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0-08-30 23:03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顾继月 张晓丹 宣成龙

  编者按:

  驻村之前,她一直在城里长大,脚上没有沾过泥巴,爱穿高跟鞋,打扮“美美哒”,集丈夫和母亲宠爱于一身。

  驻村初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曾让她痛哭流涕,彻夜难眠。但她暗下决心,“驻村”不仅要住在村里,更要住在村民心里。

  驻村九年,她如同飞舞在扶贫路上的一只燕子,衔来一捧又一捧“春泥”,筑起了一个又一个贫困群众的脱贫梦,用青春和奉献诠释了一位奋战在扶贫一线巾帼战士的责任与担当。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村子变美了,日子变好了,她和村民的心拉近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就是江淮大地上,从2012年3月起连续担任省第五批、第六批和第七批驻村扶贫队长——刘双燕,她呢喃着春天的美好,上演着一幅幅“春燕衔泥”的动感画面,给广袤的江淮大地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

  8月的皖北农村,热烈的生命之歌在欢唱。

  成片的绿色田野中,一朵朵鹅黄色的花朵迎风绽放。淡黄色的硕大花瓣,深紫红色的花蕊映衬其中,夺目吸睛,光彩照人。

  8月19日一大早,74岁的朱集村村民朱其森和老伴一起骑着电瓶车,挎着菜篮子,来到地里采摘这种“黄花儿”。8月中旬以来,赶趟儿采摘加工“黄花儿”的村民越来越多。

  按照每斤1块钱收购价,村民们半天的时间能得到100块收入。如果在收购站工作一天,还能拿到80块钱工钱。“这个比种大豆、玉米来钱多了!”朱其森喜上眉梢。笑在脸上、美在心里。村民口中所说的“黄花儿”,就是朱集村今年尝鲜种植的黄蜀葵中药材。

  说起“黄花儿”,看起来柔柔弱弱的朱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双燕不禁打开了“话匣子”。“黄蜀葵在市场上很抢手!项目建成以后,可以带动咱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也将借助县里电商服务平台将咱朱集村的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市场‘闪亮登场’哩!”话语间,在朱集村挂职6年、即将“卸任”第一书记的刘双燕眼里流露出喜悦的光芒。

  “基础差,底子薄,一穷二白,啥都没有!”

  看着眼前这个柔弱瘦小的女干部,很难想象刚来农村时她遇到的种种不适应。回忆当初,刘双燕感慨说道,“说实话,刚开始的生活是最最难熬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场战争自己可以坚持九年。”

  这种“难”,来自村民对她“天然”的不认可。

  这种“难”,来自她对贫困农村艰苦生活的不了解。

  这种“难”,来自“扶贫先扶志”“输血+造血”的不容易。

  这种“难”,来自事业家庭忠孝两难全的“不圆满”。

  刚来农村那会儿,村里一穷二白,要啥啥没有。刘双燕自小在城里长大,驻村之前脑海里压根就没有“农村”这个概念。当她被组织分配到距离县城最远、最偏僻的陆小营村和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朱集村的时候,厕所是露天的蹲坑,洗澡只能在公用厕所冲一冲,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一向有洁癖爱打扮的她,无法忍受现实和理想的反差,一度彻夜难眠,痛哭流泪。

  村民对这个城里来的女干部充满怀疑,一位大爷认真地跟刘双燕聊过,“你能让俺们村通上水泥路,喝上自来水吗?”“俺们村穷得叮当响,就凭你能让俺们过上好日子吗?”“一个瘦削的女娃子,能多大能耐该?”面对质疑,刘双燕暗自下定决心,加油干、拼命干,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如果不能改变风向,就及时调整风帆”

  “为什么我会选择留下来?”

  “或许因为心中天平的砝码在不断增强吧!”

