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媒体 > 中央媒体看安徽 > 工人日报

一餐美食一份关爱,安徽合肥建成860个老年助餐点——

  • 2022-11-25 06:59
  •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 作者: 陈华 唐姝

00.jpg

《工人日报》(2022年11月25日 01版)

  每到中午,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科企社区的老年食堂就热闹起来。附近的老人们陆陆续续赶过来,他们可以在这里吃上一份热气腾腾、价格不贵的午饭。

  自食堂开张以来,78岁的徐云娥和老伴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儿女在外地工作,老伴有脑血栓需要照顾,我根本没时间做饭。”在徐云娥看来,开在社区里的食堂既方便又实惠,解决了自己老年生活的“大问题”。

  距家只有5分钟的路程,环境卫生,饭菜可口,而一荤两素的米饭套餐,使用优惠卡后不到12元。老两口的吃饭难题解决了,还能和老邻居们话话家常,这是徐云娥一天里的幸福“食”光。

  据科企社区党委副书记董莹莹介绍,辖区内的馨怡家园小区是原合肥市化工机械厂老工厂宿舍拆迁安置小区,老年人口居多。“开设老年食堂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老人用餐,解决老年人实际的用餐困难和用餐需求,同时还可为空巢老人、行动不便人士等群体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董莹莹说。

  在合肥,像这样的老年食堂和助餐点如今已建成860个,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569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291个。

  老年助餐服务是暖民心的民生实事,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生动实践。

  为推动全市积极设立养老助餐点,构筑助餐服务网,合肥还创新发展了“机关社区食堂+养老助餐”“社会餐饮企业+养老助餐”“智慧+养老助餐”等8种养老助餐形式。

  记者在合肥高新区天乐社区食堂看到,这里的餐盘很“智慧”:每个餐盘底部都安装了芯片,能够自动识别菜品、称重、结算,将餐卡同餐盘绑定就可以实现自助取餐。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智慧”餐盘让老年人合理地避开了“数字鸿沟”,他们使用起来一点不麻烦。

  “吃多少,拿多少,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一位正在取餐的老人表示,智慧餐盘用起来很方便,不用排队结账,也无需使用手机支付,每一笔消费都可以在自助机上查询,提高了用餐效率。

  记者采访多位老年人发现,“价格是不是合适”“是否营养搭配,容易消化”是老年用餐群体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此,合肥市提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享受相应的助餐优惠及补贴。对本地户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按照60~69周岁、70~79周岁、80周岁及以上不同年龄段,每月分别发放100元、150元、200元的就餐补助。同时,打通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与老年助餐之间的政策通道,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可使用补贴在老年食堂、助餐点直接消费就餐。

  此外,符合条件的助餐机构可获得补贴,老年助餐机构年度补助资金根据就餐老年人(60周岁及以上)的就餐次数,按照不低于1元/餐的标准进行计算,最高不超过10万元,由县区财政保障。

  除了让老人吃得实惠,还得让他们吃得美味。

  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的金寨南路社区餐厅负责人王玉奇请来了大厨,针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需求和反馈,反复试菜,研制了上百种菜品,保证一周7天不重样,并根据季节调整菜品。

  “五花肉烧千张9元,剁椒鱼块9元,香菇青菜3元,花菜炒肉片5元……”每天10点半,住在金寨南路社区的陈阿姨都能收到微信群里“开饭啦”的通知,同时附上有具体价格的当日菜单。

  “感谢好政策,我们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陈阿姨来说,在这里能享受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一份对老年人的关爱。由于该食堂设在了常青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在吃饭之后还可以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丰富便民服务和文化活动。来吃饭的老年人还可以参加手工课、中医调理以及文娱比赛等活动。

  “老年人也有精神追求,年纪大了,更喜欢热闹一点。”陈阿姨说,在老年食堂,美食与热爱都不可辜负。(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唐姝)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