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媒体 > 中央媒体看安徽 > 人民日报

  • 2022-11-08 15:28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金秋时节,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种植的杂交水稻陆续成熟,稻浪翻滚,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近日,万福村背吴自然村种植的晚稻也陆续进入成熟期,秋收秋种工作全面启动。

  望天田变丰收田。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来到万福村背吴自然村,一块块杂交稻田被秋日暖阳染成了金黄色,两台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作业、加紧收割,确保颗粒归仓。“今年持续高温少雨,影响了稻子生长。但得益于汤泊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我承包的500亩农田顺利从汤泊河提水浇灌了几遍,保证了收成。”种粮大户吕庆智十分感慨。原来他所在的万福村背吴自然村位于红杨镇的东部半山半圩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个别耕地长期撂荒,为数不多的“好田”,也是租金低廉。

  从2021年开始,投资0.58亿元的汤泊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21-2022年)正式启动,建设者们热火朝天,干劲十足。项目建设中,通过整治沟渠22条,其中干渠(沟)3条、支渠(沟)19条;其中清淤蔬浚总长41.78km,畅通圩区内水网,圩内圩外水系内外沟通、渠渠相连。通过新建堰坝及提引水工程等工程措施,提引外河水至山岗区,形成上下互济、多元互补的供水格局。作为灌区项目建设的中心工程重建和平站,该工程位于半山半圩区的交接点万福村万福沟上,泵站建成后可以在枯水期提引万福沟水入和平撇洪沟,进而补充下游和平撇洪沟及洋滩河生态基流,同时保障和平撇洪沟以西约1.0 万亩农田灌溉,形成“水调山头”,引水补源润丘岗的效果。

  灌溉。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汤泊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于2021年冬开工,2022年4月份完工,刚交付给万福村使用没多久便遇到了旱情。万福村党总支书记吴仁进介绍,新建的和平站最大提水能力达3600方每小时,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万福村的农业灌溉能力,还因耕种条件的改善,让村内300余亩撂荒地重新披上绿色“新装”,如果按照早稻亩产600斤、晚稻800斤计算,一年可增产稻谷210吨,成为该村粮食生产新增长极,目前由于灌溉条件的改善,每亩耕地流转费用平均提高了100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尤其今年旱情发生后,所有的项目设施都发挥了效益,提来的汤泊河水沿着一条条新修的沟渠顺流而下,覆盖万福村4000余亩耕地。“今年我们万福村的水稻干不掉了,收成有保障了。”吴仁进高兴地说。

  据吴仁进介绍,该项目还对万福、竹嘴、铁冲、和平、六桥等5座小型固定引水涵闸实施了更新改造,项目完工后,经各受益村商议,决定将五座引水涵闸交付各受益村民组组长、种粮大户分片管理,并签署托管协议。

  吴可东是万福站点的管理人,完成田间作业后,他来到引水涵闸进行日常维护工作。项目建成后,镇水利水保中心专业人员为负责管理的村民们做引水涵闸维修维护、用电安全等相关培训。“我现在操作很熟练的,平时遇到问题还能找镇里安排的电工给我们做指导。”有了灌溉水源,吴可东干劲十足:“2019年也是旱年,那时没有这些好项目,汤泊河的水提不上来,村内的沟、塘、水库全部干得见了底,我们空有一身力气无处使。今年不一样了,有水了,我天天去田里干活。”吴可东预估,今年他的田地每亩产量能超过1100斤。

  “下一步我们打算再积极争取资金,将这个灌区项目的支渠全面整修一下,让农田灌溉更流畅。”红杨镇水利水保中心主任龚有生介绍。万福村的抗旱是整个红杨镇的缩影,今年旱情以来,红杨镇因地制宜,努力开辟抗旱水源。通过启动旧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及外河调水,有效解决了镇域居民生活用水的问题;同时积极采购水泵、电缆等设施,合理控制镇域内河湖库塘水位,统一调配抗旱水源,保障了全镇5万余亩耕地农业生产用水。(陆潇)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茶产业托起大别山区乡村振兴梦


发布于2024-05-03 06:42:27

假期我在岗:用奋斗诠释劳动之美


发布于2024-05-03 06:38:57

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于2024-05-03 06:35:06

张晨:用音乐追光的“萤火虫”


发布于2024-05-03 06:31:17

咬定目标不放松 协力再创新佳绩


发布于2024-05-01 0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