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市长报道集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8日在马鞍山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时间: 2022-01-19 09:18
摘要

  1月8日,市长袁方代表市人民政府在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储灿林 王文生 摄 

  市人民政府市长 袁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全市抢抓重大机遇、应对重大挑战、取得重大成效,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四年。四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奋勇争先、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交出优异答卷,GDP有望突破2500亿元,经济运行考核持续居全省前列,基本现代化指数居全国第42位,综合经济竞争力居全国第73位,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迈出坚实步伐,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效。

  ——回望这四年,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领袖关怀深厚深切。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赋予我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为我们擘画出高质量发展美好蓝图,这是对马鞍山这座城市的巨大关怀,对一江两岸216万人民的深情厚爱,马鞍山迎来了最幸福、最高光的时刻。

  ——回望这四年,让我们倍加自豪的是生态环境巨变蝶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曾经“滨江不见江”的长江东岸成为“城市生态客厅”,新时代“向山大会战”全面打响,荣获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在我市成功举办,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回望这四年,让我们倍增信心的是一体化发展提速提效。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开工。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建设初见成效,与沪苏浙重点地区合作共建实现载体全覆盖。马钢与宝武、华菱星马与吉利战略重组,来自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903个、占省外投资项目的近70%,“1+3+N”产业集群产值超3000亿元。

  ——回望这四年,让我们倍添底气的是改革创新并跑领跑。“标准地”、亩均效益评价等改革推向全省,创新实施“环保管家”、分阶段申领施工许可证等举措。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第38位。3县3区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均为先进,6个开发区进入全省23强、总数居全省首位。

  ——回望这四年,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人民生活有得有感。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指数居全国第49位。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防汛救灾保卫战全面胜利。本地小型客车长江大桥免费通行,市区至含山、和县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运营。采石矶景区晋升5A级并对市民免费开放。“烂尾楼”“难办证”等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首位。蝉联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四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四年来,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全方位优化。聚力污染防治。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考核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PM2.5平均浓度下降25.5%,空气优良天数增加53天。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35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获批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危废安全处置率100%。聚力生态修复。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长江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工程提前竣工并通过验收,长江干支流4823个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和溯源全面完成。整治“散乱污”企业514家,拆除非法码头153个,关闭退出矿山18座。造林绿化7.3万亩,修复湿地超30万亩,城镇绿化覆盖率由43.2%提至46.5%。建成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含山、当涂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聚力绿色转型。推进钢铁、铸造、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单位GDP能耗下降17.2%,1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信贷占比由4.1%提至10.3%。采石文旅融合项目签约。向山地区综合整治入选全国首批EOD试点,凹山湖成为“网红打卡地”。

  (二)坚持产业强市,质量效益全方位提高。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提档。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6家、总数超7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1%。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7家,总数达197家。新增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3家、总数达189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48.1%、居全省首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16件增加到40.1件,居全省第3位。新增中国驰名商标8件,总数达21件。引育“龙马”等高层次人才363人,专业技术人才达17万人,王运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入围最具人才吸引力全国百强城市。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接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攻坚年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重点项目推进考核持续居全省前3。

  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10个,国内首条重型H型钢生产线、海底捞智慧工厂等74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在全省率先推行增资扩能项目比照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实施蒙牛鲜奶等亿元以上技改项目306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9.5%。强化要素保障,出让“标准地”6335亩、占新增工业用地比重居全省首位,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3.5万亩。获批中央、省资金377.2亿元,新增贷款1050亿元、直接融资723亿元。推动产业转型全面提效。产业结构由5.1:51.2:43.7调整为4.3:49.2:46.5,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18.7%提至35.4%。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宝武马钢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2.5倍,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3县全覆盖。建成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0个,马钢智慧料厂等7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新增省级以上集聚区、示范区9个;建成全省首家法律服务产业园,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城市。

