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铜陵 > 融媒视听

中安在线   2023-08-31 10:11:42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编辑:严静

  “汉寝唐陵何处是,再过些些也不妨。” 在枞阳县一直流传着一个礼让故事,故事的发生地,一个传承中华礼让文明的典范村庄——义津镇先让村。

  地处义津镇西南部的先让村,坐落在菜子湖畔的一座湖心岛上,小岛面积不大,四面环湖,甘甜的湖水养育着全村1700多口人。这里民风淳朴,崇文尚礼。岛上四季分明,风光如画。在长江禁捕之前,居民大多闲时下湖捕鱼,农时上岸耕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了通往外界的塘泥坳大堤,后来又在堤上修通了公路。

  义津镇先让村村民 吴设明:先让村最早叫先巉嘴,改成先让这个名字,跟定居在先巉嘴高甸吴氏荣华股第十二世吴廷枚有关。

  关于“先让”村名由来,一个在当地广为传诵的吴氏让德文化故事流传三百多年,生生不息。据高甸吴氏宗谱记载,吴廷枚善文词,通经史,终年手不释卷,曾经开私塾教书育人,门生众多,因此德高望重,被族人和乡民尊称为大先生。而大先生常以“睦邻里,习忍让”的家风家训教诲子孙,更是家喻户晓。

  枞阳县政协文史研究员吴社教:大先生常对子孙说,我吴氏向来以礼让传家。凡是居家不可不以让字为先。康熙初年,我们吴家和邻里因为祖传的柴山分界不清,有时候难免为砍柴、砍树闹矛盾。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伤了和气,大先生有一次亲自到祖山查明情况,最后跟子孙说:汉寝唐陵何处是,再过些些也不妨。我们就不妨让他家十丈吧。

  农耕时代,祖山是各个家族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产,为祖山发生纠纷甚至斗殴现象各地皆有。而知书达礼、以礼让传家的吴大先生,奉劝族人先让十丈的高风亮节,让邻里既感内疚,又深为感动。便将祖山也礼让十丈。双方让出二十丈的地界,从此两家和谐相处,传为佳话。

  义津镇原礼让村村民 吴问学:其实我们两家都姓吴,共一个祖宗下来的。吴大先生主动把自己家的祖山让出十丈,我们这边呢也不甘落后,说你先让十丈,我也让十丈,矛盾就化解了。“二十丈地”大致方位就在先让村与原礼让村即现在的菁华村之间。

  先让、礼让,让出了枞阳地域文化的新境界,也成了礼让文化的典范。后来,为了弘扬这种让德精神,当地士绅乡贤就将先巉嘴改称为先让村,在高甸吴氏八修谱中就有关记载,“先让里为长房迁居发祥地,原名先巉嘴。今取让里”二字声音近而更之,以示不忘先泰伯公之让德。而这个现在叫作菁华的村庄,就包含当时的礼让村。

  “先让”“礼让”名称从此产生,礼让之风开始传扬。正所谓“我先让,你礼让,互让十丈美名扬”。

  枞阳县政协文史研究员吴社教:礼让是我们吴氏家族文化的核心。早在春秋时期,我们吴氏先祖季札就以三让天下的故事名扬天下,深受孔子、司马迁的赞赏。

  县委史志研究室主任 方千:吴廷枚“二十丈”故事,出自吴氏子弟“习忍让”家训的自觉,和桐城“六尺巷”故事一样,都是一种让德文化的传承。

  枞阳县公安局义津派出所教导员 魏超:先让、礼让不仅是义津可贵的文化遗产,在现实中也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们十几年前就把先让、礼让文化精神作为调解民事纠纷的工作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目前,我省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落实“一号文件”的崭新课题。鸡犬之声相闻之地,摩擦磕碰在所难免。没有“和”,哪有“美”? 乡村治理以“和”为贵。当前枞阳县正在大力开展“先让礼让”公民美德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地域文化中汲取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代代相传,在乡村治理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