  夏日的陆小营村天蓝水清,村舍整洁,平整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谁能想到,2012年的这里还是个闭塞的落后村庄,道路泥泞,田地荒芜,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贫穷曾让这里的村民被迫以卖血为生,不幸染上艾滋病,埋下了“穷根”。村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刘书记,能不能帮俺们把路修起来,没有路,这日子太难了。”

  道路的畅通,就是村民的期盼。这一愿望深深烙印刘双燕心中。为了改变陆小营村的命运,在国税系统工作的她咬紧牙关,积极争取,一次次跑项目找资金,终于争取到50万元。

  “水和泥”的路变成了3公里长的“水泥路”,路通了,卡车开到了村头,村民们种的粮食蔬菜运出去了,刘双燕心里很是欣慰。但她知道,单靠修路还斩不断穷根,必须改变村容村貌着手,让“艾滋病村”的贫困村重焕生机。

  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出资购置了一批清洁设备,组建村清洁小分队,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随着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村民们看到了摆脱歧视与贫困的希望,重新树立起生活信心,村子也逐渐走出了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

  “一盏路灯不仅点亮乡村,更点亮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驱车前往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沿着新修的水泥马路,只见道路两边郁郁葱葱、绿水清绝,村子里村道整洁、村民房前屋后看不到任何垃圾,展现出美丽动人的省级美丽乡村画卷。谁会想到,5年前,朱集村是出了名的“国家级贫困村”,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村班子凝聚力不够、战斗力不强,村庄卫生脏、乱、差,村集体经济薄弱。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组织上于2015年初安排刘双燕她转任朱集村扶贫工作队长。对于刘双燕来说,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刚来朱集村的时候,她住在敬老院,每当夜幕降临,黑暗笼罩整个村庄,敬老院的老人都会搬把椅子坐在院门口,安安静静望着远处的村庄和田野,什么都看不见,却一直在看着。每每看到这一幕,刘双燕总是触景生情,眼眶一热。

  “为了敬老院的老人,一定要把路灯修好!”刘双燕心中又多了一点砝码。她把县局为自己宿舍装空调的资金省下来,给村里敬老院新装上了路灯。接着积极奔走协调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全村电网改造和危房改造,建成健身文化广场和图书室,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修建村级公路。

  这一盏通往村民家里的路灯,点亮了整个乡村,点亮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3年下来,朱集村集体经济由2014年的零收入变为现在每年收入50余万元,村民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明亮整齐的太阳能路灯,生机勃勃的广场、笔直干净的道路……如今,站在朱集村的文化广场边,看着村民们欢快地舞蹈歌唱,刘双燕由衷地感到欣慰。这个广场和周边道路,是她多方争取,整合了200多万资金,在2018年才修好的。“书记给咱盖了房,帮助产业扶贫,让咱致富更有奔头,咱就应该好好努力,把日子过红火。”村主任周洪亮如是说。

  “驻村这段经历,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颗种子,不断地把贫困户的愿望生根发芽,让我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刘双燕说。

  “被怼、被呛、被拒绝,她依旧百炼成钢,倔强前行”

  “当初怎么也没想到,跟着刘书记一起养羊这么有奔头!”朱集村村民周文峰感慨说道。近期以来,受疫情影响,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但是朱集村很多家庭养殖的猪牛羊却并不愁卖。如果不是几年前刘双燕书记天天上门劝说周文峰养羊,眼前这位身残志坚的致富典范可能还在为生计发愁。

  2015年初,在朱集村挨家挨户走访几个月,刘双燕明确了产业脱贫的思路,发展多样性的养殖产业,提高村民的自我造血功能。周文峰夫妻俩有着轻微的肢体残疾,但不妨碍正常的生产生活,两口子都勤劳能干。刘双燕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决心带领村民创业发展养殖业。那段时间,刘双燕几乎天天往老周家跑。

  “不行不行不行……开什么玩笑?俺这病秧子拿什么创业?”

  “不行不行不行……俺们家的门槛都被你踩塌了,养鸭子、养鸭子,还要让俺们贷款?这赔了咋办呢?”

