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媒体 > 中央媒体看安徽 > 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5月25日整版报道

  • 2021-05-27 05:27
  • 来源: 中国妇女报
  • 作者:

  安徽肥东县店埠镇志愿者开展多种活动关爱未成年人。

  合肥市庐阳区林店街道菱湖社区联合创和幼教名门华府幼儿园开展了党史创意“纽扣画”活动。 赵明/摄

  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华丽转身”——近年来,安徽坚持改革创新,勇闯新路,一手抓乡村脱贫攻坚、振兴发展,一手抓科技创新、主动融入长三角,整合优势资源,在提速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描绘了一幅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皖美”发展新蓝图。

  一切为了民生福祉。近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经济发展“速度”与民生改善“温度”同步提升,发展成果逐步转化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宏伟蓝图之下,是全省妇女儿童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是妇女儿童在健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生存环境等方面全方位的提升和改善。

  家庭建设为儿童成长提供好环境

  一个和谐温暖有爱的家庭,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 在安徽省合肥市妇联“妈妈的力量”家庭成长公益计划发起人之一、“70后”母亲庆华的认知和体验中,“那是孩子生命的起点,是父母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场所,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从初为人母、陪伴孩子成长时的感悟,到5年多来与上万名妈妈一起分享阅读、涵养家庭共同成长的智慧和力量,这场家庭成长实验与实践,伴随着“妈妈的力量”悦读会会员的增加、在合肥各城区不断建立的分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全省各级妇联联手教育等相关部门,紧扣“家”字作文章,建好小家,引领小家服务大家,为儿童健康成长、妇女提素发展夯实基础、营造氛围。

  一份来自安徽省《两纲(2010-2020)终期评估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知晓率为86.9%,2020年已增长到93%。

  数据背后,是一连串弥补家庭成长短板,惠及家庭和孩子的政策措施:出台并实施了《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理顺家庭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明晰各方职责,为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将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依托建立在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或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建立家庭教育全媒体平台,打造“皖家·教育”空中课堂、在“安徽徽姑娘”微信公众号开设“皖家·教育”专栏,为家长提供便捷、多元的指导服务;开展“我爱我家 亲子大课堂”家庭教育巡讲及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

  随着全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及宣传引导效应逐渐显现,儿童受教育环境大幅改善。围绕解决“入园难”问题,安徽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将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民生工程。截至2020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9%,较2010年提高46.4%。全省共有幼儿园10876所,其中公办园5080所,较2010年增幅达362.24%。全省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达到100%。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由2010年实施前的不足10%提高到100%。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同时,政府“兜底”孤残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13年,将孤儿救助纳入省政府33项民生工程。随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全省2.1万名无人监护或者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全部落实照护责任。建设12355未成年人保护专线,承担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发现、报告功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全省累计举办宣讲超过5000场次,服务13万人次。

  为营造家庭成长氛围,安徽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近年来,全省共132万户家庭、822.5万群众参与各类寻找活动,推选出各级最美家庭24.2万户。依托城乡妇女之家设立1.6万个光荣榜和宣传展板,晒出家庭照片48.3万张,举办家风家规评议会、家庭故事会6.57万场次,家庭家教家风巡讲活动3.4万场次,直接参与巡讲群众160万人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妇女的新追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逐步形成。

  改革创新为妇女创新创业提供好氛围

  初夏的清晨,安徽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学田村,瓜果大棚种植户狄影已经在大棚里查看即将上市的“吊西瓜”。远远望去,这一颗颗用网兜兜住垂吊在藤蔓上的西瓜,犹如点缀在绿叶间的翡翠饰品。

  个头小巧、一斤多一个,口感异常脆甜的“吊西瓜”,去年刚一上市,就被当地食客抢购一空。看着销售势头好,在妇联十多万元妇女创业转移支付资金的扶持下,狄影又拓展到11个大棚,挖水沟、换棚膜、买肥料、做包装箱,扩大规模。

  “赶上了好时代,在家门口就能创业。政府给钱、给优惠政策,成立合作社之后,俺们也带动起周边村民一起种瓜果增收致富。”2012年从三个蔬菜大棚开始创业致富之路的狄影,不改庄稼人的淳朴与热情,满身的干劲。

  在安徽全省城乡,近年来,妇女创新创业的氛围异常浓厚。

  过去,安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1978年,发轫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然而,一朝跨过温饱线,几十年没有迈进富裕门。在沿淮淮北地区、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等地,囿于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依然有31个贫困县、3000个贫困村、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近年来,安徽全省上下践行初心使命,高举改革大旗,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在乡村大力发展产业。妇联组织顺势而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巾帼行动和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妇女创新创业的热情不断被激发。

  成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创业项目库,为女性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人力资源服务等全程跟踪服务;支持妇女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各级示范主体;设立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支付资金,累计投入2.4亿元,扶持农村妇女发展“徽姑娘”农家乐、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等符合女性特点、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徽姑娘”“皖嫂”等妇女创业就业品牌;开展“姐妹牵手助脱贫”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开展一对一结对的技能培训。

