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04-21 06:39
  • 来源: 澎湃新闻
  • 作者:

  从成果转化到体制建设,“十四五”开局之年,安徽在科技创新领域打出“组合拳”。

  4月26日至27日,首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在安徽创新馆举办。这是4月20日召开的“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新闻发布会透露的信息。

  这只是安徽发力攻坚科技创新的一小步。“十四五”开局之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科学技术奖励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推进大会,部署推进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

  “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把安徽创新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对安徽来说,这既是制胜之道,也是战略之举。”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主要负责同志就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有关文件答记者问时表示。

  成果转化,科交会“打前阵”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介绍,作为国字号以“成果转化”为主题的会议,科交会通过汇聚科技成果资源,组织卓有成效的展览展示和专项活动,主要突出科技与经济融合、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谋求区域合作新局面等几大特点。

  据悉,本届科交会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由“1+1+9”构成,即1个开幕式,1个成果展示,9个专项活动组成。其中,9项专项活动分别为中国安徽426科技创新产品线上交易节、科技成果竞拍、科技成果路演展示对接、科技沙龙—科技的今天与人类的未来、人工智能高端论坛、“中国声谷”语音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创新资本发展论坛、长三角技术市场论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论坛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科技成果评估难”这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长期瓶颈,此次科技成果竞拍采用公开竞价方式,注重挖掘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旨在为科技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搭建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交易平台,让有价值的科技成果不再束之高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间的桥梁和纽带。

  “科技成果竞拍不仅是向推动解决科技成果评估难这一瓶颈难题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更是打破科技成果供给方与需求方信息不对称、造成交易难和转化难机制障碍的重要尝试,是我们推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大改革举措。”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文松在发布会上表示。

  王文松介绍称,目前已面向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征集了87项产权明晰、评价客观、具备竞拍属性的科技成果,经过精心遴选,选择16项科技成果参加此次科技成果竞拍活动。

  “下一步,将创新竞拍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交易效率;加强和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加强和国内先发地区联动,提高竞拍活动频次,扩大竞拍活动规模,实现更多科技成果价值最大化、应用高效化;将推进竞拍活动常态化,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安徽技术交易领域的新模式,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社会氛围和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环境,推动尽快形成千亿级安徽科技大市场。”王文松说。

  科创攻坚,“路线图”明确

  即将举办的科交会,只是安徽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项举措,“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安徽科技创新工作“路线图”亦已明确。

  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有关文件,分8大板块共30条。据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文件对照国家及安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力争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并争先进位,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型省份”“到2035年,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建成高水平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总体目标。同时,经反复测算,提出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增长9%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8%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6%,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00家以上”等量化目标。

  该负责人表示,出台文件是发挥左右逢源双优势、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所向。

  “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是安徽多年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体现,有助于安徽把创新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令刚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件的出台,表明了安徽深化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路径,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安徽贡献的决心。

  “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应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孔令刚说,例如,设立量子信息科技重大专项,出台促进量子信息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引导和拓展量子信息技术在政务、电信、电力、国防、金融等领域应用。同时,支持“合肥量子城域网”和“江淮量子干线网”建设,高标准布局建设量子信息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此外,孔令刚认为,应该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基地。支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合肥市滨湖科学城。

  夯实基础,突破“卡脖子”瓶颈

  当前,安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还是基础理论和研究跟不上。

  “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是重点。”孔令刚强调,依托合肥科学岛、“双一流”建设高校等,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应用数学中心争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支持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围绕优势学科领域创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同时,应鼓励地方、企业、金融机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探索建立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基础研究的新格局。

  上述负责人指出,文件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提出加强“双一流”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建设全国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省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学科面向全球遴选学术校长、学术院长等举措,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

  据透露,文件针对科技创新攻坚的难点痛点提出了很多突破性、原创性举措。据统计,其中属省内首次提出的举措约80处、在已有政策上深化的约95处。

  “此次文件立足安徽科技创新的现实条件、实际需要和发展定位,提出了一系列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政策举措,着力构建符合安徽实际、体现安徽特色、彰显安徽优势的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力求既尊重创新规律,又扬皖所长、积极进取。”孔令刚说。

  值得关注的是,文件注重突破性,着力化解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矛盾问题。

  “科技创新既要解决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也要解决体制机制上的堵点痛点问题,文件在这方面作了创新。”孔令刚说,比如,针对科技创新组织领导机构交叉、功能重叠、合力不足问题,文件提出“一总三分”的领导架构,“一总”就是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领导小组;“三分”就是领导小组下设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造业创新3个专项小组,将五大创新平台、省级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和十大新兴产业纳入相应专项小组,进一步理顺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再如,针对科技资源分散、扶持政策交叉、资金多头奖补问题,文件提出统筹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领域补短板等,努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效能。”孔令刚说。

  “文件还着力发掘一些过去没有深入研究的短板问题。”孔令刚进一步指出,随着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一些过去重视不够的问题开始显现,文件提出有针对性解决方案。比如,安徽缺乏技术经理人职业化团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研成果公开规范交易。对此,文件提出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可在转化净收入单位留成部分提取不低于10%的经费用于人员奖励和机构能力建设,努力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团队。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