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高等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之间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建议:
一、调整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对学生原创性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头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探索建立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和产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方面,根据未来产业的新业态、新技术等需求,优化高校基础学科布局,解决学科设置同质化问题,增设新技术密切相关专业,建立多元化学科专业体系,提升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考核机制。加强高校对基础学科的理论创新研究与教学投入,布局前沿科技。优化高校教师的考核标准,将科技成果转化率、产学研合作项目、实践课程等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升级发展紧密相关的项目或成果作为工作业绩考核及职称评定的标准。
三、推进高等教育资源良性互动。加强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及技术技能型职业高校之间的联动,在高校系统内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推动各地高校在积极挖掘本地特色产业与自身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学科优势互补新格局。
四、加强数智化产学研平台建设。强化产学研平台建设的政治引领、物质保障、政策支持,鼓励高校与当地企业在未来产业、关键战略性技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加强合作,将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科研优势紧密结合。
(金葆康 民盟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