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1-10-25 05:34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春华秋实。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瓜果飘香,稻谷归仓,江淮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时代交汇点,我省迎来历史性“十八连丰”,农业产量、农民收益均创造历史最佳成绩。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今年初,我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立足实际提出创新思路和措施。发展乡村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数以万计的基层党员干部,深耕热土践行初心使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农业生产。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壮美画卷徐徐展开。在希望的田野上,江淮儿女正倾情演奏金秋的交响曲。

20210925000254a.jpg

  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林乐慢谷家庭农场里,农民正在采摘提子。本报通讯员 肖本祥 摄

20210927000031a.jpg

金秋时节,歙县阳产土楼村农民趁着晴好天气,利用房前屋后将新收获的秋收作物进行晾晒。 本报通讯员 郑宏 摄

20211010000006a.jpg

庐江县白湖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稻谷装运一片繁忙。近年来,庐江县大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加快实施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更新与应用,助推粮食生产向绿色优质升级。 本报通讯员 王闽 摄

20211012000041a.jpg

10月11日,在亳州市立德镇乔楼村即将收获的高粱地里,正在查看高粱生长情况的两位农民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特约摄影 张延林

20211012000294a.jpg

10月12日,亳州市谯城区罗庄的亳菊种植基地,志愿者正在帮助农民采摘成熟的亳菊花。 本报通讯员 武清海 摄10月12日,亳州市谯城区罗庄的亳菊种植基地,志愿者正在帮助农民采摘成熟的亳菊花。 本报通讯员 武清海 摄

20211019000793a.jpg

10月19日,濉溪县五沟镇北湖南村恒丰水稻种植基地,金灿灿的新型优质水稻喜获丰收。该基地是在复垦塌陷地上建起的,现为淮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今年亩产600多公斤。 本报通讯员 周方玲 摄

20211023000192a.jpg

10月23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抢抓农时播种冬小麦,通过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实施种子包衣、开好农田“三沟”,推行绿色种植模式,为明年午季粮食增产丰收打基础。 本报通讯员 李龙 摄

编辑: 陈邦银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