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19-05-15 00:35
  • 来源:
  • 作者: 徐慧冬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自2003年以来,詹求锋一直在数控加工生产一线岗位工作。不管是普通经济型数控车床、数控旋风铣床、数控拉刀磨床,还是高效数控车床、数控车铣复合机床和高效自动化数控车床,他都能熟练调试、操作。

  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六安市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天道酬勤,詹求锋的工作生涯中满载荣誉。

数控车工詹求锋

  工作中成长

  刚进厂时,詹求锋跟着师父学习普通车床的操作。“当时我对数控车床还一无所知。车间里仅有的三台高效数控车床都由技能最强、最有责任心的员工操作。”他回忆。数控车床加工精度高,效率是普通车床的三到四倍。詹求锋一直渴望学习数控车床的操作。

詹求锋正在工作

  2005年,车间开始普及单板机和数控车床的操作,詹求锋终于得偿所愿。他一头扎进了数控车床操作的钻研中。

  从没操作过数控设备,詹求锋便借来专业书籍和机床说明书,一个指令、一个指令地琢磨,一段程序、一段程序地研究。“那时我经常研究到深夜,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向师父请教。要是他也不懂,我就上网查资料。查不到的就反复琢磨,一天不行,就两天、三天,直到弄懂弄会为止。”他说。

  一个月后,詹求锋便能单独编程操作。一年后,他便被任命为车间数控班班长,并负责新品试制工作。

  试制件品种多、产品复杂、技术要求严,要确保一次性合格是对操作者的加工工艺水平、技能水平和精力的考验。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积累,新品交验合格率不断提高,交样及时。詹求锋的努力受到市场的好评,公司的认可。

  坚持创新钻研

  工作十几年来,詹求锋解决和攻关了一大批加工及技术难题。

  2007年,公司接到一批精密蜗杆订单。任务急、时间紧、要求高,简易数控加工慢,精度达不到要求。詹求锋大胆创新,用废旧的机夹硬质合金刀改磨成蜗杆刀。他带领班组利用为数不多的高效数控设备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加工任务。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找到了一条提高生产效率的新途径。这一次大胆尝试,詹求锋为公司带来了3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2013年,公司接到一个生产4万件汽缸套的订单。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总有铁屑缠绕在工件及刀具上,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机械手正常上下料,严重阻碍高效设备的生产效率。自动化生产受到阻碍,单班只有产量80件。

  詹求锋优化程序、改善刀具,通过加装钩屑装置、调整机械手程序,终于得以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原本需要10台设备、11人才能完成的产量,改善后只要6台设备、6人便可完成。单班产量提高到140件,满足了订单要求。这一次,詹求锋为公司带来了150多万的产值效益。

  不忘“传、帮、带”

  2011年元月,青工数控班组建,成员主要是刚进厂不久的青年员工。詹求锋负责数控机床的调整及青年员工的培训工作。

詹求锋正在工作

  身上的担子重了,詹求锋却毫无怨言。他摸索出一套解决方法,通过在岗训练,提高新员工的技能。詹求锋培养的青年员工中,人才辈出,不断在职业大赛中获奖。

  2014年10月,詹求锋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们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为了把员工从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自动化滚齿机机械手路径需要改变。詹求锋和工作室成员们把手工抄写的程序带在身上,一有空就琢磨。经过半个月的反复试验,机械手动作成功完成设计,并应用到生产中。这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打破了国外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垄断。

  “在岗位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这是詹求锋对自己的要求。“我会珍惜公司提供的平台,把新的高度当成新的起点,不断为公司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说。(记者 徐慧冬)

编辑: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