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3-03-13 05:26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长江文脉贯古今

  张理想

  发源于青藏高原,汇入浩瀚东海,奔腾万里的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热烈火辣、开放旷逸的巴蜀,情怀浓烈、自强不息的荆楚,清新雅致、灵秀精巧的吴越……长江文化缤纷多彩,体现出多元一体、开放包容、吐故纳新、不懈进取等精神内涵。可以说,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它印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熔铸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年文脉贯古今。长江流域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守护蔚为大观的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挖掘各具地方魅力的文化特质,研究万里长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新征程上共绘光大长江文化蓝图,让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长江文脉赓续不辍。

推动凌家滩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访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

  坐落长江之滨,地处吴头楚尾,安徽省马鞍山市因江而兴,更因江而美。“浩浩长江对马鞍山的文明起源、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马鞍山竞相绽放的特色文化,更彰显着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说。

  这里孕育了悠久的长江文明源头文化,35万年前的和县猿人被公认为南方直立人的代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昭示着“中华文明的曙光”;这里孕育了独特的长江山水文化,南朝诗人谢朓留下“山水都”的赞誉,北宋王安石记下游览褒禅山的感悟;这里孕育了灿烂的长江诗歌文化,“诗仙”李白行游吟唱50多首诗篇,“诗豪”刘禹锡屈身陋室抒写千古名篇;这里孕育了光荣的长江红色文化,和含等抗日根据地燃起抗敌烽火,西梁山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这里孕育了繁盛的长江工业文化,马钢公司创造了中国第一只火车轮箍、第一套高速线材、第一根H型钢、钢铁第一股等多项第一,挺起中国钢铁的脊梁……袁方对马鞍山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典故如数家珍。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视察,对马鞍山长江大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作出把马鞍山打造成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袁方介绍,该市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了推进长江文化宣传工作实施方案,聚焦生态文明、文化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历史人文故事、城市精神文明等5个方面重点,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并引入专业化团队,更好运用市场化方式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把马鞍山打造成长江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距今5300年至5800年的凌家滩遗址,更是马鞍山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自1987年以来,经多次考古发掘,遗址内各类遗存齐全,发现墓地、祭坛、作坊、建筑遗迹、多处居址,以及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作为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凌家滩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将中国城市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设计灵感,即源自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双连璧。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项项“国字号”荣誉奠定了凌家滩遗址在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凌家滩遗址保护,制定实施《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明确推进凌家滩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马鞍山市着力加强凌家滩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阐释、展览展示和管理保护,成立保护管理专门机构,实施遗址区村民搬迁工程,举办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

  “凌家滩遗址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全国两会上,袁方郑重提出了支持凌家滩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他认为,“凌家滩遗址申遗,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鉴于凌家滩遗址的重大文化价值和对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意义,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早将凌家滩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袁方说,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在考古发掘计划申报、考古研究和文化价值阐释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将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项目,更好地发掘长江文化的真实印记,深入阐释长江文化价值。(记者 张理想)

建设长江文化博物馆,展现长江之美

——访全国人大代表、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带了4份建议。其中一份内容是建议在南京建设长江文化博物馆,充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和长江古都历史文脉,充分展现长江之美。

  如何让文物保护、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让长江文化展现时代价值、惠及人民群众?宋燕认为,除了要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物,更要让历史说话,给当代人以民族自信和历史启迪。如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平台正在建设中,将利用大数据、AI、VR等数字技术,生动展现长江南京段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沿江风貌与生态保护,让南京长江文化“可感可知可体验”。

  博物馆如何助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宋燕介绍,南京市博物总馆成立了工作专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长江文化博物馆建设前期调研和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作为工作专班的成员,近几个月来,她和大家一起先后去了武汉、杭州、扬州等地,调研了20多座博物馆。最近,工作专班正在对南京市博物总馆馆藏长江文物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博物馆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精美展览、精品旅游等文旅品牌,不断提升长江文化的影响力。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市博物总馆策划的“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300件套文物,穿越万年,将南京与长江的故事娓娓道来。今年1月,南京博物院联合南京市博物总馆、安徽博物院等长江下游9家文博单位,举办跨年大展“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向观众展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化高峰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物证,以及当下城市文明的斑斓光影。

  宋燕1989年进入南京市博物馆工作,30多年来,她见证了长江的沧桑巨变,一幅“青绿画卷”正加速铺展。“南京始终把长江大保护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健全保护机制,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图景。”宋燕说。