  (三)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全方位深化。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铁新城、阳湖片区,秀山新区展现新风貌,城镇化率由69.1%提至72.9%。实施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1100个、完成投资超1600亿元,慈湖河路改造、江东大道四期等竣工通车,牛渚路、嘉陵江路等47条城区“断头路”贯通,体育会展中心、综合客运站全面建成,档案馆、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残疾人康复大楼投入使用。新建改造绿地433.3万平方米、总量近5000万平方米,205国道沿线、马向路周边、高速出入口等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禁燃禁放、主城区违规种菜、电动车管理等专项整治,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拆除整治城区违建60.5万平方米,改造城区背街小巷121条,新建改建农贸市场24个,新增公共停车位1.5万个。中心城区等级物业管理覆盖率由32%提至62.6%。建成“大管家”综合服务平台,市级“数据孤岛”基本打通。提速乡村振兴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320家、总数达4383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完成农村改厕8.9万户,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52个,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85个、美丽乡村覆盖率69.2%。国省干线总里程达751公里,“四好农村路”总里程达2961公里、和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制村客运通达率100%。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43%,居全省首位。

  (四)坚持对接融入,动力活力全方位激发。推进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南京、合肥都市圈规划对接,商合杭高铁含山南站建成运营,郑蒲港铁路竣工通车,宁马高速“四改八”、S205围乌路加快建设,开通与南京毗邻地区公交线路9条。马鞍山青浦工业园等一批合作园区建设提速。石臼湖等跨界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教育、医疗、文旅等公共服务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全省唯一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城市。推进深层次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压缩26.8%,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最短26个工作日以内,向县区、市属开发园区分别下放行政权限35项、44项。迭代升级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100%,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创新实施“政策+中介”服务模式,打造“惠企通”试点平台,兑现奖补资金24.5亿元、减免税费223亿元。新增“四上”企业918家、总数达2080家,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29家、总数达1201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近60%。推进高水平开放。深化“双招双引”,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63个,其中华旺科技等20亿元以上项目83个、月兔家居产业园等50亿元以上项目14个、泉峰智能制造等百亿级项目3个。新增上市企业3家、挂牌企业256家,总数分别达10家、374家。综保区封关运行,马鞍山港成为长江下游第5个亿吨大港,获批省自贸试验区首批联动创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30亿美元、年均增长18.5%,连续12年获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五)坚持造福群众,人民生活全方位提升。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民生支出879.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3%。滚动实施民生工程48项、民生实事21项。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0个、棚户区改造2.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3789户,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稳步推进。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新增城镇就业超22万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居全省前列。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所、中小学18所,新增皖江工学院、马鞍山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市人民医院东院一期、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投入使用,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103.3%,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建成养老机构25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设施63个,新增托育托位超3000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实地复查,凌家滩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举办首届中国拔河运动文化交流大会。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信访积案化解率94.8%,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全国推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连续9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含山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政府债务风险大幅下降。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外事侨台、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军民融合、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地震、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得到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科普、史志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六)坚持政治引领,自身建设全方位加强。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实施“五个一批”等创新举措;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政治监督谈话等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坚定不移建设法治政府。制定政府规章5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在全省首创法律顾问精准服务行政决策新模式,审查重大行政决策760件。在全省率先集中推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63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方面监督,办理市人大议案建议628件、市政协提案1084件。公开政府信息81.6万条,12345热线回复满意率96.9%,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居全国第12位。坚定不移提升作风效能。建立健全重点工作专班推进、分级分类综合调度等机制,高效闭环抓落实;精简工作流程、优化决策程序,变“议题等会”为“会等议题”,市政府文件、会议分别减少56%、48%。坚持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年均下降13.4%;审计监督、公共资源交易促进增收节支265.7亿元。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点领域廉政风险有效防控。

  各位代表!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满怀奋进的豪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这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预计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快于全省,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其中,GDP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96.5亿元、增长1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进出口总额增长2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不怕困难、顶压前行、奋勇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马单位,向驻马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马鞍山现代化建设的境内外投资者、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与“杭嘉湖”和苏南地区相比,产业结构不够优,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体量不够大,GDP约为湖州的70%、嘉兴的40%,仅居全国第125位;生态修复、减污降碳任务较重,工业能耗、煤炭消耗均占能源消费的90%左右,单位GDP能耗为全省的2.4倍;城市能级不够高,市辖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全省最小,主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不到10平方公里,城乡基础设施仍有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政府债务负担较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作风建设任重道远,基层管理仍需加强,少数公职人员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我们将直面问题、认真分析,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使人民政府不负人民重托。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马鞍山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爆发期、跨越赶超期。发展势能大叠加,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文件支持我市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机遇优势必将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交通设施大收获,宁马城际、巢马高铁、宁马高速“四改八”、S205围乌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将全面竣工通车,交通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必将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向我市汇聚;产业集群大发展,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蜂巢新能源、天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达产达效,“1+3+N”产业集群产值将突破7000亿元,必将促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质量体量全面提升;平台能级大跨越,将形成市经开区、慈湖高新区、当涂经开区三个千亿级园区“一马当先”,郑蒲港新区、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等一批特色园区竞相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作用必将更为凸显;干事激情大迸发,近年来的系列“大战大考”锤炼出苦干实干的过硬作风,优异的答卷增强了奋勇争先的信心决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必将全面感召和激发全市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马鞍山大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只争朝夕、日夜兼程,全力谱写马鞍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历史性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省、市党代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五高”目标,努力“当先锋、做高地”,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主要奋斗目标是:长三角“白菜心”建设取得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成为全省“三地一区”重大展示窗口;实现在全省“总量双进位、人均争第一”,GDP突破4500亿元、冲刺全国百强,人均GDP跻身长三角城市前15位。

