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19-06-15 06:33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彭旖旎 摄影 许梦宇

6月14日,省政协召开“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月度专题协商会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主持会议并讲话。
 副省长周喜安作回应讲话。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围绕水质考核指标体系、监测方式、资金赔付安排等内容,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及操作办法,为全国生态补偿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但在试点探索中,也逐步发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渠道偏窄、区域间生态补偿政策和方式不明确”等问题。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把“点”上经验上升为“面”上工作,将面对更多的具体情况和问题。

  6月14日,省政协召开“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月度专题协商会,省政协委员与省直部门面对面协商,研究对策和机制。

  罗宏:上游地区付出远超所得补偿 建议确定与生态价值相适配的补偿标准

  自2012年起,皖浙两省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7年来,我省共获得生态补偿资金45.9亿元,新安江水质稳定在全国最好水平。经中国环境规划院评估,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246.5亿元,水生态服务价值达64.5亿元。

  省政协常委、人资环委副主任,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罗宏指出,尽管我省生态补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比如说受益方和补偿方地位不对等,以新安江流域补偿为例,试点以来,为保持和改善新安江水质,黄山市累计投入130多亿元,关停了170多家污染企业,搬迁90多家企业,拒绝外来投资项目180个,“由此可以看出,上游地区付出代价远超所得补偿资金。”

  罗宏认为生态价值应该包括三方面:一是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直接成本,二是放弃和减少影响生态环境经济活动的损失受益,三是为其他地区创造发展空间的机会价值。

  “现有生态补偿标准只能说是一种补助性补偿,与生态实际价值严重背离。”罗宏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确定与生态价值相适配的补偿标准,一方面,使保护区的投入能得到回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受益区珍惜生态环境资源,提高利用水平。

  董众兵:合理设置跨市界生态补偿监测断面 强化联防联控的共同责任

  省政协常委,淮南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淮南市委主委董众兵围绕完善跨界河湖生态补偿机制建言。他指出,跨界河湖的水污染防治是一项流域性的工作,一个断面超标可能是由于多个地区导致的,需要汇水区域内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因此,合理设置生态补偿断面十分重要。

  董众兵以地跨淮南、阜阳两市的焦岗湖为例, “焦岗湖涉及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和阜阳市颍上县,但是焦岗湖的水质监测断面设在淮南市境内,生态补偿的资金也全部由淮南市承担。”董众兵说,除此之外,东淝河、瓦埠湖的汇水区域也包括合肥和阜阳两市,监测断面全部设在淮南市境内,而上游的合肥和六安市却没有对应的入境控制断面。

  他建议,合理设置跨市界生态补偿监测断面,将跨界河湖的生态补偿断面设置为流域内地市共有考核断面,由各地市根据比例分摊生态补偿资金,或在跨界水体上游增设生态补偿断面,强化汇水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的共同责任。

  黄虹:根据林地生态效益赋予不同补偿标准 引导林农提升林分质量

  “国家森林公园和一般山区的公益林区位和保护级别是不一样的,一亩高大乔木与一亩茶园或者一亩疏林地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是不一样的。”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淮北市委驻会副主委黄虹指出,现行补偿标准与森林生态效益脱节,影响森林生态效益大小的主要是森林的面积和林分质量,现行补助标准仅仅考虑森林面积这一个因子,对生态公益林的区位、地类、立地条件、树种、树龄等均没有考虑。

  黄虹建议合理设置补偿方式,更好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可以考虑生态区位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将生态公益林划分若干保护等级,根据等级给予不同补偿标准,再将公益林划分为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等种类,根据林地生态效益赋予不同补偿标准,“分档分类叠加产生综合补偿值,可以提高林农保护公益林的积极性,也可以引导林农提升林分质量,发挥出森林更大的生态效益。”

  周海铭:拓展生态红线区补偿方式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前不久,省政协委员,池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池州市委主委周海铭去石台县开展调研。该县生态红线总面积为870多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1.9%。

  “石台县享受了一定的生态补偿资金实惠,促进了经济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周海铭指出,由于生态红线补偿机制尚未出台,目前石台县享受的生态补偿仅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禁伐及市级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各类开发活动受到了严格限制,经济发展受阻,但生态红线的相关补偿机制尚未出台,生态保护入不敷出。

  周海铭建议,参照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力度,确保像石台这样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县域经济和社会全面稳步发展,调动各方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同时,拓展生态红线区补偿方式,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发行绿色债券,建立生态银行、湿地银行,或者引入大型企业,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周海铭认为,除资金补偿以外,还应因地制宜为重点生态红线区提供产业扶持、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等多样化横向补偿方式,做活地方绿色经济。

  於忠祥:建立专项基金实现耕地生态补偿常态化

  近年来,我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在“两减”方面,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三连降”。但是重粮食安全、轻生态安全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省政府参事,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於忠祥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耕地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他建议建立专项基金,实现耕地生态补偿常态化,同时制定休耕规范与补偿政策,提升耕地生态水平。

  “我省耕地流转成效显著,全省耕地580多万公顷,流转面积达250万公顷。但没流转的耕地季节性抛荒严重,有的甚至多年弃耕。”於忠祥说,耕地抛荒除威胁粮油安全外,还会动摇农业基础,打破耕地生态系统平衡。因此,他建议尽快制定休耕规范,严格界定抛荒与休耕,推进耕地轮休的休耕模式。改农业补贴为耕地生态补偿,取消抛荒耕地者的农业补贴;实施耕地轮休的,除执行粮油补贴政策外,给予生态补偿;轮休耕地种植养地作物的,给予养地补偿。(记者 彭旖旎 摄影 许梦宇)

编辑: 
推荐阅读
皖美冬韵精彩绽放


发布于2024-12-09 07:16:16

严防范强措施 筑牢危化品安全防线


发布于2024-12-09 07:16:15

县城通 通未来


发布于2024-12-09 05:53:57

“链”上安徽更精彩


发布于2024-12-08 05:39:51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