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阜阳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091019n46fal63gzl229jr.jpg

  社会捐赠的部分文物。

  战国陶砖、汉代铁犁、宋代铜镜……前不久,太和县博物馆收到一批社会捐赠的文物,计489件,包括文物类、书画类、农耕民俗类、其他类等4大类,涵盖时间上至史前文化,下至民国时期。时间跨度长、文物种类多,有效弥补了太和县博物馆藏品不足的现状。

  记者在捐赠现场看到,一起来捐赠的两对父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们捐出了近百件收藏的文物,不仅毫无留恋,而且充满自豪。

  捐给国家价更高

  “白蓝相间的清代青花杯,明代甜白杯和青花杯,以及各种陶器和瓷器……”在太和县博物馆展柜前,已经多次捐赠的韩国宇如数家珍般介绍自己捐赠的文物。在此次捐赠中,他捐赠的文物最多,共52件。

  了解韩国宇的人知道,他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民。令人惊讶的是,每次捐赠,他都会捐出自己一段时间内收藏的所有文物,没有丝毫不舍。

  “文物打哪来的?为什么全部捐给博物馆?”有人好奇地问韩国宇。59岁的韩国宇听后扬起嘴角,慢慢介绍起自己的文物情缘。韩国宇家住太和县经济开发区友谊社区,自幼喜欢文物,经常去工地捡个碎砖烂瓦,拿回家欣赏。

  两个儿子陆续考上大学后,家庭负担加重。为此,他常年在太和周边建筑工地打工。因为喜欢文物,韩国宇多了个心眼,经常留意挖掘机挖过的地方,捡些坛坛罐罐拿回家收藏。后来在专家鉴定下,得知自己捡到的东西竟然是文物,韩国宇“淘宝”的热情越来越高,并多次把收藏的文物无偿捐给太和县博物馆。

  “这些东西在我手中不值钱,可要是放在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看到,价值可就大了。”韩国宇说。

  不仅自己捐文物,韩国宇还动员儿子韩小龙捐赠。“这一次,我鼓励儿子把收藏的钱币捐给博物馆,我们放在家里是标本,放在博物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在韩国宇的带动下,身边的朋友也开始捐赠文物。

  父子“淘宝”一起捐

  “这是我捐赠的陶罐,是跟着父亲一起到外地游玩时买回来的,把它捐给政府,价值更大。”捐赠现场,15岁的于鑫昊吸引了记者注意,这次他捐出的文物是长沙窑生产的3个罐。

  于鑫昊喜爱收藏,主要受父亲于海金的影响。于海金从事二手车交易工作,经常在全国各地跑。工作之余,他喜欢到各地的文物市场逛逛,碰上喜欢的古玩文物,会买下来。多年下来,收藏了许多瓷器、铜镜、佛像、银元等文物。

  趁着儿子放暑假,于海金时常带他到各地遛达,久而久之,培养了儿子的收藏兴趣。平日里,于鑫昊还会从同学手中收集银元等物品。

  “以前只想着收藏,没想过捐赠。这几年,看新闻上很多报道文物捐赠的消息,发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我产生了很大触动。”于海金说,这次,他和儿子捐赠了22件文物,包括宋代铜镜、民国时期的人物纹盖缸等。

  30岁的魏奎同样喜爱在市场上“淘宝”。这次,他捐赠了11件文物,包括汉代铁叉、铁环、铁刀以及碳化芝麻。

  据介绍,这批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教育价值,弥补了太和县博物馆藏品不足,对进一步研究太和历史以及本土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文物捐赠成风尚

  目前,太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件,其中,近三分之二的文物来自社会捐赠,成为太和博物馆的特色所在。

  种类繁多的文物收藏背后,既蕴含着文物收藏者的暖心故事,也体现了太和县社会文物捐赠的浓厚氛围。“藏品征集是博物馆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博物馆发挥社会职能的重要依托。社会捐赠,是博物馆开展文物征集的主要来源和渠道。”太和县博物馆馆长金亚东说,近年来,太和县高度重视文物捐赠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自举办第一届社会文物捐赠以来,全县范围内掀起了捐赠热潮,形成了文物捐赠良好氛围。

  金亚东表示,从捐赠到鉴定再到展示,博物馆工作人员会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工作,让每一件文物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这也是对捐赠者最好的尊重和回报。

  

相关新闻

阜合园区举办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供需对接活动
聚“光”成“链” 发力新赛道
特教学校新校区建设加速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