  近十年来,全省已建立省级“妇字号”农家乐示范基地518个、专业合作社574个,辐射带动16万多名妇女就业创业;建立省级“皖嫂”示范基地134个,带动20多万名妇女就业。全省各级妇联组织举办各类脱贫技能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贫困妇女近20万人。

  产业发展带动妇女脱贫。到2020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女性242.52万人,占总脱贫人口的46.4%。

  与此同时,安徽以创新为引擎,着眼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地、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一个创新平台不断搭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生态良好、交通便利的崭新安徽异军突起。

  围绕创新发展战略,省市妇联为科创女性和创新人才家庭搭建成长平台、提供精准服务。合肥市妇联实施巾帼“领航、起航、护航”三大行动,助力女性发挥“她智慧”、助力“养人之城”合肥以情感留人。

  科技创新成果也为妇女健康保驾护航。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安徽已有支持针对妇女儿童健康的科研项目115项,29个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为妇女、儿童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搭建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共认定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1家,其中包括安徽省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组建了包括“生物医学与健康”“炎症免疫性疾病”等4家安徽省实验室,为保障妇女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安徽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奋力走出适合安徽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无论如何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如既往的根本目的。

  返乡创业者方红:实现青春梦想造福深山百姓

  今年,是“90后”姑娘方红回乡创业的第八个年头。她的家,在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岳西县响肠镇,她的工艺品加工厂也在那里。采访她,是在一个春末的上午,阳光很好,工厂里堆积着她从周边乡村收购来的杂树、废弃木料。她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灿烂的笑容,脑后一束马尾,简单干练。

  交流的时候,方红思路清晰,语速飞快:“走出这片大山,我用了18年,决定回来,只用了几天时间”。方红大学学的是英语,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国际学校教英语,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不错。

  2013年秋,一次到广州出差的机会,“好奇宝宝”方红买了张广交会的门票。在工艺品展区,一件件来自山东、安徽阜阳的藤编、柳编产品,一下子吸引了方红的眼睛。“大到家具、柜子,小到垃圾桶、花篮,可太美了”。

  惊奇之余,方红又有些不服气:“我老家在山里,不光有柳条,还有茶枝、桑枝、瓜蒌藤、秸秆……平时村里人都当柴火烧了。如果都能变成美丽的工艺品,不光能圆自己的创业梦,还能帮乡亲们在家门口挣钱”。

  2014年初,家人支持、男友支持,方红辞去工作,回到岳西,白手起家创办了安徽红方工艺品公司。方红不只果敢善思,还有着一股子闯劲。不懂工艺品制作,她就从研究原材料入口。“家门口层峦叠嶂的高山、满山遍野的树林,深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一次次的实践中,她意识到,要区别于同类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就要用自己家乡独有的原材料。

  为了寻找最好的材料,她翻山越岭,请教林木专家,亲手收集试验。她发现,木姜子的枝条,带有一种特殊的芳香,枝条韧性好,是编织类工艺品不可多得的材料。另外,山合欢树心呈深褐色,用于搭配工艺品装饰,独具特色。还有,稻草秸秆、茭白秸秆、泡桐、玉米包衣等,每年新生林抚育、茶桑修剪、林木间伐所遗留的梢头枝丫、枯桩烂蔸,遍地皆是,都可以变废为宝。

  没有手艺,她从阜阳请来柳编老师傅,从设计、用料到原材料脱脂、制作、风干,陪着老师傅连天加夜地熬,一点一点打磨、精细。

  完成成品,销售问题接踵而至。她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方红带着团队和产品来到改变她人生之路的广交会,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主动和外商交流,征询意见、签订订单、改进产品细节、跟进产品更新……从几个屏风到几百套家居摆件,每一年的广交会,方红总会带着团队出现在展馆同样的方位,“即便在怀孕快要生产那年,我还是挺着大肚子出现在展会现场。几年下来,跟很多外商都成了好朋友”。

  2017年,公司团队、市场渐趋稳定,岳西团县委和人社局组织第二届创业创新大赛,方红捧回了二等奖的荣誉,在之后安庆市举办的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19年,她又以《小材大用 匠心工艺》项目代表安徽参加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

  如今,红方公司已研发出不同风格的20多个系列近3000款产品。涵盖花瓶摆件、壁挂装饰、灯具、家具、屏风隔断等,截至2020年8月,公司累计创汇达1900万美元,累计纳税1100余万元。

  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方红实行“原材料采购+技术培训+生产加工+贫困户+外贸出口”的全产业链扶贫,公司每年花费近千万用于采购原材料,“原本废弃的枝丫,成了老百姓致富的‘金条’”。三年来,方红在县人社局、县妇联的组织下,举办来料加工技能脱贫培训班,直接助力千余名农户增收万元以上,帮助360多名留守妇女、贫困人口等实现就业,户均增收3.5万元。

  交流中,创业路上经历的挫折、苦难,都在方红飞快的语速中一带而过。在她看来,这些经历都是成长的养分,是在这片创业热土上播撒激情和梦想必经的过程。

  “以初心为舵、创新为帆、实干为桨,扎根基层不负韶华,继续带领乡村们创业致富,为老区发展贡献巾帼之力。”方红青春的面庞上依旧是甜甜的质朴的笑。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