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09-26 00:0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智能床垫、智能断电插座、红外幕帘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乐年长者之家,这些“小神器”全天候不间断地保障着老人的生命安全。工作人员使用移动终端就能获取每位入住老人的实时健康数据,从而提供个性化的看护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为做好老年人工作,近年来,我省制定了《安徽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将《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列入立法计划。

  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省政府每年都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将“养老服务发展”列入各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指标来推进。通过多年努力,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扩大,县级、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总数达到2456家、床位40.5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总配建面积192万平米,医养结合机构489家,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此外,全省有30多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超过50%。77.9万老年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高龄津贴和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全面建立,分别惠及172.4万老年人和62.6万老年人。

  涉及“一老一小”等各类特殊群体皆无小事。在“一小”方面,“十三五”期间,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2.59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实现“动态调整、应保尽保”。设立省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新建、改扩建61个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和村(居)全覆盖。此外,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面落实,“十三五”累计发放补贴53.8亿元,惠及91.3万困难残疾人和84万重度残疾人。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面对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我省充分发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救助帮扶。

  “十三五”期间,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低保城乡统筹步伐加快,2017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全省所有县区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筹。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达到640元/月、7670元/年,比“十二五”末增长41%、135%。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建立。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5%。“救急难”综合试点成效显著。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未来五年,安徽民政事业将着力补足短板,增强服务效能,构建民政八大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十大为民服务工程”建设,促进全省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民政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到2025年,民政工作总体布局将更加合理,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与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记者 檀美玲)

编辑: 陈邦银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