  “万一哪一天鸭子养不好、赔了、折了,你还走了,那我们这一大堆债怎么搞?”

  “万一万一……”

  虽然被怼、被呛、被拒绝,但刘双燕始终没有放弃。她通过联系专家定期上门指导技术,协调与县里的大型肉鸭基地签订销售合同,最大程度地降低养殖风险。老周夫妇终于卸下思想包袱,贷款养起了鸭子。如今,老周家在一年可出6棚鸭,每棚能挣8000多块钱。他们不仅脱了贫,还走出了一条养羊脱贫的富裕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双燕还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发展起种养合作社;引入养殖鸭棚、光伏发电、林业扶贫等产业;村里产业发展势头喜人:地上有果树和土鸡,水里有了鸭子和鱼,再加上光伏发电、林下经济,2年多的时间,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就形成了,还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就业。2016年,朱集村实现了贫困村出列。

  “现在,吃得好、住得好,感谢共产党给俺们派来了这样的好干部、亲闺女!”周文峰连连感谢。如今,该村已累计脱贫326户73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下降到现在的0.9%,村集体收入也由零变成了现在的78万元,全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中心村。

  “扶贫不仅是经济扶持,更是精神扶持”

  敲锣打鼓,吹拉弹唱……盛夏的朱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在上演文艺小分队自编自演的豫剧节目《扶贫在路上》。自从有了文化大礼堂,村民的生活就变得非常洋气。在不农忙时,村民还请来“唱戏的”和放电影的来大礼堂演出和看电影,热闹非凡。

  扶贫产业渐成气候,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了,看着脱贫后的朱集村,刘双燕的心里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如何让丰衣足食的村民们过上享受美好的生活?如何让物质上脱贫的村民们精神上也要脱贫?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新目标。

  2019年底,利辛县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了刘双燕,一口气流转了1000亩土地,投资了500万在朱集村建成5500平方米加工厂和1400立方保鲜库,用于特色中草药和绿色农产品种植。目前已在汝集镇发展个体户贫困户种植黄蜀葵2800亩。

  乡村振兴靠农业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贵在可持续性……站在朱集村黄蜀葵收购点,墙面一行醒目的大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今天春季,新种植的黄蜀葵一亩地产量可达到5000斤以上,亩收入5000元左右。夏季花期短,亩产一般3000斤左右,收入3000元左右。

  有了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利辛县家得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其伟欣喜表示,不久的将来,这一片土地将被打造一个万亩绿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配套设施齐全,水电路网、生产资料存储、大型蔬果保鲜库、人员住宿办公、集休闲、采摘、观光为一体的高标准园区,成为利辛县的一张名片,为提升当地政府经济发展和产业腾飞贡献力量。

  “走到最后你会发现,贫困户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一些扶持,而是精神上的一些扶持,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更关键的一些东西。”在收购点,刘双燕捧起一抔黄蜀葵,信心十足说道。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从36岁到44岁,刘双燕把人生中最美好的9年芳华,全部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但是九年来,作为妻子、母亲和女儿的她,圆了村民的一个个“小心愿”,却没有等到自己期待已久的“小团圆”。

  “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陪我呀?”女儿在电话那头思念着她。“你到底是多大的官儿啊?家长会一次都没来开过呀?”班主任在电话里不解问她。“你一个女同志天天不在家,整个家都毁掉了!”婆家人气得捶胸顿足。偶尔歇息下来喘口气,刘双燕刷着手机里亲朋好友晒的旅行打卡照,一直在村子忙里忙外的她,脑子里想的却是该去哪里筹集路灯的钱。

  2012年,就在陆小营村的一切工作走向正轨、刘双燕干劲十足的时候,身体一向硬朗的母亲突然被检查出了肺癌。一边是身患重病的母亲,一边是亟待脱贫的乡亲。刘双燕想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陪在她身边。母亲却宽慰她:”你不用操心我。既然已经去农村了,就踏踏实实在农村待着,为村民做点事。”母亲的深明大义,让刘双燕毅然选择了留下。

