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要闻

什么成就了“最强县级市”

​对标昆山,我们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时间: 2023-03-30 10:31
摘要

  昆山的马鞍山路两旁紫叶李盛开。    记者 唐焱 摄

  同样毗邻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同样区位优势明显,昆山的发展历程对寻求“新春第一会”上“五问”答案的马鞍山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历经“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不同发展阶段,曾经苏州的“小六子”,变成了带头的“大个子”,领跑中国县域经济,连续18年稳居全国百强县第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让人们见识到了昆山的实力。

  然而,是什么造就了如今的昆山?昆山为何敢解“无解之解”、敢作“无问之答”,从一个“无人区”走出,向下一个“未知地”进发?对标昆山,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这些都需要我们将镜头拉远,将时间轴拉长,从“昆山之路”回看这座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之城的成长,对这座“最强县级市”的发展经验窥见一二。

  “敢”为人先

  誓做第一个“吃蟹人”

  故事要从1984年开始说起。

  这一年,昆山从“小富即安”的梦境中初醒。面对频频错失的良机,这个一度沦为苏州地区下辖各县区中经济最落后的“小六子”痛定思痛,喊出“要发展,靠上海”的口号,积极寻求从传统的农业县向现代化工商业城市转型。

  从“0”起步,没有政策扶持、没有资金支持、没有资源加持,其难度可想而知。昆山顶住压力,自筹资金在县城东侧划出3.75平方公里土地,建设工业新区,又借助区位优势,广邀客商来昆山联营办企业,更是想出了“穷开发富规划”“政策不足服务补”的办法。短短数年间,昆山完成了“农转工”的嬗变。仅在1984、1985年两年间,昆山便一口气上马了14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5亿元。

  勇闯“无人区”是昆山的勇气,然而,面对艰难险阻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是经年后昆山最为人津津乐道之处。

  1992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就在昆山经济发展如滚雪球般踏浪前行之时,重重机遇下,金融危机、贸易摩擦、严重疫情等危机也暗流涌动。

  “只要人想做的事,而且结果是好的,没有做不成的事。”压力传导没有压垮昆山人,相反,却磨砺出了昆山人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为应对金融风波,昆山计划向高新技术发展。成立出口加工区成为其“转型2.0”道路上的第一道坎。

  “从1997年到2000年,昆山出口加工区创办历经3年时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当时没有国家标准,大部分人对出口加工区是什么都不知道。”苏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昆山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宣炳龙的一句话道出了当时昆山的“难”。“当时我讲3年后出口加工区要实现30亿美元进出口,海关总署领导都替我捏把汗。结果到2006年,我们2.86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623亿美元,全世界都没有!老实说我们自己也没想到。”

  后面的故事熟悉昆山的人耳熟能详——陆续创设出口加工区、光电产业园,抢抓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机遇,奠定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昆山经开区历经“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向高新技术发展”“走向核心技术”“高质量发展”等阶段一路凯歌。昆山以“敢想、敢当、敢为”自下而上、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闯出了一条“不等、不靠、不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艰苦创业之路。

  开创先河成为了昆山的“肌肉记忆”。坊间,昆山人“拆笔记本电脑”招商的故事广为流传,紧盯1000多个主要零部件逐一开展招商,正是用这种“土办法”,昆山人构筑起了总产值超5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如今,这种产业链招商模式也被灵活运用于昆山正在打造的“一颗咖啡生豆到一杯咖啡”的千亿级咖啡产业集群。随着瑞幸、亿政、中原、铂金、诺丁顿等咖啡产业链龙头企业入驻,昆山集产学研、科工贸等多种要素融合的咖啡产业发展生态已经逐步形成、串珠成链。

  如今,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昆山正加快构筑“2+6+X”现代产业格局,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作为“吃蟹人”,昆山正积极转场,全力构建元宇宙技术创新的首选试验场、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最佳承载地,计划到2025年相关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干”字当头

  将“无人区”走成“昆山之路”

  回望“昆山之路”,从来就没有顺风顺水。

  翻开地图,昆山市虽位于苏南,但北不靠长江,西不临太湖。在改革开放前,昆山发展工业沾不到长江码头的光,发展农业用不上太湖的水,在江苏省内也是籍籍无名。

  不过,伴随着改革浪潮,昆山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曾经四不靠的地区成了苏沪往来必由之路,尤其是拥有合资甚至纯外资企业后,昆山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背靠上海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向昆山抛来了橄榄枝。尤其是江苏首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有限公司落户昆山开发区后,“以台引台”效应凸显,沪士电子、六合机械、捷安特、富士康、统一食品、仁宝电脑等台资“大鳄”纷至沓来,通过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昆山的好口碑在台商之间口口相传,30多年来,有5300多家台企落户昆山,10万台商台胞在这里安居乐业,台资已成为昆山开放型经济的最大特色。

