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记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张涛

  • 2019-05-19 23:53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汪乔

劳模张涛(最前)永远在线路抢修的路上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万家灯火的璀璨从来离不开电力工人的默默守护。张涛,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输电线路高空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作,承担着安徽淮北地区1700余公里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任务。

  为了保证广大居民能够放心用电,张涛需要经常在20—100米之上的高压电线上进行带电作业。夏天40摄氏度的高温能让线上作业的他嗓子里冒出火来,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又能让他的汗水在衣服里结成冰。

  但是每每完成作业,望向城市中那些万家灯火,这个已经46岁的高空舞者总是感到欣慰和温暖。

  让他开始奋发图强的事

  张涛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敬业奉献中国好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谁能想到,这么一位专业的劳模在刚工作那会儿,还曾因为技术生疏被电击伤。

  1992年高中毕业,张涛来到了当年的“淮北供电局”上班,成为了一名线路检修工。

  但刚参加工作不久,张涛就感到与周围很多科班出身的同事相比有些“先天不足”。

  “我既没有专业文凭,又不懂专业技术,有时让我很自卑。”张涛回忆,一次经历让他认识到,要当好一名线路工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

  那是1992年,就在他上班的第3个月,一次在配合变电站检修的工作中,由于没有按照规程要求去做,张涛腿部被感应电击伤。

  刚上班的张涛还很胆小,没敢给师傅和家人说,自己默默地忍受疼痛。电弧烧伤原本就难恢复,加上每天工作很辛苦,也没空关注伤口,近一个月伤才好,至今腿部还留下一个疤痕。

  从那件事以后,张涛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从此,白天跟着师傅们练基本功——爬杆;晚上,学习电力专业知识——啃书本。

  因为线路工作有它的特殊性,首先得登上高空才能干活。在平时练习中遇到困难和难题,张涛就缠着师傅要“要领”,在学习中不懂就查资料和找同事请教。

  张涛的岳父陈树安就曾经是他的第一任师傅。“张涛特别能吃苦、爱学习,周末都还会跑我家来请教问题。”被这个忠厚又踏实上进的小伙子所打动,陈树安也放心地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张涛,成就了张涛两口子的一桩美满姻缘。

  在工作之后的几年里,只要看到线路专业方面的书籍,张涛会不惜花掉自己的生活费,毫不犹豫买回来,细心钻研。

  一段时间,一本《带电作业操作实用守则》成了他的口袋书,不知被翻了多少遍,书角都卷起来了,边看边在模拟线路电杆上进行模拟操作,将书本理论在实践中磨合应用,同时把每一次的检修内容全部记下来,从作业方法、作业步骤、工器具的准备、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逐条记录,最后形成了20余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直在专业上应用。

  正是通过这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促使张涛的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高,27年来,他光记过的读书笔记就达50多本!

  他干的最有“高度”、最危险的事

  张涛干的最有高度的活,是在118米高空作业。“我已记不得在杆塔上干过多少次检修作业了,但我依然清晰记得在118米的杆塔上安装避雷器的场景。”张涛说。

  那是上班的第一年,张涛需要在118米杆塔上作业。光是爬上杆塔就把人累得够呛。

  张涛回忆在杆塔上面检修作业,整个塔身都是不停摇晃的,往下看地面的汽车就像玩具似的很小很小。即便在那时,张涛也从来没有畏惧退缩过。

  带电检修是最危险的一项工作。为了不影响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张涛经常开展不停电作业,即带电作业。高压带电检修作业,不但苦、脏、累,还是高风险的职业,稍有疏忽,就会发生高空坠落、触电伤亡。

  张涛所带的班组承担着高压带电检修工作,接触的都是35—220千伏的高压电。27年来,张涛和工友们先后参加1280余项带电作业,消除缺陷隐患3570余项,没发生过一次安全问题,实现零差错目标。

  那些让他不断发明创造的事

  正是因为职业的高风险性,张涛开始迷上了发明创造。“我搞创新发明的最大动力,是为了减轻线路工人的工作风险、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工种效率。”张涛说。

  2010年5月的一天,国网淮北供电公司按照检修计划,决定对220千伏相焦2716线等5条线路624基杆塔进行带电绝缘子更换工作,带电更换直线绝缘子技术关键在于地电位电工能够快速、准确将带电侧碗头内销子拔出,否则其他工作将无法开展。

  就在工作的第二天,遇到这样的难题,两位投销子电工在杆塔上替换操作,用1小时40分钟,才把销子拉断取出,更换难度相当大,当天只更换了两基杆塔。

  张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照这样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按期完成任务,他现场拍照、画图、找症结。回去后,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加班加点召集骨干成员集思广益。

  连续三天不眠不休,经过多次不断改进、试验,张涛和同事们终于研制出了“钳式拔销器”。拔销时间由原先的平均8分钟缩短到现在的10秒钟之内完成,而且成功率在95%以上,大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作业时间。

  此工具的研制,让作业人员再也不用因拔不出销子而发愁了,使该工程提前20天完成,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后来该工具获得国家专利,并被公司命名为“张涛拔销器”,在系统内推广应用。

  就这样,张涛慢慢地走上了一条技术工人的创新之路。2011年,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从此,他和团队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宽,牵头完成创新项目32项,攻克技术难关12项,有18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

