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世界再次聚焦中国。
在大会开幕前的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接受媒体采访,畅谈“中国汽车要怎样更好走向世界”。
“形”与“势”
“二十七年前,奇瑞从几间‘小草房’开始创业,我们缺资金、缺技术也缺人才,当时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中国人想自主开发轿车是天方夜谭。二十多年来,我们坚持艰苦创业、开放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我们和其他的中国车企一起,包括合资企业一起,共同撑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共同把中国打造成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尹同跃说。
从自主造车被视为“天方夜谭”到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车,行!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3000万辆,出口约500万辆,其中奇瑞出口接近100万辆,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态势,这家资深车企赢得全球市场青睐,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去年营收、销量、出口等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奇瑞等中国车企的表现,也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
仅从去年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不仅实现了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许多方面还出现积极向好变化。
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这是我们的信心和底气。
“内”与“外”
在建设汽车强国的征程中,像奇瑞这样的企业正奋力争当先锋。
据了解,目前,奇瑞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1300万,其中海外用户335万。
“要从世界汽车大国到世界汽车强国,光靠销量、规模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自己的、让别人认可的世界品牌。”尹同跃说,“下一个十年,我们不仅仅要追求销量、规模的全球第一,更要在技术创新能力、品质口碑、社会责任等方面,也争取做到全球领先。”
始终把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健康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奇瑞不断扩大“走出去”成效的重要“法宝”。
“去年2月份,土耳其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我们在土耳其的小伙伴在灾后30分钟内自动组织起来、行动起来进行救援,这让他们非常感动。当地社交媒体上有一条网友留言说:没想到中国的奇瑞品牌在我们土耳其还没有卖出一辆车的情况下,就变成了救灾的积极参与者。”
尹同跃分享的经验故事,展示了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汽车拥抱全球化,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态度。
奇瑞方面介绍,每进入一个海外市场之前,先思考能为当地带来什么,创造什么价值,而不是先想着能获得什么,能卖多少车,做到“先予后取”。奇瑞的理念是“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成为受到海外市场欢迎的投资者,受到欢迎的企业公民。
这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挑战与机遇
拼搏、学习、真诚、专注的中国车企,正在奔涌的时代浪潮中不断向前。
面对中国汽车驶入“快车道”的良好发展态势,某大国却“醋意大发”。
美国政府日前发布公告,将对中国制造联网汽车开展国家安全风险审查,且有个别政客发出“中方能让在美中国汽车熄火”之类的言辞。
这么多年来,西方总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企业,对中国经济说三道四,却实在站不住脚。
正如此次有网友指出,“现在,在中国的美国品牌汽车,远比在美国的中国品牌汽车多”。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回应称:“按照这个逻辑,中国是不是更应该担心,华盛顿能让中国用户的上亿部苹果手机信息输送到美国甚至同时黑屏?”
美方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意图阻碍中国汽车正常出口,这是不尊重市场原则的表现,是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典型表现,也是不自信的表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自信的中国车企正以开放的心态、精益求精的技术、极致的产品力,不断拓展自己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车企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打造极致的产品力,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增光添彩、镀上金色,为全球用户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提供中国智慧,让全球用户喜欢中国产品,喜爱中国车,选择中国产品,信赖中国车,让他们更好地成为我们的伙伴!”尹同跃在“代表通道”上说。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中国车企的目标是为全球用户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提供中国智慧,中国发展也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