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03-08 00:32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汪乔

  “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取得显著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重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还存在着使用速度慢、容量小、费用高等问题。农业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全程冷链、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影响农产品上行。农村基层特别是村级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群众获取准确、及时、有效的政策、市场、生产和技术指导等信息服务较难。

  农业物联网感知设备缺乏。农业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滞后,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土壤墒情监测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叶表面分析仪等技术和设备还不成熟,传感器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准度等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且设备需要长期暴露在农田自然环境之下,容易出现故障,影响使用。

  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缺乏。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本地务农少,懂信息、能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不多,特别是缺乏既懂农业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农村条件差待遇低,对信息化人才吸引力弱,信息化人才引进难、留不住。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成本高。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应用农业物联网、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对于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具有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种养殖效率优势,但对于中小规模的主体和农户,信息化成本高,效益不明显。现代智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后期维护难以落实,深化智慧农业应用困难较大。同时,目前,农业物联网在数据、接口、应用、测试等方面的标准缺乏统一,农业物联网产品大多采用各自的内部标准,产品之间难以充分衔接,给设备间互联互通和后期维护带来很大不便。

  建议:

  一是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在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时,要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科学谋划发展目标和路径,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力量,建立规划实施和工作推进机制,做好政策衔接和工作协调,发挥政府、市场、科研院所与农业经营主体等多方作用,加大对农业农村信息化投入力度,形成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合力。

  二是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三大工程。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以智慧农业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为抓手,重点抓好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作,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形成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推进模式和标准规范。

  三是强化农业农村信息化数据采集管理。提升我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用数据需求倒逼农业农村各领域各行业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信息化应用,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农业生产经营和管事服务过程数据化。

  四是大力培育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发挥国家农业信息化产业技术体系及科研院所等作用,培养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依托民生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力度,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以及“三农”干部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培育数字农业服务商,加快数字技术成果转化,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信息化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推广一批经济适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模式。(记者 汪乔)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