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宿州 > 县区·乡镇 > 泗县

中安在线   2024-04-25 16:12:51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丙春   编辑:程洁

  秦场村地处泗县东北部,是江上青烈士殉难的地方,第二批红色村,2023年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2024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近年来,秦场村产业发展围绕“红色秦场·玫瑰花香”的发展基调,紧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目标,不断谋划产业布局,健全产业体系,擦亮产业品牌,大力红色旅游、玫瑰花种植、大棚蔬菜、瓜蒌种植、扫把编织等产业,高唱乡村振兴奋进歌。

  赓续红色血脉,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江上青纪念园位于泗县刘圩镇江上青烈士殉难地小湾,占地 200 余亩,共分为山水景区、主题纪念区、入口广场区、纪念碑亭区和公园风景区等 6 个区域,现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秦场村依托江上青纪念园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高标准建设具有浓厚乡村旅游元素的游客接待中心、采摘园、秦场村民俗馆村史馆、停车场、文化广场、垂钓中心、特色农家乐等项目,旅游接待基础服务完备,正在建设的“红色小院”即将成为又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基地。定期举办“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利用采摘园探索发展“生态+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民俗”体验旅游,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成为皖北地区极具特色的乡村红色旅游示范点。深度挖掘皖东北革命在秦场村的文物史料,围绕老一辈革命家在皖东北战斗生活足迹,提炼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血脉。

  发展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巧变“增收园”。秦场村按照“宜居、宜业、和美”的总要求,借助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房前屋后零星地面上打造适宜自家的“庭院经济”,让百姓的“方寸地”“巴掌地”,变成“增收园”,释放乡村振兴的新活力。秦场村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万元资金,在村民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种植2.45万棵玫瑰花,占地80余亩,在杨盛圩庄、黄圩庄、东小区都有零星种植。同时,按照“谁家庭院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房前屋后的土地进行划分,让群众自行管理,责任到人,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提高了家庭收入,实现房前屋后玫瑰红,庭院经济促振兴目标。

  “小田并大田”蔬菜种植,破解助农增收“新密码”。秦场村大棚蔬菜基地位于上青大道东段,基地面积130亩,实际大棚面积112亩。秦场村积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充分顺应群众意愿,积极开展“小田并大田”,引导村庄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解决土地细碎化、种植难度大、效益差等问题。该项目由刘启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经营,聘请刘启成为基地的种植负责人,主要负责种植方面的工作。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聘请脱贫户到基地务工来解决部分脱贫户就业问题,目前已安排脱贫人口30多人在基地务工,月工资800—1200元左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蔬菜基地内主要种植茄子、辣椒、青瓜、西红柿等蔬菜,主要销往附近宿迁、泗洪县、盱眙县、泗县县城等地超市。

  土地流转种植瓜蒌,结出产业发展“振兴果”。秦场村瓜蒌种植基地位于江上青纪念园北500米,上清大道北侧,交通便捷,排灌方便。该基地拥有种植面积230亩,解决45多富余劳力,人年均收入1.2万元左右,带动18户低收入农户增收。基地负责人张尧,针对部分群众外出,没有时间精力管理问题,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土地流转,成立泗县张尧家庭种植农场,注册“瓜薯田”牌瓜蒌籽品牌商标,现有瓜蒌加工生产线一条,对瓜蒌进行深加工,拉长瓜蒌的产业链,寻找出一条正确的瓜蒌运营模式。

  党建引领扫把编织,“小扫帚”扎出“大产业” 。2022年,秦场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秦场村秦之韵专业合作社竹枝加工厂”。起初,扫帚加工原料都是在南方浙江安吉附近进行采购,运输成本高、供货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为降低收益风险,村“两委”多次赴南方考察调研,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咨询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规范产业发展,形成了由合作社统一购买、统一供货、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2021年,秦场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利用原黄圩小学校舍改建了“扫帚加工基地”,极大改善了扫帚加工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已投入59万元建成600平方米厂房一座,二期厂房正在建设。合作社一天能生产120把到150把扫帚,每月约生产6千把,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该项目入围宿州市2023年“强村富民‘宿’创精品”好项目暨“村企联盟”决赛,受到宿州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王丙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