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资料库

——李霞委员代表民建安徽省委的发言

  • 2022-01-18 08:47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合作的主要载体,也是全省五个“区块链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并对首批18个园区进行了集中授牌,有力推动了要素流动、优势互补和产业集聚。

  但合作园区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省际间工作协调对接不畅,部分“飞出地”因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合作意愿不强,形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困局;部分园区合作模式定位不准,依然沿用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少数合作甚至还停留在“纸上”;招引的企业所处行业分散,层次不高,尚未形成细分领域的精准集聚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整合;要素掣肘日趋明显,人才、土地指标、基金融资等不能满足园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园区运营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利益分享、风险共担、退出等机制还不健全。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共商共建。一要高规格推动。将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开路先锋”,定期举办省际专题对接会, 加快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及时总结推广第一批园区成功经验,推动建立新的园区。二要高效率对接。抓住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等契机,以市为单位加强与高能级开发区、特别政策区、战略平台的走访对接,密切与相关行业协会商会联系,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会商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三要高水平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拉升标杆,吃干榨净优惠政策;实行闭环管理,制定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考评办法,建立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机制,让干部既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底气,又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激情。

  二、优化合作模式,实现互利互赢。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对于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政府之间共建的园区,要眼光放远、舍得让利,可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做法,支持建立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土地出让收益分享机制,从“各算各的账”到“共乘一条船”。对于中新苏滁高新区等政府与企业共建的园区,可推行“管委会+合资公司”的双主体管理模式,管委会履行行政职能,合资公司负责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共同协商、共同推进。对于马鞍山青浦工业园等开发区之间共建的园区,要明确产业定位,结合“飞出地”产业特色、发展规划以及产业转移趋势,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目录,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引导产业有序承接,集聚发展。

  三、实施靶向招商,做到精准精细。产业成链才能环环生金。一是产业链招商要靶向精准。围绕补链、固链、强链,制定核心技术手册和招商图谱,画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国际国内分布图,聚力招引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推进“多链协同”。二是招商队伍要靶向精准。可从行政机关、高校、国有企业选调或外聘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人员,组建招商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紧盯一个产业,全面熟悉、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打造招商“特种部队”。三是评估考核要靶向精准。以“亩均论英雄”,对实际投资额、资金到账额等关键指标进行考核,加大对主导产业投资占比考核权重,重点项目招引情况可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事中事后评估。

  四、强化服务保障,打牢基石基础。在用地支持上,综合园区发展现状、项目投资规模等因素,在全省范围内灵活调配指标,给予定向支持,并积极做好“腾笼换鸟”“强强联合”、回购转让,力争示范园区适度扩区,重大项目有地可用。在资金支持上,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共同参与,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分类组建产业基金,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基金的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在科技支持上,结合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建设,建立技术交流与服务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科技孵化器、科创飞地,通过“揭榜挂帅”、技术转让、校企联合等方式加快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在审批支持上,启用“2号公章”,实行“一窗受理”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区域评估、标准地供地、零土地审批、容缺受理等审批创新。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省政协副秘书长(兼),民建中央委员、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教授 界别:民建)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