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0-10-19 18:01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王弘毅

  巧打"生态牌",发展"高山经济",从七成贫困率的国家级贫困县,到安徽首个"摘帽县"——“痛点”变“卖点” 岳西“摘帽”故事

  位于大别山区的岳西,曾是安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

  平均海拔600米、贫困率72%、绝对贫困人口24.7万、国家级贫困县……作为安徽唯一的纯山区县,大山,曾是岳西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痛点”变“卖点”,难点成亮点。近年来,岳西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了茶、桑、菜、旅游、生态养殖等十大产业,形成了“天干有旱菜、天涝有茭白,不旱不涝有茶叶;春有茶桑、夏有果,秋有茭白、冬有药,一年四季有旅游”的特色产业体系,贫困率下降到0.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61元。

  道路修起来,景区亮起来,产业兴起来,人气旺起来,农民富起来!2018年,岳西成为我省首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高山贫困县迎来了华丽转身,当地干群正加把劲促振兴,阔步迈上小康之路。

  “过去是贫困户老查,现在靠种茶变成了查总,真是翻天覆地”

  ——打响“茶品牌”,脱贫致富有了“绿色银行”

  10月14日,岳西山区下起蒙蒙细雨,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远处的山峰与云端连为一体,一幅诗情画意的美景跃然眼前。

  车行至姚河乡香炉村,这里是岳西翠兰的原产地。全村家家户户都种茶,80%的收入靠茶叶,3800多亩茶园成为全村的经济支柱。

  在一座三层小楼前,村民查全存正在打电话谈生意,眼前这个“老板”模样的中年男人,言谈中透着满满自信。

  “你真的曾经是贫困户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查全存笑了:“你不是第一个提这个问题的人,好政策加上勤恳种茶叶,我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年,查全存父母患了癌症,孩子要上学,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欠了一屁股债。2014年,他被建档立卡列入贫困户。

  “最严重的时候,都断了粮,那段日子真是太苦了!”回忆起曾经的苦日子,查全存感慨地说。

  就在查全存心灰意冷时,当地扶贫干部鼓励他振作起来,不仅个人借钱给他,还帮他卖土特产,查全存2015年顺利脱贫。随后,他与其他农户联合成立合作社,办起了茶厂,凭借着勤奋和精明,生意开始红火起来。光茶叶一项,一年纯收入有8万多元。

  “我富起来,也要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查全存说,他的茶厂雇佣当地的贫困户,收购周边群众的鲜叶,加工成茶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一条茶产业链就此形成。

  “我经历过贫穷,深知穷的滋味。从一个贫困户查全存,变成了‘查总’,我希望通过发展茶叶,带动越来越多和我曾经一样的人脱贫致富。”查全存告诉记者。

  和查全存的命运类似,岳西县的茶产业,也经历了由穷到富的巨变。

  岳西翠兰,作为安徽名茶,早就名声在外。岳西县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秦汉时期,长期以来,由于产业未成型,种茶产茶收益低,当地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一个采茶工,一天不到七毛五。一个制茶工,日夜不到一块五。”茶叶未能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打响“茶品牌”!岳西开始种茶树、创品牌、做有机,将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第一大产业,逐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绿油油的茶叶也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产业链延伸,产业合作深化。位于姚河乡香炉村的义岳茶厂,通过与浙江义乌企业的合作,发挥了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和原料优势,开拓了岳西翠兰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实现“岳西茶”走向长三角、卖向全国、迈向全球。

  一片茶叶养活一方百姓。如今,岳西县有茶园17.18万亩,年产干茶5655吨,综合产值16.72亿元。全县扶持近3万户贫困户改造和新建茶园5.4万亩,带动贫困人口8.72万人,人均增收1600元。岳西翠兰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岳西也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茶乡旅游特色区、全国农业(茶叶)标准化示范县。

  “景区旺了,农家乐的生意就旺了,我们镇百姓就富起来了”

  ——吃上“旅游饭”,青山绿水鼓了村民腰包

  千米以上山峰69座,平均海拔600米,峰峦叠嶂的岳西,好山好水好生态。

  “山林泉瀑、奇花珍木、古寺石刻、峡谷山寨”……这些生态资源已然成为吸引人气、拉升经济的重要“卖点”。

  10月14日下午,在黄尾镇黄尾村彩虹瀑布景区,飞流直下的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景色壮观。水汽中,依稀可见一道绚丽的彩虹。

  “旅游,就是大自然赏饭吃。这里的好山好水,就是我们宝贵的旅游资源。”黄尾镇副镇长王经纶说道。

  彩虹瀑布,是该镇打造的国家4A级景区,2019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门票收入165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

  景区也让不少周边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农家乐、民宿等一个个产业,让老百姓腰包鼓了起来。

  郑氏山庄经营者郑术黄也曾是一名贫困户,2015年脱贫后看到景区办得红火,萌生开农家乐的想法。

  “农家乐投资不多,几万块钱,但当时也得咬着牙凑,多数是借的。现在生意挺不错,债还清了,收入还可以。”郑术黄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滔滔不绝,“去年农家乐收入五六万元,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有下降,国庆节生意就好了,八天挣了三千多元。”

