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县区 > 当涂县

让非遗“活起来”的“当涂民歌”样本

时间: 2021-07-23 09:25
摘要

  图为第六届当涂民歌大赛。

  文图/记者 吴黎明

  近期,第六届当涂民歌大赛少儿组、原生态组、成人组决赛陆续落幕,来自当涂县10个乡镇、2个园区及周边博望区、芜湖市龙山街道等地的逾百支队伍、数百名民歌爱好者参赛。

  一届届当涂民歌大赛,不断挖掘传承民歌,发现一批当涂民歌演唱新人,推出一批新民歌。此次大赛还特别增设了少儿民歌组,为当涂民歌培养接班人,为当涂民歌输送新鲜血液。

  当涂民歌富有江南水乡民歌的独特风格,其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2006年5月,“当涂民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当涂县也凭借以当涂民歌为首的传统文化积淀,四度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当涂县始终高度重视当涂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断推动当涂民歌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为让非遗“活起来”提供了一个样本。

  保护:

  躬身田野发掘 搬上舞台展示

  “咦呀噢哎,呀噢哎,噢哎噢哎,正月里的梅花,哎,小梅花哎,噢哎……”没有任何伴奏,没有复杂歌词,就凭一副清亮的嗓子,年逾六旬的农民郭其英演唱的《抽水号子》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获当涂民歌大赛原生态组一等奖。

  “这首曲子还未收录到公开出版的当涂民歌曲目库中,加之曲调优美,自然在原生态组比赛中拔得头筹。”当涂县文化馆馆长杨陈兴奋地说,着力挖掘民歌瑰宝,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该县以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为契机,将传承保护专项经费纳入县本级预算,用于当涂民歌项目保护工作;先后开展5次大规模民歌资源普查,抢救整理山歌、秧歌等六大类225首单曲,以“影、音、谱、文”形式妥善保存;先后研究出版了《非遗田野调查》(当涂卷)、《当涂民歌乡土教材》等书籍和影像资料。同时,依托当涂县民歌艺术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建成专门的当涂民歌数据库、档案库以及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库。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挖掘民歌瑰宝最有效的方式是,搭建展演交流的舞台。该县成立当涂民歌演唱团,每年举办民歌展演等活动100余场次。还有不少精品从当涂走向了全省、全国乃至海外。2010年,当涂民歌《请到当涂歌乡走一走》唱到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和联合国总部,《唱得绿海泛金波》在世博会上展示表演。2018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陶小妹先后在北京鸟巢和全国乡村春晚倾情展演当涂民歌代表作。

  传承:

  确保后继有人 做到代代相传

  此次大赛特别增设了少儿民歌组,当涂实验学校薛毅恒等学生演唱的《扁担号子》和团结街小学学生张欣悦演唱的《唱得绿海泛金波》并列一等奖。两所学校的领队表示,这得益于“民歌进校园”工作的扎实推进。

  近年来,该县文旅部门积极开展“民歌进校园”,组织当涂民歌传承人担任志愿者在当涂县实验学校、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青山小学开展民歌教唱活动,教唱学生每年达3万人次。在此基础上,“民歌进校园”还走进大学讲堂,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安徽大学等高校举办了专题讲座。

  当涂县民歌艺术馆是我省唯一一个非遗类民歌艺术馆,常年免费设有当涂民歌幼儿培训班、青少年培训班和成人培训班,每年培育学员1000多名,还接待国内外音乐团体、人士参观交流。

  该县大力推进民歌传习点建设,截至2020年底,共建设非遗传习基地和传习点14处,省市级传承基地各1处,设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陶小妹工作室”,实现全县乡镇“当涂民歌”传习点全覆盖。

  该县还拿出真金白银,培养一批民歌传承人。先后出台了《当涂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定办法》《当涂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定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当涂民歌的保护传承措施、各相关部门以及传承人的职责;实施当涂民歌传承奖励办法,财政每年拿出专门经费用于当涂民歌传承。截至目前,共培养民歌非遗传承人29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4人、市级2人。

  创新:

  唱出时代旋律 展示时代风采

  “凌云山(哎)寄情思,钓鱼台上诉心扉,妹抚琴来哥作赋,文仪阁中思念情。‘我住长江头’传千古(哎),弹出‘君住长江尾’……”姑孰镇凌云社区居民苏红凭借一曲原创的《凌云山之恋》,走上成人组领奖台。

  “只有在有效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着力创作反映新时代新风采的民歌精品力作,当涂民歌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当涂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以弘扬时代旋律、加强专业创作、紧贴群众生活等为主方向,致力于打造一批民歌精品力作。坚持结合时代旋律创作,以“美好乡村建设”、“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等为主题,创作了《唱民歌知疫控》和《唱春暖共无恙》两首当涂民歌,为抗击疫情做出了文化贡献。坚持加强专业创作,成立当涂民歌名演员工作室,培育高层次人才,为增强民歌创作活力、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入基层一线,创作出一批极具生活气息的民歌精品,通过“当涂民歌”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创作《大美当涂》《凌云山之恋》《姑溪河水十八弯》《二月桃花红艳艳》等新民歌100余首。

  与此同时,该县加大当涂民歌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将听唱当涂民歌作为一个特色旅游环节融入乡村旅游项目。在当涂县大青山文化旅游区桃花村,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建成了“勤嫂子当涂民歌研学旅游基地”,自基地开课以来,桃花村村民纷纷报名学习,现已有100余名学员。民歌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吴黎明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