  自2023年1月1日起,《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长江这条“母亲河”穿上了“法治护甲”,更为南京立法保护长江岸线提供了上位法依据。条例要求加强长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及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城市,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南京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长江之滨唯一的古都城市、海丝重镇、文学之都,江苏唯一一座跨江发展的城市,是长江下游文化的代表,江南文化在此形成、演变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在此起航,成为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重镇。”在宋燕看来,南京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优势、发展环境以及城市区位优势。

  “在南京建设(中国)长江文化博物馆,把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把长江文化内涵展示传播好,把长江文化精神价值阐释弘扬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我们文博工作者的期盼,更是南京人美好的希望。”宋燕说。(新华日报记者 杨民仆)

在发展文旅产业中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

——访全国人大代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

  全国人大代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产业对于长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发展文旅产业中大力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杨德芹认为,文旅融合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路径。对普通民众来说,参观长江旅游景点、参与长江旅游活动,是认识长江文化的最方便途径。因此,沿江各地要以长江文化引领长江旅游发展、用长江旅游彰显长江文化魅力。

  长江延绵6300多公里,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德芹表示,深入研究和开发各具地方特色的长江文化,对提升长江经济带旅游圈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她举例说,宜昌作为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又是长江三峡起始地、三峡工程所在地,拥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三峡文化资源,特别是屈原文化。宜昌作为屈原故里、端午源头,是千年文脉相传的胜地。屈原文化作为宜昌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发挥了精神引领、道德教化、文化涵育功能。

  如何在发展文旅产业中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杨德芹认为,宜昌可从多个方面入手,大力推动以屈原文化为引领的文旅产业发展:一是以屈原文化为主题,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精品景区,着重打造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和屈原文化主题公园两个中心。二是以屈原文化为主题,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精品线路。活化利用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推出“我在屈原故里过端午”精品文旅线路;挖掘提炼屈原文化的优秀思想内涵,推出青少年研学旅行、干部文化培训等主题线路;融合屈原文化、昭君文化、嫘祖文化、巴楚文化、关公文化等文化资源,将屈原祠、昭君村、清江画廊、三峡人家、车溪、三峡大坝、当阳长坂坡等景区连点成线;打造一批融合山水、文化、体验等元素的精品文旅线路。三是以屈原文化为主题,推动文化赋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屈原世界文化名人的效应,紧紧围绕宜昌屈原文化“一标三地”建设目标,重点挖掘、整合和放大屈原文化内涵,推动屈原文化与脐橙文化有机融合。选取《橘颂》等与脐橙相关的文学作品,为宜昌脐橙品牌文化赋值奠定坚实基础,将屈原形象以及作品内容融入脐橙等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围绕屈原文化要素,推动开发乡村脐橙园风光游、采摘体验游等旅游线路,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杨德芹表示,在发展文旅产业中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要注重培养文旅皆通,深谙长江文化的旅游复合型人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作出不少有益的探索实践。作为彰显文化旅游特色的全日制综合类普通高职学院,该校把长江文化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让长江文化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湖北日报记者 杨宏斌 湖北日报通讯员 王赟)

凝心聚力共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协主席冉冉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重庆知联会副会长冉冉围绕凝心聚力共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提出建议。

  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给创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带来新的战略机遇,对保护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完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涉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的13个省区市,是一个需要全面统筹协调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国家、省、市、县等不同层面的规划和衔接。”冉冉说,不仅要重视跨省区、跨城市的协同,还要兼顾物质和精神,布局城市与乡村,在充分提升存量前提下,适度创新增量。

  冉冉建议,由中央有关部委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和建设保护规划,指导相关省区市编制分省规划,精心组织、协同推进、有序实施,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衔接、开放共享的建设格局,确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文化遗产、濒危遗产遗迹遗存等文化资源丰富,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冉冉建议,整合长江文化的研究力量,建设跨学科、交叉型、多元化的创新研究平台,尽快对长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认定,摸清重要文化遗产底数,对濒危遗产遗迹遗存实施抢救性保护;以长江对文化发生、发展功能的大小为标准,对长江文化资源构成体系进行合理分类,系统研究梳理长江文化发展脉络;开展长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建立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长江文化体系,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文化研究成果。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展示的主体是文化。如何展示好文化,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好地融入生活、惠及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了解、参与并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冉冉表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初衷是整合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她建议凝聚全国力量,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文化公园内涵、外延的理论研究,以解决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依据理论制定国家文化公园相关标准、统一形象标识、编制主题展示园规划设计、优化工程设置、落实公园化管理机构、建立以主题展示园为本体的国家文化公园申报和退出管理机制、加强国家文化公园立法等等,建设有内涵、可感知、有边界、有管理的面向公众的开放式、开敞型、共享性的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日报记者 陈国栋 重庆日报见习记者 卞立成)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