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18-12-23 23:05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王佳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2月19日7时40分,不久前从甘肃义诊回来的韩明向准时出现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国医堂”门诊,从黑色公文包里拿出保温杯放在桌上,老先生端坐在桌前,8时开始问诊。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韩明向这一坐就是4个多小时,很难想象,今年近80岁高龄的老先生,仍然坚持每周出三次诊,雷打不动。

  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

  说到行医之路,韩明向称“自己和别人不大一样”。一开始学习西医,用西医西药治疗患者,后来偶尔的机会萌发了对中医的兴趣,很多经验都在摸爬滚打“实战”中得来的。

  1959年春,皖北发生浮肿病,韩明向奉命去界首县陶庙区任医疗队长,治疗高度浮肿患者。那时几乎没有利尿西药,各个乡村医生就用中药五皮饮、五苓散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是韩明向第一次接触用中药治疗患者,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想若能学贯中西,就能更好地为患者排忧解难。”韩明向回忆说。1959年7月,他如愿以偿地进入安徽中医学院,开启了学习岐黄之道。

韩明向教授在为患者诊脉

  韩明向常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他看病很细致,紧扣病机特点,从望闻问切到开出处方,以临床疗效为核心,以实验检查为参考,排机求因,因证立法,据法选方,在诊治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尤其是各种疑难病症及危急病症,总能做到“辨证如理乱丝,用药如解死结”,屡用中医药创造奇迹。

  曾有一位患者,30余岁,平素怕冷异常,即使穿着上毛衫皮衣、围巾手套,仍四肢瑟瑟,且时有心慌汗出,胆怯易惊,多家求医无效。韩教授为其诊脉时,其脉细虚结代,考虑心悸心虚胆怯证,他以桂甘龙牡汤加生脉散治之,诸症状逐渐缓解,多月复查后无异样。

  还有一名女患者因工作劳累突然出现左侧面部、舌尖、唇部麻木等症状,时轻时重,倦息乏力。她去医院检查显示常规白细胞异常,左颞蛛网膜囊肿,椎间盘突出,椎体对应椎管内腹侧硬脑膜增厚。然而用西药给予多种治疗后无明显疗效。于是她慕名找到了韩教授。

  “我认为此证属血痹。风邪侵袭则致血行不畅,故见肌肉麻痹,若风邪较重,也可发生疼痛,故日‘如风痹状’。治法可用温阳行痹,用金匮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韩明向说。经四次诊脉用药后,该患者左面部麻木消失,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

  从全身浮肿的儿童、咳嗽多月的孕妇到发烧多年的患者,许多西医一筹莫展的怪病,韩明向亦能药到病除。因此他也成为了患者心目中的“救命医生”。

  专注于中医理论创新

  一名优秀的中医学者既需学识渊博、触类旁通,又要继承发展、求实创新。多年来,韩明向教授悉心钻研中医理论,致力于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独出机杆,形成了套独特的治疗方法。

  多年来,他牵头负责了“肺气虚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人参针治疗心气虚研究”、“气阴两虚证生化变化规律以及益气养阴中药复方改善作用的研究”、“老年证候调查及寿星宝延缓衰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等课题项目。

  90年代,韩教授率领课题组成员,率先对779例老年人进行证候调查,探索其证候规律,发现气虚阴亏一察为老年人的主要病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中药“寿星宝”,开创了安徽省中医药科研成果的先河。

  除衰老以外,韩明向根据临床多种内科慢性疾病的“虚-瘀”病机提出了“扶正祛瘀”的学术观点,如在慢阻肺方面,他认为,虚久必瘀,虚瘀互结是慢阻肺发生的关键,虚瘀贯穿该病全过程,依此创制参七虫草胶囊,能补益肺肾,活血祛瘀。

  在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方面,通过中医证候学调查和实验,针对不同病种又先后创制参丹健胰丸、参芎颗粒、补心活络饮等有效方药。

韩明向荣获“中国好医生”荣誉称号

  韩明向的“虚-瘀”学术思想,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亳州华佗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

  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和研究,韩明向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先后研制国家三类新中药2种,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共10项,其主编著作《现代中医呼吸病学》、《现代中医延缓衰老学》、《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中医心病临床与进展》、《胆病证治研究》及《家庭实用医学辞典》6部,任副主编、编委的著作有22部。发表论文180余篇。

  “新病种不断发生,疾病谱不断演变,各种疾病的致残率、死亡率的升降正在不断变化,中医辨证必须与时俱进,吸收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从中医宝库中选择,筛选出最有效、最安全的治法和药物,是当代中医人的历史责任和义务。”韩明向说。

  授业解惑让中医代代相传

  老一代医者的严谨和创新精神,学到更多的是他们的学生。中医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实践,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增强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

  “韩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说教,从来都是以身作则,你看他怎么做。”安徽中医药大学研三的学生马世才,是韩明向正在带的学徒,在韩老出诊时,他通过侍诊的形式,在临床上掌握了很多中医药知识。当遇到有意义的病例时韩老就会现场给学生讲解,使学生通过长期跟师学习,耳濡目染,在临床用药和临床疗效上有所提高。

  “韩教授上课,每一条经文、汤方,他不但能倒背如流,更能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辨证体会与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富有代表性的医案不胜枚举。那些或疑难或复杂的病例,在他用中医理论讲解和剖析下,总能诠释得深入浅出、清晰透彻。”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院长杨文明博士曾是韩教授的学生,他表示,韩老倾囊相授、言传身教,不仅使他在学术及医疗技术上受益匪浅,更让他懂得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意义所在。

  迄今为止,韩明向先后培养国家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8人,安徽省高徒5人,博士9人,硕士41人,香港学徒6人。传承人在皖、京、沪、鲁及香港等地从事中医临床,分别任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肾病及国家重点学科、专科中医肺病、痹病、脑病、内分泌、肝病、肿瘤、老年病带头人8人。

  此外,韩明向还积极组织申报中药新药药理基地。他组织团队积极准备,敢于争先,一举申报获批取得四个专业即心血管、肾病、骨科和神经科的药理基地评审验收,为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在开展临床新药研究中,不仅为省内外新药研究作出大量贡献,更重要的是锻炼成长了一批善于从事临床科研的队伍,为医院医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人才支撑。(记者 王佳)

编辑: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