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全面深化改革书记谈】

——专访六安市委书记方正

  • 2024-08-13 00:3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谢麒麟 严鹏 郑强强 周纪萌

方正(加二维码).jpg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六安市围绕打造成为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的目标定位,在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迸发出了巨大的发展潜能,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发展答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如何抓好全会部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安在线记者对六安市委书记方正进行了专访。

  中安在线记者:六安将如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

  方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对标中央要求,精准谋划改革举措,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发展是硬道理,是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关键。当前的六安,区位优越、资源丰富、腹地广阔、产业具备较好基础,同时面临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我们将瞄准“增速居前列、总量上台阶”目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各方面改革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着力在三个方面聚力用劲。一是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力用劲。聚焦新型建材、铁基材料、食品制造、羽绒服装等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推动集聚集群发展,让更多新兴产业壮大为支柱产业。聚焦氢能及燃料电池、氮化镓宽禁带半导体、航空装备及材料,积极申报创建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长极。二是在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上聚力用劲。坚持把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和“双招双引”的主平台,持续完善开发区现代管理制度,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理顺开发区和行政区关系,明晰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生态,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三是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上聚力用劲。坚持调整布局、搞活机制、加强监管,突出“瘦身健体”,在做“减法”的基础上做“乘法”,科学优化市属国有企业布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改革持续增强企业活力和盈利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安在线记者:六安是农业大市,如何通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

  方正: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改革的重点领域。全会《决定》就农业农村改革作出明确部署,为我们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六安作为农业大市,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既是责任,也有潜力,我们将坚持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增强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全省前列。主要是做到“四个着力”:着力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关键还是要看市场主体强不强。我们将聚焦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龙头企业引育,引导家庭农场发展,促进农民合作经营,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不断推动小农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经营转变。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我们将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并重,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自身资源条件、经营能力,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三变”改革成果,因地制宜探索盘活资产资源、提供农事服务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推动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大别山好山好水,建设长三角和合肥“后花园”,扎实做好“绿水青山、红色六安”文旅文章,组建市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加快红旅、交旅、水旅、农旅等融合发展,让更多农民能吃上“旅游饭”。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将坚持以城带乡,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做强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推进各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就业,不断提升以工补农的能力。

  中安在线记者:六安面临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市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等多重战略机遇,如何在以开放促改革中实现突破?

  方正: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是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有利于不同行政区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先发地区带动后发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六安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市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等多重战略机遇。我们将把全力融入国家大战略作为加快发展、缩小落差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以大开放推动大改革、大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主要是建立完善三个机制:围绕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全力融入合六同城化。坚定不移东向发展、融入合肥,聚焦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科创、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同城化发展,建立完善合六同城化发展机制,共筑相向发展、融合发展“一座城”。围绕探索新型帮扶合作机制,争当对口合作示范样板。聚焦弘扬红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公共服务、促进生态保护、建设产业平台5大任务,健全与上海市对口合作机制,共同谋划实施一批示范引领性合作项目,在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中提升发展质量。围绕完善供需对接机制,进一步打开长三角大市场。立足六安优良生态、优质农产品、丰富旅游资源,紧盯长三角地区目标群体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将市场自发的小通道,建成稳定的大通道,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果园子”和“后花园”。(记者:谢麒麟 严鹏 视频剪辑:郑强强 周纪萌 海报设计:罗中琳)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晒晒咱家智造的新宝贝!


发布于2024-09-20 12:30:28

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在合肥发布


发布于2024-09-20 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