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 2024-02-26 17:42
  • 来源: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作者: 赵东升

  遗址隶属于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坐落于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东岸,南漪湖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环太湖水系,正处于古代文化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重要地理节点上(图一)。

  该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因开掘新郎川河而发现。2015、2016和2023年南京大学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三次发掘。

  勘探表明现存遗址区域分为东西两块,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图二)。西侧以马家浜文化时期至春秋时期为主,也有少量宋代墓葬;东侧区域以商周时期为主。文化层厚1-4.5米。

  三次发掘均选择在西侧的遗址核心区进行,发掘面积共1640平方米。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并发现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土台墓地(图三)。

  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343座,包括马家浜文化晚期墓葬9座,崧泽文化墓葬321座,良渚文化墓葬5座,夏商西周时期墓葬5座,南宋时期墓葬3座;房址77座,大部分为马家浜文化晚期。灰坑163座,大部分为商周时期。出土可修复遗物60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瓷器、硬陶器、原始瓷器等(图四)。

  综合历年的考古工作和专家意见,对磨盘山遗址有了以下初步认识:

  一、遗址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延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演进提供典型范例。

  二、遗址处于文明起源阶段几大文化区的中间地带,又以马家浜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因此可成为探讨崧泽文化圈和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材料(图五)。

  三、良渚文化中晚期至钱山漾文化时期的遗存可以为良渚文明的去向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四、夏时期与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可以说明在中原广域王权国家建立以后,华夏和东夷势力在皖南地区的渗透和角逐。

  五、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遗存也为吴越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对比材料。

  六、以渔业为主、种植农业和家畜饲养为辅的生计方式、模式化的随葬品和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表明可能存在较为频繁的商业交换行为。

1遗址区位图.jpg

  1遗址区位图

2遗址分布范围及布方区域.jpg

  2遗址分布范围及布方区域

3崧泽墓地墓葬分布.JPG

  3崧泽墓地墓葬分布

4各时期典型遗物.jpg

  4各时期典型遗物




编辑: 蔡梦乔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