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18-10-21 05:51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记者 沈宫石 通讯员 胡春雷

  “有困难,找陈主任。”这是无为县襄安镇种粮户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口中的陈主任就是襄安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先国。农业生产关键季节,陈先国不管上班期间,还是周末节假日,只要一个电话,都会第一时间赶来解决难题。

  30年前,大学毕业的陈先国选择扎根农村,孜孜不倦地推广农业技术。他清楚地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一位村民满脸大汗地跑来找他,说家里5亩多水稻,茎秆普遍发枯。陈先国二话没说,徒步几公里到田诊断,很快控制住了病情,减少了损失。“当地太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了!”深受触动的陈先国下定决心,要用自己所学为农民服务。

  在襄安镇广袤的田野上,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陈先国忙碌的身影——春耕推荐农作物优良品种,监督农资质量;夏季奔波于田间地头,观察庄稼长势,指导病虫防治;秋天做好测产记录,开好现场会;冬天为农民开展科技培训。

  种田大户沙开龙回乡承包了100多亩农田,缺少农技知识的他在陈先国的指导下,如今已成为一名科技示范户,不仅自己增产增收,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2016年7月,无为县遭遇严重洪灾,沙开龙承包水稻绝收面积达200多亩。陈先国冒着高温天气,对补植的水稻进行一对一指导管理,并为其申请了贷款,解决了灾后重建资金问题,挽回损失20多万元。30年来,像沙开龙这样接受过陈先国帮助的种粮大户,在当地举不胜举。

  针对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现状,陈先国摸索出一套农民易于接受的教学指导模式。给农民学员上课或指导,不单靠书本理论,首先询问了解大家的生产情况,总结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再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每次上课,他只讲三分之二的时间,三分之一时间留给农民学员思考,有不懂难懂的地方,让农户提问,自己则一一作答。他还提前印发农技宣传资料,方便农民们及时掌握。

  从事农技工作以来,陈先国的足迹遍布全镇11个村1个社区,接受咨询、田间指导上万次,培训各类种植专业户500余户。多年来,他积极为镇党委、政府献计献策,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如今,襄安镇的山岗地种上了数百亩的蓝莓、薄壳山核桃等经济作物,成了当地的“新名片”。 2018年,襄安镇建设了7个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基地和1个林下经济扶贫示范点,带动166名贫困人员务工,人均增收3000元。

  在陈先国的主持下,襄安镇近年来先后创建了水稻千亩高产示范片、部级水稻绿色增产模式万亩示范片、小麦千亩高产示范片、油菜机播示范片,实施了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示范,通过示范带动来提升全镇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017年,仅襄安镇3万亩水稻一项,共计增产2.2万吨,增收0.44亿元左右。

  扎根基层30载,陈先国用辛勤的汗水传播农业科技,在为农业、农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他先后获得“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编辑: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