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铜陵 > 科教文卫 > 文化

   2021-10-04 10:17:09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李声波   编辑:许小毅

  

  沿湖高速公路蜿蜒伸展,驱车而行,湖光山色应接不暇。一边是丛树密遮的秀岭,一边是碧波浩渺的太湖。灵山大佛早就耳闻,却未想到在如此清幽之处。马山岛开阔而大气,小灵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以三峰环列之势簇拥太湖。揽山形之峻,挹水色之韵,确实是一派祥和福地。

  我们来时正值暑天,恰又是正午时分,本以为游人廖廖,进景区之后却发现香客颇多,如若逢节假日,该是怎样的热闹景象。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主题公园,佛教景点众多。一路走过,步履匆匆,亦未能细细端详。印象最深,首推灵山大照壁,气势恢弘,庄重大气,面向太湖的一面题 “湖光万顷净琉璃”。随后跨五明桥,过洗心池,穿五智门,观九龙灌浴,至阿育王柱始觉震撼。这根整料雕刻的石柱,全赖手工,精美异常,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四方,极具威严,仰望顿生敬畏。当年阿育王统一印度,杀戮过多,皈依佛教,在印度各地竖立石柱刻经文以弘佛法,数千年过去,佛教盛而衰,败而兴,如石头久经岁月,这新雕的石柱亦令人慨然。

  大佛遥遥在望,倨高处耸立,垂目慈视,游人一路而上。来灵山者多奔大佛而来,却多不知大佛因何而起。至祥符禅寺,看如今殿宇峥嵘,却亦为近年始修复。此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传说玄奘法师游于此,见寺后主峰与西天灵鹫山颇为相似,遂赐名为“小灵山”。千年古刹香火断续,到近代惟馀断井颓垣,银杏数株守望大湖,年年果实累累。盛世重修古刹,更起铸大佛之愿,遂有今天灵山胜境。原来有此山而有此寺,有此寺而有此佛。此中源渊,是一幅展不尽的山水文化画卷。

  一路走来没有停留,穿过祥符禅寺后门,终于到了大佛之下。登云道曲折而上,仰观大佛,法相庄严。天气极热,一路行来已汗流浃背。同行者不愿再登临,遂在此至步,于香案前行礼许愿。再看登云道如入云端,大佛更如在祥云中现身。登云大道从下往上看,计216级台阶,寓意人生108种烦恼与108种愿望,须逐级修行方能登顶,而到顶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更寓意众生平等。只是这番登临的妙处,要待他日实现了。环视群山,正准备返回,却见左侧有茂林修竹之所,旁有门牌写道:“无尽意斋”。

  “无尽意斋”,赵朴初的书斋名,更是他在京故居的代号。整个灵山胜境的营造、祥符古刹的修复、青铜大佛的铸造,都是赵朴老护法功德。提灵山必提赵朴初,“无尽意斋”出现在灵山脚下,大佛身边,这里面又有着怎样的佛法因缘?

  

  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青砖灰瓦,朴素深沉,但在江南丛林之中却也灵动,极为贴切,仿佛原本就应该在这里似的。穿过竹林小径,轻推院门,天井并不大,赵朴初铜像持杖而立,如同迎接来访的客人。老人着西装,头发整齐向后梳,面带微笑,从容大度而潇洒自如,是赵朴初的一贯风度。

  此院是以朴老北京“南小栓一号”故居为原型的,皆传统砖木结构,据说所有材料取自北京本地。天井内两侧植修竹,掩映着雕窗与门楣,极为清幽。在纪念馆里看了赵朴初生前的许多资料,尤其以照片与墨迹令人驻足留连。展馆内游人较少,电视里播放着赵朴初生前录像资料,一个工作人员坐在拐角,意态悠闲。室内冷气开放,颇为凉爽。随后,又参观了客厅与书房,以及赵朴初的小佛堂,都仿北京故居原样复制,主人的淡泊出尘之气溢于室内外。问工作人员,想买关于赵朴初的书籍或音像资料,答,没有。时间关系,也不能慢慢浏览,心中有些怅然,只好将门轻轻带上,退出。

  再次站在“无尽意斋”门口,这个角度正好可见大佛慈目俯视。只见漫山树影,此处也是竹影摇曳,隐隐可听外面有游人的喧闹声,尘世不远,梵音振林,顿感时空交织,恍恍如梦。想及在展厅里看到赵朴初为复兴禅寺、铸造大佛所做的努力,老人那时亦已苍老,却精神百倍,完成一大功德。他的这所小庭院得伴太湖山水,得沐大佛之光,可谓恰得其所。而灵山大佛的定位,却也有着赵朴初独特的佛法智慧。数十年来,他行“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一生慈悲行善,也正是当今的佛教大护法啊。