  突出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生态环保高水准,在绿色转型上“当先锋、做高地”,奋力打造生态优的“白菜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生态环保提升行动,全市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造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升级版,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生态价值转化,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向山地区综合整治成为“两山”理念样板,生态环境指标位居长三角城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二)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在产业升级上“当先锋、做高地”,奋力打造产业强的“白菜心”。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转型升级之路,大力实施产业转型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1+3+N”产业集群升级版。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左右,数字经济占比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创新能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上市企业数量实现倍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长三角城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1500亿元。

  (三)聚焦开放联动高水平,在一体化发展上“当先锋、做高地”,奋力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坚定不移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路,大力实施一体化发展提升行动,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建成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大通道,加密宁马半小时通勤圈、实现合肥1小时通达。统筹推进毗邻地区和城区、园区合作,与沪苏浙地区建立紧密型互补型合作关系。争取纳入省自贸试验区,打造江海联运枢纽和全省首个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持续居全省前列;当涂经开区晋升国家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业城市建设走在长三角前列,力争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百亿级项目10个以上。

  (四)聚焦城乡建设高颜值,在新型城镇化上“当先锋、做高地”,奋力打造城乡美的“白菜心”。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城乡融合提升行动,以“四化同步”加快推进宁马同城和一江两岸、城市乡村、新老城区等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启动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大幅跃升,城镇化率达78%。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乡村振兴成为全省样板。

  (五)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质,在共同富裕上“当先锋、做高地”,奋力打造百姓富的“白菜心”。坚定不移走人民至上、共同富裕之路,大力实施社会治理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实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托育等工作,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居长三角城市前列。完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三、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关键要有效应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克难奋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综合考虑,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以上,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彰显绿色生态这个最靓底色,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上一马当先

  打好碳达峰主动战。制定实施碳达峰方案,分类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坚决落实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求,加快钢铁、铸造、化工等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光电、氢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保障企业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快发展绿色新产业新业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探索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争创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节水型城市。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高质量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化工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严格落实“五控”措施,确保PM2.5等重点指标稳定达标。推动城乡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确保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加强固废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环境监管,争创国家无废城市。

  打好生态修复持久战。全力推进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十大工程”,抓好生态复绿、污水、扬尘治理和尾矿库闭库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矿冶公园、物流通道等44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巩固提升禁渔和岸线综合整治成果,全力推进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全面推进“环保管家”“智慧环保”“环境监督长”。完成沿江15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新增造林7500亩以上。

  (二)突出产业发展这个经济命脉,在打造长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智造强市上一马当先

  全力加速转型。把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活动。积极争创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创建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省级重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宝武马钢新特钢、信义玻璃、吉利新能源重卡等重大项目建设,“1+3+N”产业集群产值超37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以上。围绕十大新兴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加大“雏鹰-瞪羚-独角兽”梯次培育力度,新增“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50家以上,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建筑业产值增长11%以上。

  全力加速升级。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以装备制造等行业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面向华东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5个,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0家。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新基建+”行动,加快电信天翼云节点等大数据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工业大脑”。实施马钢炼铁总厂高炉大修、仙乐健康科技扩产等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3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深化亩均效益评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0家,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150家以上,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1.5万亩。

  全力加速融合。深入实施“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工业设计、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加快韵达智慧物流产业园、皖江公铁水联运通用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马鞍山软件园等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化、专业化水平,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创新市场化、常态化办会机制,提升李白诗歌节等品牌展会“双招双引”影响力。

