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3-08-19 05:44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滁宁城铁(滁州段)6月28日正式通车。图为列车行驶在滁州市来安县境内。(资料照片)记者 范柏文 摄

  安徽叉车集团电动总装线上,工人在对新一代全系列锂电产品合力H4叉车进行电池的安装调试。(资料照片)记者 程兆 摄

  位于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安徽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光伏组件。(资料照片)通讯员 阮雪枫 摄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科创+产业”“龙头+配套”等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打造融合集群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能级实现跃升,优质企业梯次培育,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坚实。

  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升级

  满载着汽车零部件的货车鱼贯而入,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快速下线……近日,位于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比亚迪合肥基地一派火热景象。

  汽车产业是我省“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方向。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江淮、长安、汉马科技……目前我省已经集聚了7家整车企业,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1100余家。合肥正在全力打造“新港”“新桥”“下塘”三大整车基地,完善2分钟充电服务圈、10分钟换电服务圈。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102.6万辆,占全国7.7%;新能源汽车产量34.2万辆,占全国9%。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欣欣向荣,而这只是我省打造的4个万亿产业之一。

  “4+10”,是我省正着力培育的万亿、千亿产业体系。根据我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通过3年至5年努力,我省将打造新材料等4个万亿产业和10个千亿产业。

  近年来,我省坚持打造融合集群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4个万亿产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装备制造业正挺起现代产业的“脊梁”。2022年,我省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500亿元、居全国第7位。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长15.3%,比规模以上工业高8.4个百分点。

  AR大屏互动如今在各大展厅、博物馆、商场等场所很受欢迎。近年来,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2022年,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收6392亿元,成为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8个集成电路特色发展省市之一,新型显示面板产能约占全球的10%。

  新材料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其发展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2022年,我省新材料产业实现营收4665亿元,丰原聚乳酸生物基材料、铜铟镓硒光伏玻璃列入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推广目录。

  在合肥高新区,有一条“量子大道”,道路两旁坐落着量子领域上下游关联企业。近年来,我省超前布局未来先导产业,聚焦量子科技发展,发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研发领先优势,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目前,全省已经引育量子科技企业40多家,成为我国量子产业高地。

  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围绕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我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融合集聚发展,2022年全省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8%,占工业总产值的41.6%。

  优质企业增量提质造精品

  在安徽,一系列新材料、新装备等产品推陈出新。在新材料领域,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高档汽车玻璃膜,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不仅实现了国产替代,还销往日本和欧洲市场。

  优质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培优育新、招大引强,近年来,我省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我省的中小企业总量正不断扩大。2022年底,全省工业企业达16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65户、数量居全国第7位。

  在合肥市长丰县,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炼油乙烯、化纤化肥等行业关键设备攻关开发,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其开发出的核心设备沸腾泵产品,解决了重油提炼为常规原油的关键技术。直接将设备进口价格从1.2亿元/台降为1900万元/台,降低了企业设备采购费用,还累计为相关企业节约电费2亿多元。

  我省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今年上半年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家,居全国第8位。

  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投身创造创新,阔步走向资本市场。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上市12家,占当年全省上市企业的80%。

  龙头带动、高端引领,目前,我省已经培育了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51户,其中超千亿企业5户。在打造龙头企业强脊梁方面,大力引育具有核心竞争力、世界影响力的一流企业,铜陵有色、海螺集团连续5年入围企业“世界500强”。

  为满足企业需求、市场需要、技术“卡点”,我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创建智能语音和玻璃新材料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出一批补短板、填空白、锻长板的产品。

  应流机电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两机”叶片实现国产替代;凯盛科技攻克100μm厚度以下柔性玻璃盖板减薄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省通过“揭榜挂帅”,组织开展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有效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多项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

  在“工业大脑”指挥下,机械臂上下翻飞完成各道工序、机器人实时监控生产情况……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灯塔工厂”合肥海尔卡奥斯智控互联工厂内,生产制造过程集约又高效。

  有4家企业获评“灯塔工厂”、数量居全国第3位,海螺集团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数字领航”企业,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拥抱工业互联网,引导更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安徽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工业是主体,互联是表现方式,网络是技术手段。以羚羊平台为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为企业发挥“助跑”作用。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37个,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用户超过31万。

  步入工业互联网时代,实现和普及工业设备联网是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安徽本土企业合肥井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物料搬运解决方案可24小时全天候搬运,实现无人作业,既降低人力成本,又提高搬运效率。目前该公司为很多省内外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安徽在智能制造领域正不断提速。制定出台了“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累计培育数字化车间869个、智能工厂175个,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8家。(记者 朱卓)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