  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开光。赵朴初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身份,发表了书面讲话。这篇当代佛教文献,正式给灵山大佛确定了历史地位。通篇讲话理显辞达,深入浅出,佛学修养、文学素养与政策水准并重。他在讲话里以八个字概括了小灵山与祥符寺一千多年的历史,“山连鹫岭,法继慈恩”,就是小灵山与印度灵鹫山、祥符寺与慈恩宗的一脉相承。这本身就是对灵山胜境的权威肯定。接着,赵朴初阐述了“时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诸佛无尽”,以此作为理论根据,提出五方五佛概念,为灵山大佛确立了“五智具足、五大协和”的独特地位。从这方面说,灵山大佛有如此盛名,不是因为其高度,不是因为其工艺,而是其在当前佛教信仰体系上的依托,而这些,更多依赖的是赵朴初的威望。

  “无尽意斋”客厅里,挂着赵朴初的遗像,两侧是启功书写的挽联。启功先生还写过一篇悼赵朴初的文章,《仁者永远无尽意》。他提出,赵朴初是一位符合儒家至高标准的仁者。对一个佛教领袖,启功先生这一提法,颇有新意。而在这无尽意斋,浏览赵朴初的一生,他的个人魅力,确实远非仅一个佛教信徒所具备。他在灵山胜境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诗人气质,书家的风范,学者的修养,长者的慈悲。

  

  灵山大佛开光的前一天,赵朴初已先期抵达无锡。而三年前,他已到过此地,踏访祥符寺旧址,对修复古寺、建造大佛予以首肯。他对这里群峰供奉的禅场有了一种说不清的感情。正是秋天,灵山一片秋雨。赵朴初住在锦园,遥看这烟雨湖山,心中有着极大的欣慰。他饶有兴致地谈起无锡的惠山泉,谈陆羽的《茶经》,并笑言灵山的妙处寻常易被忽略,苏东坡与黄庭坚也没有发现过。他更忆及了当年去印度访灵鹫山,竟是一片荒芜,为今天小灵山的天花烂漫而欣喜异常。随后,他趁兴视察了大佛开光的准备情况,站在即将开光的大佛下面,赵朴初徘徊不忍离去,他对随便行人员说,给我拍张像吧。

  在灵山赵朴初纪念馆,可以看到他视察的照片,还有他即兴所赋诗作。除对佛的虔诚之外,在灵山胜境的他更像是一个江南游子,有着对湖山不尽的眷恋。而这方面,他更显得动人而亲切。他在锦园题诗道:秋去冬来青未了,佳卉新蔬俱可饱,未来日日忆江南,今来更觉江南好。这时正是17日的清晨,数日阴雨初歇,赵朴初推窗眺望,湖面清澄,远帆隐隐,他觉得灵山终于显灵。午后,气温适宜,波平如镜,赵朴初乘龙船游太湖,船主知是当代大书法家赵朴初在船,遂捧册索题,赵朴初游兴正浓,对比昔人骑鹤上扬州,认为自己喜悦之处更在此上,因为他视满船陪同人员皆为贤者。他作为佛家视众生平等的本色又一次显露出来。“万顷晴波光滟滟,一天秋色意泠泠”,真如行于画中一般。赵朴初游兴愈浓,舟游三个多小时,薄暮时分才回舟,看鸬鹚上下翻飞,晚霞明丽,一路归程,一路欢声笑语。

  祥符寺的银杏纷落着明黄的叶片,1997年11月世19日,赵朴初再次上灵山礼佛。他对这胜地情有独钟,对大佛不尽景仰,总觉得没有看够,于是再度观瞻。“妙相庄严倚碧空,群峰周匝绕天龙。再来愿海微澜起,净土人间现眼中”。天地广阔,人间有情,佛像庄严,佛法无边,他最想看到的,还是净土人间。那日,他在灵山素食就餐,还挥毫写下“蔬食馆”,随行者有人提醒他错把“素”写成了“蔬”了。赵朴初微笑道:“旅游是弘法的一个方便法门,游客是众生”。他在人间佛教的施行方面,确实进入了圆融通达的大境界,如此细微之处,无不体现出他仁者之风。

  这是赵朴初最后一次上灵山,他策杖而行的身影,留给这片胜地不尽的回忆。“无尽意斋”深藏于竹林之中,如同不经意中躲开朝拜者的步伐,也避开世人关注的眼光,但这个只是形式上的故居,却有着内涵上的意思。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大佛脚下,走进这个院落,已经有了心灵上温和而真切的交流。

  四

  匆匆看毕大佛之后,在无锡又住数日。公务在身,未及游任何之处。这个宾馆亦近太湖,推窗可见群山迤逦。数日来天气晴朗,极目远眺,心思悠远。这番短暂甚至是随缘的游程,倒令自己无限遐思起来,有了不尽的思量。佛家讲究缘,这缘无处不在,却又不是无故而在。灵山与佛有缘,始有禅林大佛。灵山与赵朴初有缘,始有如此盛事。而我此番而来,又是有怎样的缘份呢?

  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辞世。他的遗嘱写道,“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与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书文并重,广为流传,其心灵世界让人怀想不尽。明月清风,不需要寻觅,却是无处不在,更在山与水之间徜徉,山厚重而如德,水汪洋而如文,永不衰减,永不枯竭。我想,这也就是佛的境界。想想我此番而来,一时竟也觉得不知为何而来,或许也算不上是特意的寻觅。这次礼佛之行,早就有这样的一个缘分在,也随缘期待下一次的佛缘。(李声波)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