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18-07-04 05:36
  •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 作者: 沈宫石

  在芜湖市三山区长江边上,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横贯南北,蔚为壮观,高耸的桥塔,犹如迎风张扬的船帆,引领巨轮驶向远方。

  这座由安徽人自主设计、历时4年半建成通车的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创造了中国斜拉桥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在大跨度桥梁上运用同向回转拉索锚固技术;第一座采用弧底钢箱梁的超大跨径斜拉桥;第一次在所有梁段上运用对称悬拼工艺,最大悬臂长度达到397米,创下了国内斜拉桥施工的新纪录……被桥梁界称为“最有挑战性、最富创新性、最具示范性”的桥梁,建设者们发扬“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创新提炼出的“安徽精度”为中国桥梁工程建设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辉煌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自2013年6月开工以来,安徽交通控股集团芜湖二桥项目办党支部书记马祖桥带领团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身心扑在大桥建设上,以执著、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克服重重困难,与建设者们一起,为在长江上建造一流的大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桥梁结构上,创造一个“新”,即在长江上建造一座全漂浮体系斜拉桥这一全新桥型;在工程规模上,挑战一个“最”,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节段预制拼装箱梁桥;在技术创新上,实现两个“首次”,首次在大跨径斜拉桥上使用同向回转塔索锚固新技术,国内首次全体外索薄壁节段预制拼装箱梁;在建设管理上,采取“标准化、系统化、工厂化、数字化”现代工程管理手段,增强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实现了集约节约建设。2014年11月,还在建设中的芜湖长江二桥凭借“安全、耐久、简约、美观”的建设理念,同向回转鞍座和大悬臂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箱梁为代表的领先技术,从39个国家的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获得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创新大奖——“BE创新奖”,这是我国桥梁建设工程首次荣膺这项创新大奖。

  在芜湖二桥建设的1500余天日日夜夜里,马祖桥带领团队与建设者们顶酷暑、冒严寒、战洪水、抗激流,牢固树立“盯得紧、抓得牢、行得远”工程管控理念,把工程管控成效作为检验项目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指标,在每一个施工环节上精益求精。人们常说“江桥无塔不裂”,由于桥塔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水化反应迅速,内部温升快、温度高,控制不好就容易产生内部及表面开裂。为攻克这一混凝土桥塔“逢塔必裂”的难题,马祖桥成立由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质量攻坚小组,硬是在塔柱浇筑现场“蹲守”一个多月,对实时混凝土温度、管冷水温、工序始终等关键数据进行采集,累计采集约30万组数据,全面揭示了混凝土水化过程温度演化规律和开裂机理,最终形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系统化技术,一举解决了这一难题,全面提升了桥塔品质。

  “‘安徽精度’是二桥建设者匠心建造的真实写照。”马祖桥自豪地说。自二桥项目开工以来,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将工业化建造、精细化施工、信息化管控手段等先进技术理念不断应用到项目的建设中,总结提炼出高于规范或补充规范的施工管控指标体系及管理办法,形成了以大体积砼温控精度、制造控制精度、安装控制精度、高性能砼品质精度、钢筋加工精度、线形控制精度、预埋件定位精度、信息化管控精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徽精度”施工指南,提炼出752条技术指标,其中高于规范的指标145条,新增指标多达60多项,并出版了《安徽精度》系列丛书。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作为项目办党支部书记,马祖桥深知,只有率先垂范,做给其他同志看,才能把大桥建设工作做好。他结合建设项目实际,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微信公共号、微博、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把“零散”时间整合利用起来,随时随地学、潜移默化学。不管工作有多忙,时间有多晚,他都会认真把大家的学习心得看完,并在微信、QQ上给大家留言,点评一下,同时谈谈自己的体会。 4年多来,项目办将每周日晚定为集中固定学习时间,每次学习,马祖桥都及时参加,从没间断过。

  大型工程建设安全压力大,4年多来,马祖桥每个月都坚持带队对项目全线进行地毯式安全大检查,全覆盖、无死角。同时,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方式下工地抽查,特别是在工程关键阶段、关键工序、恶劣天气、节假日及夜间等时段,马祖桥和他的团队奔波在大桥施工两岸,进行了不下于100次的抽查,正是这种对于安全的执著与坚守,芜湖二桥项目实现了“零死亡”的好成绩,打破了“建大桥不可能无伤亡”的魔咒。

  今年3月,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从世界各国已建成的桥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大桥建成通车3个多月即获此殊荣,这在国际桥梁史上实属罕见。马祖桥上台领奖,对他而言,既是荣誉,也是全新的开始。

编辑: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