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社会

何以凌家滩 文明之曙光

——探秘凌家滩系列报道之一

时间: 2024-04-16 09:19
摘要

  4月18日,裕溪河畔,太湖山侧,第五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第十三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将盛大启幕。

  “玉”见文明,“稻”达未来,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凌家滩。

  凌家滩遗址,距今5800至53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关键遗存,也是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文明之光璀璨耀眼。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现在,让我们走进凌家滩,带着敬畏与骄傲,去探寻这一方文明圣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

  四月的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草木摇曳、风光正好。

  沿着道路前行,随之而来的祭坛、墓葬等丰富的遗址和文物映入眼帘,诠释着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聚落的权力、信仰、秩序等。

  1985年,在凌家滩后面的山岗高处,村民的锄头不经意间挖出许多石器、玉器,这座埋葬在地下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得见天日”。1987年6月,凌家滩考古发掘队成立,正式拉开了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的序幕。时至今日,凌家滩已历经15次发掘,这片土地仍在持续揭示中华文明的“密码”。

  在凌家滩遗址岗地的东南角,大面积红烧土遗迹年代为凌家滩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距今约5500年至5300年。在红烧土中心的广场上,曾经可能举办过大型宗教活动。内外两条环壕,堪称大型水利工程,表明凌家滩先民已掌握了营建大型公共设施的能力。在这里,还发现了碳化的水稻种子和家猪的残碎骨骼,证明农耕种植、饲养家畜在凌家滩历史悠久……

  “以大型红烧土遗迹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发现,深化了我们对凌家滩聚落布局的认识,证明凌家滩存在超大型的高等级公共礼仪建筑,并有明确的祭祀功能。同时,因为大型墓葬、精美玉器的存在,寻找到了相匹配的高等级的生活遗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考古研究室主任、凌家滩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小雷表示。

  窥见史前文明的“智造”之谜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石器,是令人震撼的存在。它们成了真实历史的载体,让我们凭此来窥探历史的点滴。

  古朴神秘的玉版、玉龟,刻有八角星纹的玉鹰,体现了先民的原始宗教思想;大玉石猪,利用玉料自然形态雕刻而成,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猪形玉雕;造型完美、刀法简练的玉龙,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龙首形玉器,体量最大的石钺……

  凌家滩出土的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3000多件,尤以玉器“数量多、技艺高、制作精”闻名中外,展现了凌家滩先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术。凌家滩也因此成为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与红山、良渚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曾表示,凌家滩玉石手工业见证了长江下游用玉观念和技术体系的形成,并在同时期文化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也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源头。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曾说:“凌家滩的玉器昭示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一体性,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宝贵实证。”

  辉煌灿烂的城市文明,惊世绝伦的玉石文化,让凌家滩在中华文明形成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为深入研究长江文明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关键的资料,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

  凌家滩遗址先后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进展,凌家滩遗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记者 邓婷婷 编辑:潘轶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