江海

  近日,“徽州有戏·田野乡音”黄山市首届乡村戏曲节秋季第七场演出走进黄山区三口镇燕窝里。 记者 潘 成 摄

  在黄山,徽剧是一种大众耳熟能详的地方剧种,更是一种绵延数百年的文化传承。徽剧在徽州地区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还有明晰的谱系传承;不仅有“传帮带”的“纵向梯队”,还有跨区域的“横向合作”。历史的积淀和当代的续写,不断促进着古老徽剧在这片土地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它迸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万花开放,待一个,四季长春……”12月3日,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汤家庄村,在安徽电视台2024农民春晚录制现场,来自黄山市徽剧院的10多位年轻演员扮相俊美,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安徽徽京剧院一级演员王丹红同台献艺,把欢乐献给新时代新生活。

  地方剧种有故事

  徽剧在黄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积淀。黄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建斌告诉记者,徽池雅调成为天下南北时尚,徽剧产生发展是一个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融合过程,它与秦腔、川剧、弋阳腔等中国南北几十种地方戏曲剧种,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其中,徽商推动了徽腔徽调的全国化、大众化,浙江婺剧、江西赣剧等全国40多个戏曲剧种和徽剧有渊源关系,“四大徽班” 进京更孕育催生了国粹京剧艺术。2006年5月20日,徽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锣鼓一响,脚底发痒。”胡建斌出身戏曲世家,曾任黄山市文化委员会主任,对徽剧颇多研究。他介绍,在祁门等地有许多古戏台,在歙县大山深处的璜田乡,以前相传就有许多徽剧戏班子,村里的男女老少一到农闲就在古戏台上咿咿呀呀唱一嗓子。

  1956年,安徽省徽剧团在屯溪三门呈成立,抢救挖掘、搜集整理了近千个剧目和大量的徽剧声腔、音乐、脸谱等珍贵资料,省徽剧团两年后又迁至合肥,章其祥、汪育殊等一批著名徽剧演员均来自徽州。1961年,休宁“群乐徽剧团”改为“徽州地区徽剧团”,1978年重新成立“徽州地区京徽剧团”。

  如今,在歙县徽班纪念馆,陈列着徽班的发展历史以及行头物件,墙上还挂着当年周恩来总理接见演员的合影照片。听工作人员介绍,馆内陈列的《中国徽班》《歙县徽剧志》,填补了中国戏曲中徽剧史的空白;《徽剧之源探考》获中国田汉戏剧论文一等奖。

  徽剧振兴有抓手

  “参加演出的年轻演员,大多为今年刚毕业的黄山市徽剧传承定向班学员。”黄山市徽剧院副院长、国家二级演员江贤琴介绍,2018年,黄山市实施“徽剧振兴工程”,联合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五年制大专徽剧传承定向班,面向全省定向招生,毕业后择优录用,解决徽剧人才断层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徽剧的保护传承发展,成立了黄山市徽剧院,建设徽剧博物馆和徽风皖韵小剧场,与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徽剧传承定向班,在故宫博物院成功举办“徽班进京”故宫展演,开展“故宫与徽班”专题研讨,持续开展徽剧进校园活动,荷花池小学被列为教育部“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胡建斌介绍,目前,全国仅有安徽省徽京剧院、黄山市徽剧院,以及同属古徽州区域的婺源县徽剧团三个国家级非遗徽剧仅存的保护单位。去年12月,安徽省徽京剧院、黄山市徽剧院、江西婺源县徽剧传习所相聚黄山市,结成国家级非遗徽剧传承保护战略合作单位,两省三地“徽剧振兴”战略合作正式开始。三地将深化拓展合作,搭建共享平台,成立徽剧振兴联盟,设立振兴徽剧专项资金,打造“徽剧主题传承(研学)基地”,加强与省内外高校、专业院团的交流合作,促进徽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今,徽剧频频亮相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全国非遗大展等重大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品牌,也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将徽州文脉、黄山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传承发展有新曲

  “凡人坏品行损阴骘,都只在财利上,故做人须从取舍上起。”这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歙县晚清名臣王茂荫传承至今的家训。12月6日晚,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安徽省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汪育殊主演的新创徽剧《从取舍起》在“清风黄山”经典诵读演唱会上首演。

  “徽剧的传承创新,需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胡建斌介绍,祁门县闪里镇磻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戏台之乡,今年9月23日起,黄山市举办“徽州有戏·田野乡音”首届乡村戏曲节,从祁门磻村启程,到歙县绵潭村、屯溪区南溪南村、徽州区坤沙村、黟县柯村、休宁县祖源村、黄山区燕窝里,艺术表演覆盖三区四县,让市民和游客在悠悠古韵中,感悟徽剧等传统戏曲之美。

  据了解,由黄山市委宣传部和安徽演艺集团共同创作的大型徽剧《守松人》,也将于明年与观众见面。该剧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回信的中国好人、黄山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为创作原型,讴歌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普通劳动者,目前已入选安徽省重点文化项目,并进入国家艺术基金复评答辩。古老的徽剧正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十二不准”


发布于2024-05-06 10:04:24

“西溪南”游人如织


发布于2024-05-06 06:02:01

奋斗的身影


发布于2024-05-06 06:01:59

“红五月”拼出加速度


发布于2024-05-06 06:01:56

【文化视界】万古存真徽墨香


发布于2024-05-06 06:01:51

武王墩 跨越2000多年的发现!


发布于2024-05-06 06:01:50

奋楫蓝海,壮大新兴产业


发布于2024-05-05 02:06:22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