  老郑的农家乐,一楼是饭厅,二楼提供住宿。曾是厨师的他,还烧得一手好菜。“游客来景区旅游的,吃住在我们这儿。他们走了,还找我要名片呢!”郑术黄自豪地说,“希望他们口口相传,能带更多人来景区玩,这样生意好了,我们黄尾就富起来啦。”

  和郑术黄一样,还有许许多多的村民当上了农家乐老板。据黄尾镇党委书记吴陈平介绍,黄尾镇成立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探索出一条“景区+协会+农户”的发展路径。该镇有农家乐经营户113户,农家乐日均接待能力可达17000人次。全镇三大景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间接带动就业超过800人。

  “哗啦啦……”在青云峡景区,穿过大山和河流,有一个犹如巨型“跷跷板”的游乐项目,这个位于黄尾镇云峰村的青云峡景区总投资4.55亿元,工程建设按5A标准设计,今年5月已运营。

  景区的开建,拉动了就业。贫困户叶来根成为景区的一名保安,一个月2500元的工资,还算轻松的工作让他十分满意。2017年,他家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新房,每天骑个“小电驴”到景区上班,回家还能种种茶叶,日子安稳而幸福。叶来根开心地说,现在所有收入加到一起,一年有五六万元。

  曾经,黄尾镇是岳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高速入口开建改变了这座乡镇的命运。济广高速的黄尾出口让这小乡镇的交通“活”了起来。吴陈平表示,有了高速出口的带动,黄尾的生态旅游业加速发展,由起步初期彩虹瀑布“一枝独秀”发展至现在的彩虹瀑布、道元古村、青云峡景区“三架齐驱”,游客接待量正逐步跨入百万级流量。

  更令黄尾百姓激动的是,六安至安庆铁路将在镇上设立高铁站,大家都盼望着高铁经济能带来更大变化。

  “村里有了企业,贫困户既有了工作又有分红”

  ——走出“绿色路”,特色农产品上了城镇餐桌

  自古以来,岳西人靠山吃山,砍伐木材,以山养家。但是,以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效益并不长久,老百姓还是挣扎在贫困线上。

  看着青山如黛的美丽家园遭到破坏,当地人放下斧头,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通过种养绿色、有机、健康的农产品打开市场、致富一方。

  10月15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在岳西县五河镇百步村思民生态农业公司的厂房里,机器正在轰隆隆生产,大棚里长出了黑黝黝的木耳。

  “这场雨一停,太阳一出来,木耳就会沿着这些小孔茁壮生长出来。”百步村挂职第一书记周辉微笑着介绍。

  在村里人看来,这个从中石化来挂职的北方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思维缜密。

  “从农民手里收购桑枝,将桑枝打碎成粉末,通过一道道工艺,生产桑枝木耳等产品,又能发展循环经济。”周辉介绍说。

  岳西县思民公司是以中国石化扶贫资金为主投资设立的扶贫企业,企业通过股权扶贫、用工扶贫、原料扶贫、种植扶贫、技能扶贫五大扶贫方式,为当地农户及村集体增收150多万元,帮助100多户贫困户通过桑枝木耳产业实现脱贫。

  2017年开始,周辉来百步村挂职,一呆就是三年多。从一开始对桑枝木耳种植一窍不通,和同事们“做实验”,一户户说服农民出租土地,到如今颇具规模,在周辉看来,要扶贫,一定要靠产业的带动。

  “收购桑枝增收,拉动贫困户就业,贫困户直接享受分红,成为企业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据五河镇党委书记方意介绍,思民公司建立15亩的现代农业示范种植园,挂袋40万菌棒,可年产香菇及木耳6万多斤,可实现贫困户分红31.5万元,成为五河镇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产业发展,给贫困户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和看得见的实惠。今年24岁的叶慧,思民公司的职工,她家因父亲重病被列为贫困户。现在虽然脱贫了,但上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下有上大学的妹妹。毕业后,懂事的叶慧选择回家乡工作,一面上班一面照顾家里。“要不是家乡有这个企业,我可能会去大城市打工,但消费太高,没法顾家。在家门口的公司上班,很方便、很亲切!”

  如今,该企业已形成“桑田珍品”的食用菌品牌,正积极对外打开销路,端上城镇居民的餐桌。前不久,周辉还参加了一场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当场卖了2000多斤木耳。

  蚕桑、茭白、板栗、构树、天麻、有机猪……如今的岳西县,依托生态资源,特色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已有蚕桑7.5万亩、茭白5.83万亩、高山蔬菜14.55万亩,建成的构树基地5124亩、地道药材23万亩,创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特色产业收入占贫困户收入53%以上,不仅成为脱贫的重要支撑,也成为岳西走乡村振兴之路的有力支点和发力点。

  乡有特色优势、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大山里的岳西,把产业做出了特色,将品牌打向了全国。

  岳西县扶贫办主任杨效东表示,摘帽后的岳西,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返贫致贫,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同时将朝着乡村振兴之路阔步前进。

  (记者 王弘毅)

编辑: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