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

  • 2024-04-25 05:50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及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记者就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专访了相关部门。

  下好创新“先手棋” 培育新质生产力

  ——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省科技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安徽工作的

  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3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3%,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利润是没有研发活动企业的5.7倍,科技支撑产业作用明显。

  “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谋划开展‘五大行动’,不断强化大招引、开展大攻关、建设大平台、培育大企业、取得大成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力建设走在全国第一方阵的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表示。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吴劲松介绍,我省正实施科技攻关聚焦行动。通过零基预算改革,统筹整合分散在有关部门的科技攻关资金,设立了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资金,打造协同联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组织攻关新体制。零基预算改革,使科技攻关资金总量和单个项目支持强度成倍增加。总量上,由原来每年4亿元增加到10亿元。强度上,单个项目支持强度由平均81.7万元提升到469.5万元,提高了5.7倍,特别重大的项目省支持资金可达亿元以上,有效改变科技项目“小而散”、科技资金“撒胡椒面”局面。

  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实施产业“解卡”行动,突破了计算光刻EDA软件、高温合金叶片、叠屏显示、LPDDR5芯片、工业软件几何内核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建立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共同参与的大兵团协同攻关模式,全链条、系统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高水平创新的保障,也是开展科技攻关、聚集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目前,安徽拥有全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第一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3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为了更好发挥区域创新平台整体优势,要推动全省创新平台从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吴劲松表示,要大力实施创新平台强身行动。根据中央科技委部署,对全省创新平台进行集中清理规范,重塑构建以省级平台为重点、厅局级平台为补充、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强化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部署,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企业站创新“C位”

  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载体在企业,推动科技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是关键。“我们实施了企业主体强化行动。推动项目、资金、平台、仪器、奖励等‘五个向企业倾斜’,初步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吴劲松介绍,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双倍增”行动,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在安徽,每天诞生12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有效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80%。

  吴劲松表示,在壮大科技企业规模的同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要发挥科技领军型企业优势,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建设省产业研究院等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抓住了未来产业就抢占了未来产业新赛道。吴劲松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前瞻布局、提前卡位,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方面,加强对未来产业前瞻谋划,链式布局一批协同创新类项目,布局打造“6+X”未来产业体系,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围绕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做好“沿途下蛋”工作,推动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前沿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汇聚创新资源

  打造全域创新体系

  对标“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目标要求,我省优质创新资源并不丰富,高端创新资源较为缺乏。吴劲松介绍,我省正实施创新资源集聚行动。全力开展招引工作,招引全国知名高校、院所、企业来皖建立分支机构,建立研发平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坚持“走出去”,持续开展“高校院所行”系列活动,逐步拓展至京津冀、东北、西北和西南的重点高校院所,乃至境外名校名院名所,千方百计引人才、引成果、引平台。积极“引进来”,大力开展科技招商,着重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科技型、高成长性和前瞻性、战略性、牵动性的科技项目、机构和人才,从而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

  此外,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遍及全球的校友优势,高标准打造“科大硅谷”,已建立全球创新中心9家,新入驻科技型企业800多家、创新创业人才近万人。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平台、项目、资金、人才等落户安徽。进一步用好用活已有的浙江大学安庆未来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前,区域创新竞争更加激烈,我省区域创新发展仍不平衡。吴劲松介绍,要实施全域创新行动,打造全域创新体系。强化合肥科技创新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合肥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优势,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合肥科创名城,不断提升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强化提升合肥创新能级的同时,推动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创新中心和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支持蚌埠打造生物基和硅基材料制造业中心、建成皖北区域创新中心。还要加大对其他地区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支持各地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成立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灵璧县高端轴承产业研究院、潜山市刷业产业研究院等,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发展,为全域创新奠定基础。(鹿嘉惠)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