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记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孟守东

  • 2020-10-28 05:41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初见孟守东,斯文儒雅,颇有些书卷气。但一谈起安徽的各项扶贫政策,他就变得侃侃而谈,胸有成竹。

  孟守东,现任安徽省扶贫办产业指导处处长,2014年以来历任省扶贫办计划项目处、规划项目处、产业指导处等多个业务处室负责人,熟悉扶贫政策和基层实际。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恪尽职守,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事业上。 2018年由他创新提出的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并向全国推广,2019年被评为“全球减贫案例最佳减贫案例”。

  扶贫小额信贷是国家金融扶贫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出现“户贷企用”现象,滋生出“入股分红”“简单吃利差”和“养懒汉”等问题,与金融扶贫的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如何让贫困群众既能贷到款、加快产业发展,又避免“户贷企用”甚至引发金融风险,成为孟守东日夜思考的一项课题。

  为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机制,提升金融扶贫效果,孟守东多次深入到鄂豫皖等地开展调研。他结合贫困群众实际需求和产业扶贫基础,创新提出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一自三合”模式。对有自主发展意愿和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一家一户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扶贫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对自主发展能力弱和条件欠缺的贫困户,通过合伙、合作、合营方式,贷款后“抱团发展”、互帮互助。这种模式坚持贫困户实际参与和主体地位,激发了内生动力,实现从“贷得到”到“贷得准”“用得好”的转变,有力“贷”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推动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资金支持。在孟守东看来,通过“一自三合”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贫困群众组织化程度,让他们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既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又培育了他们的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从根本上增强其发展能力。

  含山县环峰镇桥联村贫困户王守民养过小龙虾,但是苦于没有本钱,不能规模化养殖。当地养殖大户知道了王守民的想法,主动提出和王守民合伙共养,双方约定,由大户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王守民负责养殖场日常管理,并以扶贫小额信贷1.5万元出资购买饲料等消耗品,收益共享。 2018年、2019年王守民每年获得龙虾养殖分成收入2万元左右,尝到甜头的王守民再次贷款3万元,养殖规模扩大到15亩,今年预计可增加收入近3万元。

  不同于“合伙发展”模式,“合营发展”模式则是“合作发展”模式的“升级版”。灵璧县尹集镇发挥龙头企业光大生物质发电厂优势,引导所辖17个行政村的17家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共同成立了灵璧县兴村秸秆综合利用联合社,利用入社的107户贫困户53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购置107台秸秆打捆机,联合社统一组织秸秆收购、打捆、收储、运输和作物灭茬等工作,电厂再以高于市场价20元/吨至30元/吨收购联合社秸秆,实现收购、加工、收储等一体化综合发展。联合社将经营收益的80%,按入股比例向贫困户分配,并同步设置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全程参与秸秆搬运、草场看管等环节务工,目前已带动321名贫困户实现就业,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加6.5万元。

  “通过合伙、合作、合营方式,贷款后‘抱团发展’,真正使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导作用得到发挥、主体利益得到保证。 ”为推广完善“一自三合”模式,孟守东多次深入该联合社现场调研指导,进一步规范了合营发展机制,真正做到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一举数得”。

  实践证明,“一自三合”模式是新形势下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效果的一个创新举措,对精准使用扶贫小额贷款,“贷”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有很好的实际效果。近年来,我省各地通过大力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有力促进了产业扶贫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截至2020年9月末,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51亿元,“贷”动了93.5万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记者 范克龙)

编辑: 戴芰荷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