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资料库

  • 2020-09-30 09:14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刚才,曙光同志作了很好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今天的会议以及委员和同志们的发言,详细介绍了省委、省政府已经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全面阐述了下一步工作举措,听了很受鼓舞、深受启发。总的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这次月度专题协商会开得很好,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广泛凝聚了各方共识,达到了预期效果。受大家启发,我谈几点想法,为会议作个小结。

  一、乘势而上,抢抓发展大机遇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考察指导,送来了安徽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强劲东风。我省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密集叠加,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是从“全面参与”迈向了“深度融合”。安徽农业在长三角具有天然优势、巨大潜力,要乘着总书记考察安徽的强劲东风,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按照“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重要定位,把国家大战略转化为我省乡村产业发展大机遇,扬皖所长、聚力突破,推动我省乡村振兴的势能转化为产业突破的新动能。龙头企业也要紧紧抓住机遇,主动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谋划企业发展,整合资源,做大特色,创优质量,带动形成乡村产业“新雁阵”,助力我省乡村产业趁势腾飞。

  二、加快融合,构建发展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前,我省乡村产业融合还不够紧密,产业间分割明显、产业链短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做好“融合”这篇文章,还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产业链要融合。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发挥龙头企业关键作用,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形成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二是理念要融合。融合的本质不仅是产业业态要“接二连三”,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理念的融合,以工业化理念搞生产、以市场化理念搞营销、以信息化理念搞管理,充分发掘农业功能和乡村价值。三是利益要融合。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是富农兴农,落脚点在于利益融合。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生产联动、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

  三、创新引领,跑出发展加速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安徽最靓的名片,要用好用足。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安徽既是农业大省又是科教大省,要立足双重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强化乡村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全面提升我省乡村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在农户承包地制度、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财政与金融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三是强化政策落实。这些年我们省出台了不少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要及时跟踪掌握政策落实情况,不断细化完善,力争使政策发挥最大效用。

  四、提升品质,叫响安徽大品牌

  构建乡村产业质量体系、品牌体系,是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安徽并不缺少优质农产品,但标准化程度不足,品牌价值较低。一要突出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茶叶、中药材、特色养殖等特色产区提档升级,深化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二要深化质量管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对接机制。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完善农业地方标准化体系,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三要抓好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创响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皖字号农业品牌。充分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电商平台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讲好品牌故事,不断扩大安徽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龙头企业“离农业最近、联农民最紧”,是引领乡村产业兴旺的生力军,希望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持续关注、主动尽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合力,助力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助力我省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会后,请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认真梳理大家的发言,形成综合材料报省委、省政府,供决策参考。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