  这些革新成果在生产中得到普遍运用,解决了众多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难题,部分成果在电力系统内得到大力推广并填补空白,给行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张涛所在输电运检室书记程根苗表示:“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所有成员特别具有团结精神。张涛和班组成员经常在一起探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群策群力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开展技术创新,并总结出“一查、二找、三比、四验、五定”的“五步创新工作法”,该工作法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操作法”。

  让他最高兴欣慰的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涛说,最令自己高兴欣慰的事就是带了一批好徒弟。

  “我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既有个人努力的成分,也有师傅们的传、帮、带。有了一技之长以后我不能忘记回馈企业、回报领导和同事。”张涛就这样对一波一波的年轻人倾囊相授。

  张涛的徒弟胡雷雷给张涛贴了三个标签:暖、严、细。2014年4月的一天,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胡雷雷在泰安参加新员工培训。在训练耐张双串绝缘子的组装时,胡雷雷总是出问题,时常非常沮丧,生出放弃的念头。在一日和张涛师傅的电话交流中,胡雷雷无意中透露出的失落让张涛记在了心上。

  “那天是周六,我正在篮球场打球,就听到旁边有人叫我。”胡雷雷回头一看,张涛师傅背着包站在那里笑着向他招手。

  “我当时特别吃惊,后来才知道只是因为我无意中的一句话就让师傅大老远跑泰安来看我。”胡雷雷感到更加羞愧的是,自己竟然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想放弃,真是对不起师傅平时的教诲。

  那天,张涛教给了胡雷雷很多实训过程中的要领。最终胡雷雷也没有辜负师傅的期望,在四个月的培训过程中获得优秀学员,同时在技能比赛中获得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胡雷雷说,虽然张涛师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暖”,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仔细到“可怕”。师傅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也让他深受启发,改掉了在工作中随意的习惯。

  如今,胡雷雷也成长为了年轻的骨干,2017年荣获“淮北市五一劳动奖章”,去年又被提升为部室技术员。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张涛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电网运行检修队伍,很多徒弟都已成了生产系统的骨干,有的当上了专家、有的当上了领导、有的当上了技术员。

  此外,张涛还被国网技术学院聘请当兼职培训师,经常站在国网技术学院的讲台上给大学生们讲课。

  “一个高中文聘的一线工人,在电力行业‘最高学府’授课,那是我最自豪、最幸福的时光!”张涛感慨道。

  近年来,张涛授课培养人数近千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出一个团队,辐射更多的人员,让他们都成为生产上的骨干,成为复合型人才,尽心尽责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让他最遗憾的一件事

  这么多年,张涛为了工作无怨无悔。但是令他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见到父亲临终前的最后一面。

  那是2013年12月30日的傍晚,淮北大地寒风凛冽,普降大雪,气温骤降,居民用电量在短短一两个小时内达到入冬以来的峰值。当天晚上11点多,儿子张浩然突然发起高烧。张涛和妻子正准备将儿子送往医院,还没等走到门口,家中突然停电。

  以张涛的工作经验,感到线路可能会出问题。果然不出所料,工区领导打电话告诉他,西山一条线路出现故障送不上电,要求速去查找和处理故障。

  情急之下,张涛只好先拦辆出租车让妻子带儿子去医院,自己则急忙赶往工区和同事们一起奔向西山。通往山顶的道路崎岖不平,从傍晚下起的大雪越来越大,张涛和工友们在夜色中艰难前行着。

  为了尽快的恢复供电,张涛带着两名徒弟在30多米高的塔顶上一直抢修到次日凌晨5点,才把故障排除恢复供电,检修结束。由于上杆塔无法带手机,等张涛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杆塔上下来,这才想起儿子发高烧的事,连忙找出手机,发现手机上有妻子打来的二十多个未接电话。

  张涛立即回电话过去,急忙询问儿子退烧没有,妻子却哭着说到:“咱爸今天凌晨突发心脏病,没能及时抢救过来。”

  这个消息对于张涛来说如同晴天霹雳,腿一软,随即瘫倒在地上,泪水盈眶。同事们立即将张涛送到医院,但是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父亲就这样走了,但张涛仍然记得父亲生前说的那句话:“你干的活儿关系到千家万户,一点也不能马虎。”

  如今,张涛的儿子也继承了爸爸的衣钵,成为了东北电力大学电力相关专业的学生。谈及自己的爸爸,张浩然满是骄傲:“他就是我的超级英雄,虽然他一直很忙碌,但是我从来没觉得他亏欠我们什么。他面对工作、面对生活的责任和态度,是我成长历程的航向灯!”

  张涛的妻子陈琛亦对丈夫的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这么多年来,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扑在了工作上,我也毫无保留全力支持他,为他感到自豪。”

  “在线路上干了这么多年,说不累?那是假的。人又不是铁打的,怎么会不累?但如果说乏味,真的,没有过!”张涛说秘诀就是自己总能“乐在其中”,干事业的最高境界就是“乐”。

  “每当用电高峰、节假日、重大活动,我们都在进行紧张的保电,蹲守在杆塔下,在线路上来回观察,吃、住在野外。刺骨的寒风、烈日的暴晒、蚊虫的叮咬,我们都习以为常。每当我走下铁塔,脱下防护服,看到多少个企业、多少个家庭因为我们的辛勤劳动而不停电,我就感到:我算是一个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我的辛勤、我的汗水能给别人带来一片光明和幸福,值了!”(记者 汪乔)

编辑: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一季度 安徽进出口总值居中部第一


发布于2024-04-17 10:1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