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要闻

诗歌节:涵养出一座城的文化自信

时间: 2022-11-18 08:56
摘要

  马鞍山市第二届“经典诵读”群众文化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10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乘着扁舟而来,与一座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李白。30多年前,有一场盛会从马鞍山起源,顺着滚滚江水,唱响了长三角,它叫诗歌节。

  光阴流转,变的是年岁,不变的则是对诗歌的热忱。以诗仙为名,以诗歌会友,连续举办33届的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已成为马鞍山最闪亮耀眼的名片,涵养出一座城的文化自信。

  《小江豚归来》公益演出

  马鞍山市第二届“经典诵读”群众文化活动现场

  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

  诗歌节:涵养出一座城的文化自信 

  诗歌为名,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沉浸式巡游演艺、古今穿越快闪……近日,在采石江畔,以长江文化为主线的夜游IP项目长江不夜城完成首次内测,全面展现了城市山水风景、人文历史、民俗非遗。

  长江是马鞍山人的母亲河,是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为进一步传承长江文化,与长江共生、共进,创造体验长江奇观的新时代长江文化之旅,我市与国内夜游领军企业国艺中联文投携手,开发长江文化体验空间项目“长江不夜城”。项目融合长三角文化特色,结合采石矶生态旅游区独有的山水风景、人文历史、民俗非遗等元素,通过独特的场景艺术演艺形式,展现长江流域省市的底蕴和魅力。

  诗歌是长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000多年前,诗仙李白乘舟沿江而下,来到马鞍山,写下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传世名篇。同样是1000多年前,李之仪在这里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千古名句。

  在马鞍山,从文化艺术到经济发展,从城市建设到市民素养,诗歌元素渗透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传统诗歌文化的启蒙;学校有校本教材;全市举办诗歌节……诗歌是城市特色,亦是发展底色。

  今年5月,安徽江东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文投集团大明文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举行签约合作仪式。双方携手集聚各自优势资源,就“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的门票销售提升、营销活动策划、商业品牌形象建设等相关内容开展合作,打造新型旅游业态,形成具有当地地标性以及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综合体。

  打开诗歌节的时间坐标,诗歌节经常与项目推介、签约结伴而行。

  2020年10月,我市以第32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为契机,在南京举办了一场引人注目的文化旅游推介会,重点推介以采石矶、薛家洼为代表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并使之逐步成为长三角特别是南京地区游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进一步推进马鞍山市文旅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

  2016年,第28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期间,我市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达20.3亿元。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旅游综合体、伍子胥古道大庙村开发、塔山森林文化创业园、波罗尼亚错觉主题公园一期等7个项目落户马鞍山,助力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第23届李白诗歌节新区新项目推介会上,我市签约29个项目,“揽金”180多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个,总投资1亿美元;内资项目27个,总投资173亿元。项目涉及成套装备、金属加工、商贸旅游、动漫软件、电器及零配件等产业。

  诗歌为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今年8月,来自江苏、安徽的考古专家学者们齐聚我市,共赴“马鞍山市翠螺山古代城址考古发现与保护利用专家论证会”。论证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介绍,经过近半年拉网式调查,他带领的师生团队,在马鞍山采石风景区内找到了采石城遗址。采石矶古称牛渚,既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诗意流淌的地方。“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曾在这里对月怀古。

  翠螺山古代城址考古是我市与长三角城市文化上的又一次携手共进。地处安徽东大门,近年来,我市在文旅产业上加快与长三角城市的互融互通。今年4月,我市新创儿童剧《小江豚归来》在南通29所中小学共计演出33场,5万余名师生观看了这部剧。去年,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期间,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诗歌的样子”书画创作大展,面向长三角地区青少年和儿童,以线上线下互动方式在“扩大落地区域”“增加外部流量”上发力,使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成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标杆项目。

  这样的互动还有很多。2021年,运漕古镇作为全省代表应邀参加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并以“鲍义兴非遗传承技艺与老字号品牌复兴”案例,分享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成果,获长三角古镇文化遗产利用优秀案例。我市新编含弓戏《接奶奶回家》参加上海中外家庭戏剧大赛,荣获2021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十强家庭”。

  2020年,市文旅局在南京举办2020马鞍山(南京)文化旅游推介会,邀请两地文旅部门、重点旅行社、文旅企业负责人等150余人参加推介活动。南京将马鞍山文旅资源接入南京全域旅游“莫愁旅游”端口,成为南京都市圈城市中首个把本地文旅资源融入南京一机游平台的城市。推介会上,我市还面向南京市民推出“免费乘高铁,畅游马鞍山”活动,南京市民购买一张100元的马鞍山旅游年卡,即可减免31元的高铁票资费,全年不限次畅游采石矶景区、德化堂古床博物馆等八大景区,限量发售5万张。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为突破口,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程,为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诗歌为媒,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节庆,是一种文化符号,蕴含着国人的文化密码和深沉情感。饱含着浓郁文化意象的活动,能让我们无论何时,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在心中吟唱“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了更好地延续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自1989年起,马鞍山市连续不间断地举办诗歌节,以诗会友、啸吟抒怀……让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品味诗歌的魅力,对传统文化“心向往之”。

  近日,马鞍山市第二届“经典诵读”群众文化活动决赛在马鞍山大剧院歌剧厅精彩上演。作为第34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系列活动之一,此次“经典诵读”群众文化活动自今年4月中旬正式启动以来,经广泛宣传发动,吸引了1000多名诗歌朗诵爱好者和中小学生踊跃参与。经过层层选拔,花山区文化馆选送的朗诵作品《信仰》、博望区博望中心学校集体朗诵作品《有一首歌》、山南小学集体朗诵作品《这是一个春天》等16件参赛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到决赛环节,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个,部分优秀作品还被推荐参加第34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式演出。

  自2001年起,我市便开始组织大规模的青少年古诗文吟诵活动,成立各类群众性诗社百余个,欧震、李刚等一批新生代诗人佳作不断。市民爱好、学习和创作诗歌的文化氛围浓郁。据统计,目前,我市有2000多位市民一直在坚持诗歌创作,这些市民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连续举办了33年的诗歌节,不仅让传统文化在我市得到传承与发扬光大,还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出去,成为世界的典藏瑰宝。

  诗歌为媒,33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一系列学术活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架起马鞍山与国际之间交流的桥梁。

  第30届诗歌节上,来自日本吟道学院的内山晃司吟诵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后感慨,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最大的意义在于,将两个不同文化的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座与诗为伴的城市,散发着自信的光芒。栖息诗意之上,马鞍山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李白诗歌节为媒介,讲好马鞍山故事,传播马鞍山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王永霞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