  如何最大限度开放联动,调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横亘在昆山决策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2016年11月,首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率先在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启动,我们是第一家试点企业,并开出内销‘第一票’。”开出“首单”的扬皓光电是昆山开发区内一家从事数字投影仪加工制造的老牌台企,旗下品牌OPTOMA投影仪位列业内第一方阵,其产品在数字光处理、4K、SSI等技术领域位列全球第一。

  随着一般纳税人试点展开,扬皓光电将区外工厂并入区内,实现合并营业、统一管理,解决了其针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分别在综保区内、区外设立公司进行生产经营的难题,每年可节省管理费用600余万元。2018年至2019年间,企业内销产品比例扩展了30%,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获得双提升。2019年后,虽受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影响,扬皓光电的产值仍走出了一条“微笑曲线”,并有望在今年有更大突破。

  从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到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第一张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增值税发票……短短几年,昆山人“思想解放再解放、观念转变再转变”,实现了“经济发展再发展”的飞速成长。

  就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之际,3月28日,昆山与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场(集团)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共同打造的长三角国际空港现代物流中心在昆山开发区正式启用。该中心可无缝衔接全球111家航空公司、直达世界1036个目的地。项目启用,企业物流转运效率预计提升40%左右、物流成本下降30%左右。该项目也将为昆山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注入强劲动能。

  突破“无人区”“深水区”后,昆山人看到的是无限风光。如今,为进一步拉近和上海的距离,昆山自掏腰包修建地铁昆山延长线,不日即将正式通车,将为昆山演化出更多服务业、创造更高GDP。站在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新坐标系上,昆山以大开放为底色,正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昆山之路”。

  永不自满

  “第一县”始终热血滚烫

  熬制奥灶面吊汤需要七小时,从昆山曙光路到上海青浦只用一分钟,大闸蟹从放苗到成佳肴约七个月,而在昆山,来自全球的项目从签约到发证,短则三日。

  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从一开始就明白自身的短板和优势,也知道“政策不足服务补”,在行政序列上不占优势的它更需要靠营商环境取胜。

  就在不久前,昆山市行政审批局牵头编制并发行了《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流程指引(试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全面前移,实现工业项目“五证齐发”,进一步简化审批材料,提升服务速度,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也再一次刷新了“昆山速度”。

  从简单的承接原职能部门业务的行政审批1.0版,到整合资源、简化流程的“审批+服务”2.0版,再到以服务为主体提升企业获得感的“服务+审批”3.0版,昆山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大力改革。2020年3月,昆山重磅推出“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吹响了“昆山服务”再出发的集结号。如今,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时代背景下,昆山也在积极打造高质量服务审批4.0版,推进昆山营商环境从BEST(投资昆山万事如意)向FIRST(投资创业首选地)跃升。

  “我们在制定营商环境政策过程中,会邀请民企、台企、日企等代表参加座谈,广开言路,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增强与企业良性互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昆山市发改委法规科科长邹绍云介绍的这段背景能够从不少案例中得到印证——昆山综合保税区在智慧管理平台的加持下,最终实现“企在干、云在算,车在跑、云在看”的数字化监管模式,提升了进口货物集拼分拨效率,降低了加工贸易企业核销成本;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60个、50个和24个工作日,推行重点项目“拿地即发证、出证即开工、完工即验收”全链代办服务模式,实现项目开工审批“七天发四证”到“三天发四证”再到“一天发五证”,不断刷新全省审批新纪录;“一件事”专窗推出线上线下全链式集成办理,实现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办结常态化……

  瞄准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审批最高效、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昆山还在不断探索推出改革创新的“自选动作”——每年召开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推介营商环境改革新政,4年来市级层面出台营商环境政策举措总计87条,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制度支撑。相关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率先实施,创下多个领域的首创、第一。

  在企业“一站式”服务方面,昆山创新打造的“昆如意”企业服务总枢纽平台,进一步整合了昆山市企业服务资源,汇集全市企业服务事项1000余项,1300余个服务专业化应用场景,实现“昆如意”网页端、“鹿路通”移动端、“12345”热线端三端全覆盖。在“昆如意”的呵护下,昆山企业迸发研发新力,引进高端人才,开拓更大市场,抢抓主动权、抢占制高点、增创新优势。2022年,昆山新登记经营主体5.7万家。

  正如“昆山之路”成果展最后所述,没有一座城市生而灿烂,有梦想、抓机遇才能成就非凡。站上党的二十大标注的梦想新起点,昆山,正向着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焕新再出发。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张令琪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