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19-11-02 15:1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1946年中原突围,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解放战争中发生的几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如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主战场大多在安徽境内。正是借助这几场战役,英雄的安徽人民配合解放军,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这才迎来了安徽全境的解放。

  梳理70年前的安徽全境解放,从时间上来说,大约自1947年10月至1949年9月,历时近两年;从空间上来说,主要分为皖北和皖南的解放。

  红色记忆

  学党史,不忘初心!铸信念,逐梦前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中安在线微信公众号推出“红色记忆”专栏《解放时刻安徽》系列,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脉络,搜集那些不能忘却的历史片段,重温安徽那些激动人心的解放时刻。

  本期,我们推出《解放时刻安徽》⑩: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江南制高点

  解放战争时期,池州地区沿江一带是国民党第八兵团刘汝明部3个军8个师约4万兵力长江西线防务的重点区域,是安徽通向江西的南大门,也是我军渡江之后向大西南进军的主要通道。

  池州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破坏国民党军队江防工事。在池州人民的有力策应下,解放大军最终将胜利的红旗插上境内的香山、黄山制高点。

  “三抗”斗争让革命武装力量快速发展

  由于受到连年战争的影响,到了1947年初,池州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困难,加上国民党地方政府盘剥百姓有增无减,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中共皖南地委决定抓住这一时机,顺应民意,领导贫苦群众开展抗粮、抗税、抗丁的“三抗”斗争,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太(平)石(埭)边区中心根据地。

  3月份,成立了中共太石工委及武装工作队,由工委书记马文杰兼任工作队队长,具体负责群众的发动和“三抗”斗争的组织工作。

  太石工委成立后,一开始主要是开展“三抗”斗争的宣传工作,编了许多通俗易懂的革命歌曲,揭露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阐明群众跟着共产党,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可是,让人不解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宣传,群众似乎发动不起来,积极性不高。这是为什么呢?池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调研员李运动为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当地有一个叫程志中的国民党地方组织负责人,土地革命时期参加过红军,后来叛变了,使红军时期党的基层组织遭受严重破坏;这次马文杰等人过来后,程志中又向国民党地方当局报告过,群众都很怕他;虽然老百姓都认为搞“三抗”好,可是不敢干。

  “了解了这一情况后,马文杰首先开展锄奸肃反斗争,逮捕程志中,并召开群众大会,对其进行斗争,随后将其就地惩办。”李运动说,群众大会之后,马文杰进一步宣传党的政策,警告说,如有不遵守约法、出卖群众利益的人,一律以程志中为例。这样一来,当地群众认识到游击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胆子也大了。在此基础上,马文杰等人开始团结积极分子,发展民兵、互助组等组织,组建半脱产的游击队。不到一个月,就把当地的群众组织起来了。

  “最有意思的是,国民党许多保甲长除了应付一下国民党的差事外,也开始为太石工委办事情了,甚至连国民党区党部、区分部开会,都有工委的人在场。”李运动说,到后来,发展到太石地区国民党的领导机构中都有了太石工委的外围组织成员。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抗”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一抢”(抢国民党仓库里的粮食)“二清”(清算地主恶霸所掌握的稻谷、清算地主恶霸所掌握的祠堂里的稻谷)运动。

  数以万计的群众参加大规模的抢粮斗争。马文杰等人以民兵为骨干,第一次“抢粮”斗争发动了七八百人,“抢”了国民党石埭县的塘村粮库,规定每人不论挑多少,只要给部队留20斤,其余的归自己。但在“抢粮”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老百姓牺牲了3人,受伤5人,群众的斗争情绪受到了一定影响。

  通过这件事,太石工委也认识到,要想发展地方游击队,仅靠民兵是不行的,要有脱产的武装力量。通过深入发动,民兵脱产达到40多人。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太石游击队。

  “通过‘抢粮’斗争的开展,根据地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武装力量发展很快,每个县都有了一个营的武装。”李运动说,与此同时,地方游击队还发起了七都战斗等一系列军事行动,打击了敌人,壮大了军威,鼓舞了群众斗志,对进一步打开石贵地区的革命斗争局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敌后游击战争策应大军渡江

  “有了游击队的配合,人民解放军就好像多了一对眼睛,加了一双臂膀,做什么事都方便多了。”关于坚持池州敌后游击战争的意义,李运动给出了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

  的确,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在反“清剿”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江防力量,形成了策应我大军渡江的有利态势。加上当时在贵池刘街被游击队捕获后又释放的国民党县参议员到处宣扬解放大军已渡江的消息,造成土豪劣绅、达官显贵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纷纷逃离。这些,曾一度引起国民党“江防”之敌的高度警戒和恐慌。

  1947年10月,国民党江防驻军63师配合八区保安队及贵、石两县地方武装,大肆对我游击武装进行“围剿”,迫使我军转向西南发展。除杨明率一部分武装在贵池杉山地区坚持斗争外,成立以马文杰为书记的西进工委,与钱秋育等人率部向西挺进。

  之后,根据华东局指示精神和皖南地委的战略部署,游击武装“以转向浙赣边界发展为主”,创建和发展新的游击根据地。在此期间,尽管部队付出不小代价,但对国民党池州江防力量是一个很大的牵制与打击。

  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池州沿江一带正式进入策应渡江大军准备阶段。

  中共沿江工委、沿江支队成立后,加强江边工作,收集敌军情报,秘密发展农会民兵组织,建立县区乡政权,筹集军粮军鞋等物资。

  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由江西婺源折回黄西、贵池一带,配合渡江大军,夹击国民党江防之敌。其中一路开赴贵池殷家汇围歼南逃之敌,途经横渡时与溃敌相遇,我军猛打猛杀,取得阻击战的胜利,直指江边。在沿江工委和青阳县委的策应下,国民党青阳县常备第二大队第四、六两个中队起义。

  “池州解放”上了毛泽东撰写的新华社电讯

  解放前夕,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部所辖第八兵团刘汝明部3个军8个师约4万余兵力防御湖口至铜陵段。其中68军军部驻至德,3个师分布在东流至湖口线;55军军部驻贵池,1个师驻乌沙夹至贵池段,两个师驻铜陵、青阳段;96军军部驻贵池殷家汇,两个师分布在吉阳、大渡口至乌沙夹线。国民党军采用一线兵力配备,构筑据点式阵地,组成高、中、低交叉火力网。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担任西线渡江作战任务的第二野战军各兵团,从马当至贵池段一举突破敌人江防,胜利渡过长江,占领贵池、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地区。

  其中三兵团从下枞阳、桂家坝两处起渡,分别在贵池县的乌沙夹、陈家坟及下段的江口、清溪一带强渡登陆成功;四兵团以华阳为主渡口,以突破江南香口、茅林洲,占领香山、黄山为目标,第15军44师130、131团强行登岸成功,迅速抢占香山、黄山制高点,把写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两面大旗高高插上两山主峰。

  4月22日,渡江战役捷报频传。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新华社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电讯稿,其中写到:“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狄港、鲁港地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

  大军渡江后,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以徽州、上饶、贵溪为目标,继续多路向南纵深突击,势如破竹。随着渡江大军的胜利进军,国民党地方政权土崩瓦解,贵池、东流、青阳、至德先后获得解放。

  4月24日清晨,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某部兵临石埭城下,先头部队在向舒溪河南岸刘汝明溃兵发射十几发炮弹之后,涉河南下追击逃兵。

  继而,解放大军分三路,从东门、西门、北门入城,因城内没有国民党正规军,也没有有组织的地方部队抵抗,石埭县城遂和平解放。

  至此池州全境获得解放。

编辑: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