  (三)抢抓一体化这个战略机遇,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上一马当先

  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以建设“轨道上的马鞍山”为重点,加快推进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引领性项目建设,推动扬马城际开工,加速宁和城际二期前期工作。完善内联外通公路网,加快建设宁马高速“四改八”、宁和高速、S205围乌路等一批重大省际互联互通项目,积极协调南京加快苏S338、G346等“断头路”建设。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合作,加快实施长江马鞍山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谋划推进和县等通用机场建设。

  平台建设跨上新高度。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力争市经开区产值突破800亿元、慈湖高新区产值突破650亿元、当涂经开区产值突破550亿元。加快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推动和县-浦口等申创省级新型功能区,支持宿马产业园加快发展。完善省际产业合作园成本分担和利益分享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一体化合作发展。高标准建设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全面提升综保区功能,积极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产业合作彰显大力度。强化“双招双引”,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精力抓招商、引项目,紧盯沪苏浙等区域重点行业、头部企业,深化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资本注入式招商、反哺式招商,确保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力争百亿级项目取得新突破。全面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鼓励设立“创新飞地”。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确保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居全省前列;支持十七冶等重点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四)紧盯能级提升这个紧迫任务,在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上一马当先

  高标准优化城市布局。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尊重历史文化沿革,加强城市风貌保护,着力打造品质主城、智造南部、生态滨江、活力秀山、风景东郊五大精彩板块,完善高铁新城规划设计,推进阳湖片区开发建设。支持当涂县城按照中心城区标准建设、改造建设市区至当涂快速通道,支持博望、郑蒲港新区打造城市副中心,支持含山、和县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江北地区更大支持,加快湖北路过江通道建设前期工作。深入谋划行政区划调整。

  高标准完善功能品质。实施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327个,完成投资超500亿元。加快建设长江公铁大桥,实施霍里山大道、葛羊路改造,完成九华路三期、冯桥路建设。开工建设市委党校新校区,完成市融媒体中心改造。启动阳湖公园建设,建成烟墩山公园,新建改造公园绿地3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106个老旧小区、4159户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惠面。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开展城市内涝体检,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高标准加强精细管理。打造“数字马鞍山”“智慧马鞍山”,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行“大数据+网格化”管理,做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监督,着力解决“重收费、轻服务”等问题。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力争主城区覆盖率100%、县城达50%以上。加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3000个,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免费错时共享。

  (五)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栽树工程,在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业城市上一马当先

  加快创新创业平台打造。高标准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对接融入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布局,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深化与中科大等知名高校和大院大所、安工大等驻马大单位大企业合作,组建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做实做强“1+3+N”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平台,力争打造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10个。大力实施“诗城英才”和人才工作“登高”计划,引进培养高端人才200名、工程技术关键人才2000名、技能人才和大学生20000名以上;力争高校、中职毕业生留马就业创业率分别达20%、80%以上。

  加快创新创业主体壮大。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定向委托”等制度,扩大优质科技成果供给。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建设中国(马鞍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300件。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充分发挥宝武马钢、中钢矿院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争创省、国家质量奖。

  加快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全面打响“立马创业”城市品牌,深入开展“企业接待日”活动,加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等建设。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常态化精准化开展“四送一服”,加大减负纾困力度,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把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持续提升各类创业园、孵化器、创业街区功能,新增创业孵化基地5个以上、在孵企业150家以上,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以上。深入实施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以上,直接融资180亿元以上;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信贷产品,新增贷款240亿元以上,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六)坚定高效循环这个具体路径,在打造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上一马当先

  增强投资驱动力。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撑,全面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实施重点项目1003个,计划完成投资1007.5亿元,其中市级重点调度项目100个。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用目标倒逼责任、用时限倒逼进度、用督查倒逼落地,持续深化“七未”项目攻坚,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确保格力智能产业园、顺博合金等259个项目尽快开工,全力加快中联重科、盐湖特立镁等342个项目建设,力争奥克斯智能产业园、瑞斯康达智能制造等135个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力争民间投资快于全部投资增速。持续抓好项目谋划,提高项目成熟度、落地转化率。

