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走好赶考路 奋进新征程

  • 2021-10-31 05:57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丁贤飞 孙海涛 徐海 李跃波

  连日来,省委开展 “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迎接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的消息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关心安徽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广大干部群众纷纷为安徽省委开门纳谏、倾听民意、广集民智的做法点赞,认为此举有效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必将有力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拳拳之心可鉴,一言一策关情。参与活动的既有省内干部群众,也有不少关注安徽发展的外地读者,既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也有中小学教师、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农民朋友等,充分体现了大江南北的“安徽人”心系江淮大地的赤子之心和深情厚谊。截至10月30日21时,活动电子邮箱、安徽日报客户端和安徽新闻网专栏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679条。部分建言摘录如下:

  我省山区宜构建长三角医养“后花园”

  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成为朝阳产业。我省山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养生养老福地。建议我省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大背景下奋力 “抢滩”,将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大手笔规划建设和培育,着力在山区打造长三角都市圈健康养老“后花园”。

  建议推动省属医院和医科大学在山区市县设立“医疗+养老”特色分院,构建“医院极核+休疗养+居住养老多点链接网络”空间布局。推动健康养老产业上升到长三角地区战略合作决策层面,缔结 “异地养老”合作联盟,构建医保、社保“双通一体”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行业市场体系,促进“候鸟”式、“休闲度假”式养老向“全天候”式、“智慧社区”式、“飞地”式养老格局转变。推动建立“居家+社区+医养结合”互助式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日常生活、健康管理、兴趣爱好、心理慰藉、义工志愿、健康生活方式”六个互助平台,政府主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养老机构和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康复服务、紧急求援等养老服务业务。结合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医疗养生养老综合体,促进健康与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发展。引入健康服务业活水,注入养生养老、科学教育、文化创意血液,创建 “健康+产业”“健康+休闲”“健康+体育”“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康+教育”“健康+文化”“健康+扶贫”“健康+互联网”新模式。

  ——黄山市黄山区政协 李和平

  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安徽省具备培育千亿级的氢能产业基础,在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电堆及系统、氢能的“制储输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议我省围绕氢能产业发展作出相应布局,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

  建议省政府推动、合肥市牵头,积极申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借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出台安徽省氢能产业规划,安排省级奖补资金,加速以合肥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力度。出台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计划,建议参照湖北、广东、川渝,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总量中,燃料电池汽车不低于一定比例。

  ——明天氢能公司 吴许辉

  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近年来,我们在安徽省泗县、舒城、金寨、岳西、石台、休宁等地走访调查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战略不断推进,这些农业大县立足丰富资源和后发优势,挖掘利用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既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攻坚目标,又有效地补齐了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今后五年脱贫地区要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大县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要将内源发展与外部支持有效互动整合起来,激发党委、政府、社会以及基层组织等多元主体的政治自信和文化自觉,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需要激发、培养和整合乡村能人和新乡贤力量,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打造互助合作的乡村共同体,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鲁可荣

  制造强省呼唤高素质技工

  制造强省建设离不开高素质技工支撑。 2017年,省政府印发《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今年底,若干政策即将到期。建议:2022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 《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巩固技工大省建设成果,实施技工强省建设工程。

  建议做强做精职业技能培训,聚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聚焦就业优先、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开展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政府建设产教融合型职教园区,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举办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建设高水平技师学院和优质技工学校,把技师学院纳入高职院校统一招生平台,着力为企业培养高级技工。实施高技能人才强企行动,支持企业从省外引进急需紧缺的技师、高级技师,给予引才补助。推动企业开展职工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体系。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定期开展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技术能手评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构建高水平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定期举办全省性综合职业技能竞赛,支持举办行业赛、专项赛,让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徐文军

  (记者 丁贤飞 孙海涛 徐海 李跃波 整理)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