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19-05-07 05:13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徐慧冬

李宏炼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991年,李宏炼从技校车工专业毕业,从事车工工作,这一干就是快30年。扎根生产一线,他成长为安徽军工集团东风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席工人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带头人、“全国技术能手”。

  薪火相传 他勤勤恳恳

  李宏炼的师父,是老党员、省“劳模”项兴奇。“项师父教我,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他说。

  经过在车工岗位上的长期耕耘,李宏炼积累了一定的加工经验、理论知识。2003年,他开始担任数控车工班班长。面对繁重的加工、制造任务,李宏炼对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宏炼带着徒弟们在生产现场。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制造水平大大提高,工人不努力学习、不认真工作就会被社会淘汰。”李宏炼在劳动实践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自我充电,并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李宏炼得以创新加工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攻克了一项项复杂的机械加工难题,为工装零件生产及科研开发保驾护航。

  吃苦耐劳 常住车间是常事

  数控车班不但承担着工装生产,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零件加工任务。科研项目在研发时间方面有特殊性。为了保证科研进度,李宏炼们经常加班加点,甚至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

李宏炼在生产现场。

  有些零件加工难度系数高,材料贵重,时间紧迫。在加工某科研项目零件时,李宏炼带领班组成员吃住在车间。在加工某难度系数最大、同轴度要求苛刻的零件时,李宏炼改良了过去旧的加工方法,通过重置辅具提高了生产效率。

  李宏炼善于发现生产中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进行改进、创新。他解决了一项项技术难题,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在科研项目和军民品生产中得到应用,参与研制的多个项目荣获国家省部级专利和科技进步奖。

  无私奉献 积极“传帮带”

  “个人能力再突出,力量也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活都干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必须发挥团队作用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李宏炼说。对于技术传承工作,他一直抱着一颗热忱的心。

  2015年,李宏炼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吸纳了创新意识强、业务过硬的一线技术工人、岗位能手等。在李宏炼的精心培养下,一批思想素质、业务过硬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汪文乐、吴松松等人多次在军工集团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第二名。”他介绍。

  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完成百余项技术改进项目,节约生产成本达千万元。

  如今,技能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我决心在生产科研、技术创新,培养人才方面加倍努力,为安徽军工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李宏炼说。(记者 徐慧冬)

编辑: 戴芰荷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