  增强消费支撑力。全面推进消费扩容提质,创新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打造“皖美消费”马鞍山特色品牌。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激发县乡消费、数字消费、民宿消费等增长点,加快建设“创客+”等一批特色商业示范街、“夜经济”特色街区,引导培育直播电商健康快速发展。推进商品服务品牌化建设,新增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5家。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快速流通网络,扩大农村电商服务覆盖面。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行动,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增强改革牵引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业一证一码”改革试点,开展市场主体“歇业”备案改革。着力打造“皖事通·立马办”品牌,深入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首席“审批官”制度,推进“一屏通办”改革。落实“标准地”改革2.0版,实现工业用地全覆盖,探索向其他经营性用地延伸;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动江东控股集团改革发展,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统筹推进财税、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统计现代化等改革。

  (七)把牢“三农”工作这个重中之重,在争创乡村振兴样板区上一马当先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8.8万亩,确保粮食产量105万吨以上,猪肉、畜禽、水产、蔬菜等供给安全,护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新增省级新品种8个。开展含山大米等“一县一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争创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6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40个以上。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发展规模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支持和县、当涂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规划设计引领和村庄特色风貌引导,持续推进7个示范片区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工程150公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美丽乡村20个,改造农厕5700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至100%。加快构建更高水平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完成牛屯河防洪治理、义城圩堤防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持续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80个,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乡土特色产业。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纵深推进“培强扶优消薄”工程,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5万元以上。争创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八)强化城市软实力这个硬核支撑,在打造长江文化特色品牌上一马当先

  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深入挖掘长江文明源头、诗歌、生态等文化内涵,办好长江文化论坛,积极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争创长江生态文化示范区。推动采石古镇与采石矶核心景区联动发展,支持含山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推进博望横山等4A级景区创建。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企业、业态、消费模式,打造文化领军企业。支持体育产业创新升级,积极备战省第十五届运动会。

  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推深做实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戏进万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力争新增省级以上表彰项目3个。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抓好马钢9号高炉异地迁移保护;借势凌家滩“双连玉璧”成为北京冬奥会奖牌图案,推动马鞍山文化不断“出圈”。倡导全民阅读,加强科普工作,支持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档案史志等发展。

  推动文明程度大提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持续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深入实施文明创建提升工程,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质发展。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推广参与式治理和契约式村规民约治理,支持和县开展婚俗改革全国试点。

  (九)秉承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在建设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上一马当先

  筑牢更加稳固的民生底线。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精准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全力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发展慈善、红十字等社会公益事业。扎实推进“难安置”专项治理,建成安置房4611套。

  提供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16所,完成红星中学整体搬迁。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深化中考改革试点,稳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积极推进马鞍山师专、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皖江工学院、马鞍山学院特色化发展,支持安工大建设国家一流学科高校。深入推进健康马鞍山行动,加快市人民医院东院二期建设和市传染病医院扩建,做强城市医联体、做实县域医共体,抓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省试点。着力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需求,扎实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开展托育机构示范创建。

  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社会信用等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新型涉网犯罪,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积极开展双拥共建,促进军民军地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建设。

  营造更为安全的发展环境。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持续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强力推进“渣土车”等重型车辆专项整治,提升燃气安全管理质效。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构建城市安全常态化管控和气象防灾减灾等综合应急保障体系。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政府债务、金融、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十)牢记干事担事这个职责使命,在打造“三化三型”政府上一马当先

  锤炼忠诚尽职的政治担当。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持续提升思想方法、创新工作方法。时刻心系“国之大者”,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市委有要求,政府见行动”。

  提升专业秉职的过硬本领。常态化举办“市政府班子专业化提升大讲堂”,持续提高创新专注水平、产业感知水平、政策应用水平、难题破解水平,引导各级干部当学习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谋抓手性事项,做到想透、说清、干实。坚持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

  砥砺奋勇敬职的争先斗志。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既纵向比、更横向比,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拒绝“躺平”、走出“内卷”,力争各项工作都能获得高分、确立胜势。肩上有担、心中有责,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舞台,主动出征、出招、出手,清单化、闭环式抓落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努力把各项工作干精致干极致。

  增强依法履职的行动自觉。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制定修订物业管理办法等规章3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涉企政策出台前由企业家、商协会等提出建议。扎实开展违法行政行为整治,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依法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监察、舆论等各方面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水平。

  保持勤廉奉职的优良作风。层层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力度,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决不能“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优化12345热线服务。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确保一般性支出再压减10%,使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科技创新、企业帮扶、民生改善,真正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切实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拉高标杆、踔厉奋发,“当先锋、做高地”,为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储灿林 王文生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