  想到母亲病重时再三叮嘱的,“要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遗愿,2015年2月,刘双燕向组织提出:再承担一任扶贫工作。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村里好好干下去、干出点样子来,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个不让妈妈失望的好闺女。

  2018年是利辛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可是女儿马上要参加高考,加上对家人的亏欠,“走,还是留”再次摆在了刘双燕的面前。那个春节,刘双燕待在家里,坐卧难宁。细心的丈夫看穿了刘双燕犹豫的内心。他鼓励她说:“双燕,你放心留任吧,女儿有我呢,等女儿考上大学以后,我就辞去合肥的工作,也和你一起扶贫去!”刘双燕大笑着说,“嗨!敢情我去村里扶贫,还带着个男秘书呢!”夫妻俩在一言一语的玩笑中,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决定。

  但万万没想到,就在女儿拿到大学通知书那天,一家三口一起吃过饭后,丈夫却因为突发急性心梗骤然离世。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还在驻村一线忙碌的刘双燕瞬间感受到了世界的崩塌。“双燕啊,你这么多年不顾家,家都毁了!”办丧事的时候,婆家姐姐一边哭一边捶打刘双燕。驻村以来,母亲和丈夫两位挚爱的相继离去,成为她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人永远在得到的时候不知道珍惜,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情到深处,刘双燕自责不已,“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在妈妈被查出肺癌时,不能床前尽孝;我也不是一个尽责的妈妈,缺席了女儿整个青春期的成长和陪伴;更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

  “把自己活成了心目中的盖世英雄。”

  “刘双燕,放着城里优越的生活不过,去农村一呆就是9年,你是不是傻?你到底图个啥?”

  不少人都曾问过她这个问题,面对大家的关心、心疼和质疑时,瘦弱的刘双燕不假思索地说道:“我图的是让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在村里落地生根,图的是不让村民们的美好生活愿望落空,图的是不让九泉之下的母亲和爱人失望!”

  和村民相处,刘双燕总是将心比心,永远把村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好多乡亲找我,要按红手印把你给留下来,但是俺们不能这么自私,虽然村民需要你,但你的家庭更需要你。”这是2018年2月,刘双燕结束了在朱集村第一书记的三年任期,村民舍不得刘双燕,想按红手印给刘书记留下来。但村支书周洪亮阻止了这一举动。每每回忆此事,刘双燕内心久久难平。

  对于自己,刘双燕也挺刚。驻村期间,她因劳累过度患上了髌骨软化症,医生建议多休息少走路,然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她依然选择坚守在扶贫一线。在她的床头,至今挂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就是她几年来贴的上千个止痛膏药。

  2018年底,刘双燕在体检中,查出有一个5公分大小的腺肌瘤,医生让她尽快进行手术切除,由于村里的工作太忙,她还是决定把手术推迟。直到去年四月份,才去做了手术。术后半年,为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她每天早上四点多起来赶往合肥做化疗,九点钟准时回到村部。这样起早带晚坚持了半年时间。

  刘双燕笑着说,“我怎么也没想到,九年时光,无所畏惧,硬是把自己活成了心目中的盖世英雄。”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坐在村文化大礼堂,刘双燕望着村民们积极排练戏曲节目,眼神里发着光,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无限感慨,几多期待。

  “多少汗水泪水,只为贫困村变身美丽乡村”;

  “多少安慰欣慰,只为看到村民们幸福的笑脸”;

  “多少遗憾伤痛,只为不让九泉之下的母亲和爱人失望”。

  夜幕渐渐降临了,路灯一盏盏亮了起来,照亮了整个村庄,照亮了宁静安详的农舍,刘双燕在村子里漫步,望着匍匐大地潜行漫滋的田野与庄稼,步履铿锵,阔步前行……(记者 顾继月 张晓丹 宣成龙)

编辑: 
推荐阅读
2024政务V影响力大会·安徽论坛召开


发布于2024-04-20 13:52:0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